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背景下即时转账账户对银行脱媒的影响研究

2021-10-31张慧毅杨爽

海南金融 2021年10期

张慧毅 杨爽

摘   要:数字人民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线上自由流通、支持双离线的新型支付工具。DCEP的发行和流通,能够节约货币发行成本、提高货币流通安全性、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但同时也会使得银行脱媒现象日益严重,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即时转账账户具有交易处理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及在无网情况下通过手机互碰完成支付等特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即时转账账户,减少存款业务流失,减轻对放贷业务的影响,避免脱媒现象的产生。本文研究发现,即时转账账户通过完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重建商业银行支付工具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银行脱媒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DCEP;即时转账账户;银行脱媒;双运营模式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10.006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10-0056-07

我国央行对DCEP的研究工作始于2014年。姚前(2016)指出:“央行主导以现金发行、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中心化和加密为其特征”。DCEP采用区块链技术,在线上能够自由流通、具有无限法偿性,同时支持双离线的支付方式。中央银行表示,DCEP不具有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因此依旧以中央银行为发行中心且采用“双运营模式”。DCEP的普及和信用等级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导致社会公众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会部分转移到数字钱包中,这使商业银行资本随之减少,从而使社会流动资金短缺,社会融资成本增加。从长期看,DCEP的发行会导致商业银行脱媒。即时转账账户可以通过完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重建商业银行支付工具避免银行脱媒。

一、文献综述

张姝哲、韩兴国(2020)指出如果DCEP采用“一元运营模式”,将导致商业银行和央行形成竞争关系,造成社会流动资金短缺进而增加社会融资成本。范一飞(2020)认为“双运营模式”可调动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共同参与DCEP的发行与流通,商业银行可以对风险进行分担、对服务进行创新。对于“双运营模式”,汤奎(2020)指出数字钱包和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最终余额分别是社会流通现金和银行存款,而数字钱包的普及程度与货币乘数成反向关系,这使得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功能下降,面临支付结算体系重构的局面。彭绪庶(2020)指出DCEP的管理为账户体系和钱包体系的结合,银行端采用账户体系,用户端采用钱包体系,用户可自行实现其持有存款向DCEP的转换。DCEP的定位为替代M0且数字钱包不计息。孙文博(2020)提出商业银行应研究一款对接存款产品,数字钱包中余额充足时将自动将货币储存到银行账户中赚取利息,不足时自动取出DCEP到数字钱包中。DCEP既有效发挥M0的替代作用,又能满足客户支付结算资金在闲置期间增值保值的需求。吴婷婷(2020)提出商业银行可以新增代理、发行等代理业务,从而收取代理手续费,或者免费代理吸引存款。对于银行间支付清算,姚前(2019)指出DCEP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高效率、低成本,能对零售端传统央行货币的支付功能进行优化。姚阳、姚忠凯(2016)打造了“基于联盟链的支付体系”,在区块链系统的基础上,在各节点用户、银行和支付清算监管机构间建立一个共享分布式可信账本数据库,做到信息共享,交易、清分清算和对账同步进行,可取代微信、支付宝和互联网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二、DCEP背景下银行脱媒现象分析

DCEP投放方式可以采用“单层运营模式”和“双层运营模式”。“单层运营模式”为中央银行直接将DCEP下发到社会公众,商业银行不直接参与其中。“双层运营模式”则是中央银行将DCEP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按照1:1的比例下发到商业银行,然后商业银行用DCEP与用户的存款或现金按照1:1的比例进行兑换,用户之间再利用DCEP进行日常交易(见图1)。

目前,我国DCEP投放方式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模式”,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央行现存的网联、大额支付等系统都是为“双运营模式”准备的,如果DCEP采用“单运营模式”会增加DCEP发行和流通的成本,造成重复建设的资源性浪费。二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社会公众的个性化服务已经成熟,创新性服务也已具有较强的大数据测算能力。相比之下,央行在技术或服务的应用方面都不及商业银行,如果使用“单层运营模式”,央行现在的货币运营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三是在支付结算方面,随着DCEP的普及,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双层运营模式”中重要的地位來提高支付结算领域的份额(见表1)。由于目前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等方式已经无法获得新的份额。四是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使得我国央行更能从增进全社会的福利角度出发,进行央行DCEP的研发和推广。

但是,DCEP的推广使得银行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在DCEP的推广过程中,法定DCEP需求大幅增加,加剧了M1、M2向M0的转化。商业银行将流失大量低成本且稳定的资金。DCEP的经营管理属于M0业务,但由于其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商业银行作为DCEP的运营主体,只能将其作为表外托管业务,商业银行很难在托管业务中找到利润增长点,并且DCEP的普及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可建立即时转账账户以应对部分存款业务的流失。

银行脱媒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由于DCEP的信用等级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导致社会公众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会部分转移到数字钱包中,这使商业银行资本随之减少,从而使社会流动资金短缺,社会融资成本增加。何德旭(2019)研究发现中央银行以前调控并监管着商业银行,在DCEP发行之后存在竞争关系。商业银行为减少活期存款流失必然提高存款利率,当负债成本增加后,商业银行会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活动,经营风险将增加,最后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三、即时转账账户运作流程分析

即时转账账户是一种将数字钱包与商业银行储蓄账户紧密联系的账户。即时转账账户的建立,可以使流失的存款业务重新返还到商业银行中。商业银行建立即时转账账户的流程为:用户首先注册商业银行的即时转账账户,然后设置数字钱包中用于日常消费的DCEP额度,当用户使用数字钱包收取或支付DCEP后,系统将会对账户余额与预设余额进行核对。如果账户余额大于预设余额,则将多的部分存入商业银行的即时转账账户中;反之,则将商业银行的即时转账账户中的部分DCEP转出到数字钱包中。即时转账账户可以让用户通过尽可能多的DCEP储存在商业银行中,从而得到利息。商业银行不会因为DCEP的普及而导致存款大量流失,发放贷款能力也不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减轻银行脱媒的情况(见图2)。

商業银行即时转账账户的特点,一是拥有超强大的交易处理能力。交易处理能力达到30万笔/秒(TPS)。二是拥有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在一定期限后对用户数字钱包的额度进行调整,使用户拥有更加便捷的体验。三是拥有无线支付能力。DCEP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手机互碰完成支付,即时转账账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成结算。四是使用户DCEP的存款利益最大化,并对即时转账账户进行灵活的设计,以吸引客户。

四、即时转账账户避免银行脱媒的作用途径分析

(一)完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

银行账户体系是银行系统的核心,为用户资金提供收、付、管等服务。虽然账户体系的运行的基点是交易,但随着金融核心系统的发展,账户体系已经向场景化、体验化、移动化方向发展(见表2)。

目前的银行账户体系为用户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开立不同的账户进行交易,开户行对本行银行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具有复杂的对账流程。目前,电子支付流程中环节多、对网络质量要求高,会出现结算系统效率低、资金在途风险高的缺点。DCEP的出现可以弥补目前电子支付的不足,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上运行,将货币交易向线上转化,摆脱对实物载体的依赖,每日各银行的现金押运不再产生运输成本,系统之间采用数字化转接便可完成每日资金交接,不仅节省了银行库存现金的回收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现金的存储成本和账户管理费用。即时转账账户出现后,数字钱包与商业银行传统账户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数字钱包和传统商业银行账户的交易机制不同

商业银行账户的交易处理机制为,商业银行利用用户发出的交易指令或者存款单据等凭证,随即修改交易双方存款账户的数据。数字钱包的交易处理机制为,用户使用数字钱包后,央行登记中心会对其携带信息的密码信息进行转换,DCEP在转移过程中只涉及加密字符串的转换。与传统商业银行账户中人民币的流转相比,DCEP的流转更为快捷。商业银行利用即时转账账户与数字钱包紧密相连(见图3),用户使用数字钱包进行有效付款后,央行登记中心对其携带信息的密码信息进行转换。数字钱包中DCEP减少后,数字钱包对商业银行即时转账账户发送DCEP减少的信息,即时转账账户按照设定的条件以及账户中的余额对数字钱包进行划转DCEP。即时转账账户与数字钱包的联系不仅打破了DCEP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商业银行参与的壁垒,还解决了由于数字钱包的普及带来M1和M2减少的问题。

2.在交易环节中,数字钱包比银行体系的效率更高

数字钱包无需用户开通商业银行个人账户,无需对个人支付账户进行检查与维护,利用点对点的实时全额结算,跳过中间方的对账与清算流程。DCEP的每一笔交易都由中央银行确定,中央银行有一个庞大的账本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的走向。因此DCEP具有可追踪的特点。

3.数字钱包的业务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账户,不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

传统商业银行中的存款业务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属于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全额缴纳准备金以兑换DCEP,DCEP又成为中央银行的负债。DCEP是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并且具有无限法偿性。数字钱包的业务由于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中央银行对数字钱包进行检测,商业银行只提供托管与结算的业务,商业银行利用即时转账账户与数字钱包紧密相连。当DCEP拥有“双离线支付功能”后,依然能够通过随时可转账账户挽回线上交易客户的流失。

(二)重建商业银行支付工具

1.数字钱包的出现使商业银行的小额支付工具身份消失

DCEP的发行将商业银行的支付工具进行了重建。如跨行清算系统、小额批量和大额实时支付、票据交换等系统。商业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储值卡、信用卡等银行卡中,信用卡最先受到影响,其次是储值卡。随着DCEP的普及,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将逐渐被替代,社会公众恶意透支信用卡的现象将逐渐消失,商业银行催收信用卡的费用支出也将逐渐消失。在支付按揭贷款方面,社会公众可直接利用DCEP的数字钱包进行还贷,此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垫款业务将消失。由于信用卡业务的消失,各大国内外的信用卡公司都将受到DCEP普及的冲击。由于DCEP利用的是线上的数据且同业拆借交易必须在各地方的拆借网络中进行,导致同业拆借的线下交易、各个同城票据减缓系统和票据交换中心将消失。

2.即时转账账户可弥补商业银行失去支付中介身份受到的损失

DCEP发行在保留纸币传统职能的同时,创造了数字货币的新优势,从广义上看是对传统货币的电子化。DCEP的定位为替代M0,随着数字货币的普及,必定使得M1和M2转化为M0,导致商业银行低成本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减少。此外,数字货币的发行对金融支付领域影响深远,最为突出的为第三方支付企业。

商业银行可重构其传统支付结算业务以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负面影响。DCEP采用分布式记账,在清算中可以自主完成去中心化,在支付方面采用离散化的方式。公众的交易和结账直接与中央银行对接,导致商业银行会失去中介机构的传统身份。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在DCEP的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会逐渐被中央银行所接管。商业银行会寻求新的金融服务和提高服务的质量用来弥补存贷利差收益的减少,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DCEP的“雙层运营模式”不仅优化了货币的体系,还改进了货币的投放线路。央行对目前的货币运营制度进行了保留,商业银行依旧在利益链中,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字货币的研究发行。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中“亲民”的形象为DCEP的推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DCEP的使用推进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进程,商业银行利用中央银行的大数据对目前的服务范围进行拓展,建立即时转账账户,进而将金融服务的功能优势发挥到极致,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3.转账账户使商业银行重新与DCEP的流通密切相关,防止银行脱媒现象的发生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中,由于库存现金逐渐被数字钱包中的DCEP所替代,所以商业银行不再需要调换库存现金和备付金,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逆回购和同业存放业务量都将随之减少。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类中,同业存放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代理业务负债等项目也将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和部分其他存款不断减少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以至利用规模放贷进行创收的盈利方式将不能占据主要地位,传统存贷款利差盈利模式将发生改变。但目前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依旧采用存贷利差的方式,由于DCEP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要考虑面对DCEP的发行对存贷利差创收的方式是否依旧适用。

即时转账账户使部分流失的M1和M2重新回到商业银行的金库中,减少由于DCEP的发行带来存贷利差收益的流失。目前不论是中央银行的电子联行系统还是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联行都将被重构,同时中央银行将领导商业银行共同对支付清算体系进行重构。支付市场上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将被数字钱包所替代,主要原因为数字钱包不需要银行账户的开立和银行卡的绑定就可以在实时且离线的状态下完成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金钱交易。总而言之,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将受到严重冲击和撼动,即时转账账户的建立使商业银行重新与DCEP的支付与流通密切相关,防止银行脱媒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DCEP的底层技术基础为区块链,这种现代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既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弥补当前纸质货币体系的缺陷,又可以逐渐替代纸质货币,从而节约货币发行成本、提高货币流通的安全性、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中国人民银行还可以准确地调控和掌握货币的供应量,减少洗钱等非法交易。DCEP的技术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运作更加有效服务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商业银行应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及推广DCEP,应对银行存款转化为DCEP带来的挤兑风险。商业银行可通过建立即时转账账户,避免DCEP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类业务产生“挤兑效应”和银行脱媒的发生。在即时转账账户的作用下,DCEP的推广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中介地位的削弱程度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业务速度的提升,使得信贷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信贷规模随之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银行贷款被非法挪用的现象将减少。在DCEP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将创新出更多的金融业务和工具。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姚前.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J].中国金融,2016(17):13-14.

[2]张姝哲,韩兴国.DCEP运营模式、政策影响与发展建议[J].理论月刊,2020(10):50-58.

[3]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中国金融,2016(17):10-12.

[4]汤奎,陈仪珏.DCEP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5]彭绪庶.央行数字货币的双重影响与DCEP发行策略[J].经济纵横,2020(12):77-85.

[6]孙文博.浅析央行数字发行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0(19):143-145.

[7]吴婷婷,王俊鹏.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影响、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20(7):25-37.

[8]姚前.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9(1):16-27.

[9]姚阳,姚忠凯.基于联盟链的支付体系创新研究[J].科技与金融,2020(12):74-81.

[10]郝毅.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的国别经验及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之策[J].国际金融,2019(2):73-80.

[11]何德旭,姚博.人民币数字货币法定化的实践、影响及对策建议[J].金融评论,2019(5):38-50.

[12]王晓东.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及其制度保障[J].特区经济,2019(2):80-82.

[13]何冬昕.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及其发展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20(12):24-30.

[14]李忠霞.以Libra为例浅析我国数字货币发展[J].河北金融,2020(9):12-15+43.

[15]于品显.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律问题探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88-102.

[16]穆杰.央行推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机遇、挑战及展望[J].经济学家,2020(3):95-105.

[17]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EB/OL].[2018-03-12].https://www.bis.org/cpmi/publ/d174.htm.

[18]Becg M,Garratt R.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EB/OL].[2020-03-13].https://www.bis.org/publ/qtr- pdf/r_qt1709f.htm.

[19]Koning,John.Fedcoin[EB/OL].[2020-03-16].http://jpkoning.blogspot.ca.com/2014/10/fedco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