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研究

2021-11-01李国玮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财会学习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财务机制

李国玮 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引言

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以来,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均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将内部控制工作转型升级,向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与全面化的方向推进,不仅加快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模式的变革,也有效提高了内控质量与内控效率,为我国整体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推动力,简而言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管控水平,确保内部控制符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之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较为沉重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做好明确的社会定位,积极承担社会职责,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加强内部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成,主要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能,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内部控制环节面临诸多阻碍。而本文主要结合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环节的财务管理相关内容作出分析,提出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路,以下为详细叙述。

一、现阶段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阐述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与政府、企业运营发展模式具有等同点,不仅要做好准确的自我定位,还要设定与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规划以及建设目标,重点针对资产应用以及资产使用安全性、合理性等进行分析,然后营造稳定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实现长效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地突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肩负公共服务职能,在自我运营环节重视内部控制管理,通过有效的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等诸多方法,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水平。基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与管理,还要重点实施财务会计管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念支撑,尤其是与企业相比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严重不足,并且伴随着各类问题,对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可归为以下五点。

第一,缺乏内部控制的认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内部控制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与企业相比,由于起步较晚,未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的支撑,这也导致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认识,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严重不足,无法有效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于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1]。

第二,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领导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很多时候未能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表现在忽视管理理念的更新,还体现在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撑,这无形中制约了财务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使得财务控制工作停留表层,未能从深层次入手分析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致使最终的内部控制模式趋于单一,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从财务控制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可以细化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率以及资金使用效果、财务管理规范性以及资产管理有效性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普遍存在监督力度不足、评估不完善、财务控制不深入、控制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2-5]。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的过程中未能从全局性角度入手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管控体系,缺乏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的支撑,很多时候该项工作仅流于表面,很难制定与内部控制标准相适应的财务控制机制,导致财务管理力度严重不足。

第三,内部控制过程中部门间各自为政。现阶段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未能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这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力度缺失,主要表现为部门间岗位分工不够明确,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除此之外各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薄弱,缺乏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加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除此之外,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受外在因素影响,未能从根本上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抑或是实施内部控制指导,致使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缺乏方向性与规范性,很难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落实相关工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归结为领导监督意识欠缺、员工内部控制认识薄弱以及部门间未能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限制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第四,内部控制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6]。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要有专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支持,不仅要了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以及业务理论基础,还要涉猎管理学知识、法律基础以及统计学知识等,但是,现阶段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环节,未能聘用专门人员,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而后发现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他们不仅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技术,同时也没能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肩负自身职责,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

第五,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虽然现阶段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相应的制定了风险评估机制,但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未能根据自身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运营风险,予以全面、有效的分析,主要表现为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力度严重不足,无法确保财政资金应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对其原因进行探究,主要由于未能形成较强的风险评估意识,尤其是内部控制人员以及事业单位领导没能结合现阶段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业务的开展情况予以系统化分析,亦或是制定有效的监督控制方案,致使事业单位面临严重的目标风险,加之长期以来部门间各自为政,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致使最终的内部控制效果不尽人意,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业务活动的开展[7-10]。

二、有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

(一)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予以全面且客观的分析,要求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首先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以财务内部控制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在提高财务内部控制认识的前提下,将单位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教育培训活动,以多元化的培训手段,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以良好的内部氛围影响单位内部员工形成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主动地参与并投入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得以严谨、规范、有效落实,以此为前提,逐步总结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经验,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效的参考,确保该项工作有力开展,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运营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突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以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积极落实内部控制与建设等相关工作,设立了相关部门,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重点实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标准。但经上述分析后发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环节仍伴随各类问题,主要表现在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从而限制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基于以上问题,要求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层首先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完善现有内部控制机制,管理层以及部门间都要做好明确的自我定位,比如管理层要针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针对财务内部控制实施完善的监督与评估,并基于部门所提供的财务内部控制数据予以分析、审查,若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处理,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部门间也要确定自身的职责范围,基于岗位要求,做好监督与管理等多项工作。尤其是作为部门主体,内部控制部门必须从财务内部控制层面入手进行全面探究,不仅要积极开展预算业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并且,应有机落实收支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管理等,多方位共同入手,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力度,进而满足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需求[11-14]。

除此之外,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应有基础制度的保障,其中包括责任监督制度、人员轮岗制度、部门协作制度以及财务资金管控制度等,真正做到多措并举,针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需求,有利开展监督与控制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加大控制力度

经上述分析后可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基本保障,除此之外,也要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予以全面、客观的分析,除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外,还要优化工作流程,丰富财务内部控制经验,掌握多元化的控制方法,真正做到从关键环节入手加强控制与管理,以进一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最后,则要针对财务内部控制需求,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调动采用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践工作中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职责需求,有利开展监督与审查等多项工作,如若在此环节发现异常,则要针对具体情况予以上报处理,通过全面且规范化的信息反馈,与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协商解决方案,从而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有力落实风险预警工作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的内容与要求,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运营与发展情况,总结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常见的风险类型,然后基于所制定的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予以分析,其中包括总结事业单位内部运营中的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应归类不同的风险,基于风险类型采取有效的评估措施,确保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免受外在风险的干扰。与此同时,应以信息反馈机制以及部门信息分享机制作为辅助,确保风险防范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大大提高风险评估的效率。

(五)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其专业优势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工作应有高素质人才的动力支持,因此在财务内部控制环节应确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符合岗位需求,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也要具备责任意识,夯实理论基础,涉猎广泛的知识,包括统计学理论、财务管理知识、管理学以及会计学等,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需求积极开展财务管控业务,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作出分析,首先针对现阶段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探究,而后提出了采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方案,希望本文的粗略探究能为有关的业内人士带来参考。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财务机制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