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是故乡明 情归天府浓

2021-10-31

现代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门类文艺工作者异乡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四《中秋》对中秋的解释:“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那些为了梦想在异地打拼的文艺工作者却背井离乡,成为客居他乡的游子。暮色里的灯火,像流水一樣的街市,从古至今,远离故土的乡愁总在高高的明月下变得更加厚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有青涩的童年;故乡,有挚爱的家人;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故乡,是我们时间的那一段刻度。为了让这些大时代里的追梦人在蜀地有故乡般的归属感、踏实感,《现代艺术》杂志本期策划中秋专题,面向12个艺术门类约稿,邀请各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讲述他们在异乡拼搏奋斗的精彩的文艺故事。限于版面,每个艺术门类我们邀请一位文艺工作者,艺术门类按照文联工作惯例为序。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李健的《异乡人》曾刷屏了无数人的朋友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漂泊的年代,从自己的故乡到别人的故乡,再从别人的故乡到更远的地方。月华如练的中秋夜,长是人千里,我们以“艺”寄情,希望所有在外拼搏的文艺工作者,能够在这些故事里收获共情的力量。

猜你喜欢

门类文艺工作者异乡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七绝·他乡月
火车
千奇百怪的动物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追光逐影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