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2021-10-31张风
张风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得到进步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籍都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他们往往随意地挑选阅读作品,有些阅读文本根本无法给学生增加知识,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究其根本,是学生缺乏阅读审美能力。有鉴于此,本文从挖掘审美因素、教师进行审美引导、开展审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审美;能力培养
拥有阅读审美能力的学生可以辨别文章的好坏,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因为阅读好的书籍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的“三观”养成受到影响,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提高,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阅读好的书籍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审美能力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编定的,许多文章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有些文章即使不是经典,但也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借助这些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深入体会文章当中优美的文句及其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标注出来,把这些句子制作成ppt课件,在教学时将这些句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揣摩,并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有怎样的特点。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文章中类似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好。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觉自主地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体悟,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情感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如在文章开头,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人在不宁静的情况下会自主地去寻找刹那间的宁静,于是,作者选择在月夜来到荷塘,希望在月下荷塘的安宁环境中,放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烦躁,在欣赏美好的自然景物的过程中,恢复内心的宁静。在静谧的荷塘,作者潜心专注于荷塘美丽的自然景色,正是这些美好的景色,反衬了作者心里的不宁静,让读者在欣赏荷塘美景的同时,能感受到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在阅读课文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为什么一篇文章能够经久不衰呢?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光靠自己的能力就想达到审美体验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助,带领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蕴涵着的美感。
1.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涵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是可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感受。
比如在教学《雷雨》节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去朗读这篇文章,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拿其中最为经典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这一情节来说,作者用寥寥数语描绘出了鲁侍萍心中的悲愤,揭露了周朴园的冷酷、自私,不过这些情感是隐藏在正常的对话之下的,如果不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学生根本就感受不到。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要注意体会每个人物角色的内在情感。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将隐藏在台词下的复杂情感发掘出来,从而体会到人物复杂的情感及内心世界。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然就能深入课文,感受课文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成形象可感、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形象化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美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教师要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因过度使用多媒体而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通过开展“美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美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文章的美感,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个性。所谓“美读”,简单地说就是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出作品的丰富情感。
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句的内在情感,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诗句,然后将作品背诵默写下来,但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美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引导,有感情地对诗中描绘琵琶声音的句子进行“美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思考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听完以后,纷纷讲述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说:“大弦的声音和夏天突然而至的大雨一样,急而且声音大;小弦的声音就像两个人在说悄悄话一样;两者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珠子落在盘中一样清脆。”有学生则说:“音乐声抑扬顿挫,清脆动听。”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给予评价:“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词好吗?”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发现阅读的乐趣,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妙,从而有效培养阅读审美能力。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充满了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作者、作品进行深入的交流,将文本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审美特质。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如果教师还是死抱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细致地讲解课文的内容、艺术手法、思想感情,学生可能也会有所感悟,但毕竟这些内容不是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的结果,一旦遇到新的文本,学生还是会束手无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看到的美丽景色,仔细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对照着文本进行想象,从而体会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走进作者笔下的荷塘,感受到月下荷塘的美丽与宁静,感受到作者心理从不平静到宁静的转变过程,从而实现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就能学会体验类似的散文作品的方法,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個长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内容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养成学生审美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