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宾虹的笔墨精神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2021-10-31邢雅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黄宾虹

邢雅琦

摘 要:基于黄宾虹的笔墨观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与体现及对当代艺术家的影响,从黄宾虹的“五笔”到“七墨”详细地探讨了其浑厚华滋的创作风格的内涵及以书入画的卓越品质,分析了黄宾虹是如何在绘画中渗透传统画家的绘画精神及黄宾虹的笔墨精神体现出的美学价值,并结合黄宾虹的笔墨精神对当代山水画的贡献,分析了黄宾虹的绘画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精神;当代山水画

我国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家黄宾虹是20世纪最有力的笔墨倡导者,画风苍健遒劲、浑厚华滋,其“五笔七墨”体现了对积墨技法的极致追求,创新的笔墨体系给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黄宾虹的山水创作,是一种不甚讨人喜欢,且无法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它并非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是曲高和寡,难为人解的高品位的纯正艺术。他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追求中,经过长期的艰辛磨炼,逐渐形成了郁博苍茫、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到达了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境界。

一、黄宾虹的生平简介

黄宾虹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作为现代画家,黄宾虹尤其擅长山水画,是一代山水画大师。纵观黄宾虹的一生,其山水画风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受“新安画派”影响,以淡墨干笔、清淡高逸为主,这一时期被称为“白宾虹”时期;中期以师法造化为主;晚期则以浑厚华滋、黑密厚重为主,被称为“黑宾虹”时期。黄宾虹的绘画风格与他对传统的绘画深入研究和对素描的关注是密切相关的,其在章法上重视实在与朴素的统一,笔锋刚强有力,与严格的笔法一致,有一种奇妙的趣味,形成了黑、密、厚、重的风格。

二、黄宾虹的笔墨特点

在各种绘画要旨中,黄宾虹对笔墨十分重视。在他看来,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要点,舍弃笔墨就不用提中国画了。学习绘画不应只关注图示和章法,那只是绘画最表象的东西,笔墨才是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只有实践笔墨,亲身领会了这一点才会进入高深的境界。

(一)用笔——书画本来同

1.黄宾虹作画的演变历程

黄宾虹早年作品以临摹为主,以笔为印章,简洁有力,书写严谨,等打下坚实基础后,转而投向现实自然的怀抱,通过游历山川来开阔胸怀。在绘画理论上,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入画。黄宾虹的绘画理论成就在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五笔七墨”,其中“五笔”分别指“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画沙,一波三折。但是“平”并非是没有变化,现实中并没有绝对的平面,比如水面虽然很平,但是它的里面又大有乾坤,水波也有浪纹曲线,故而在画线条的时候也应该有起伏变化。“留”如屋漏痕,不是滞留不动,而是笔意的流动,流动状态就如屋檐上的水滴所形成的状态。“圆”如折钗骨,指绘画中的笔墨要圆转,不要太棱角分明。“重”如高山坠石,它是指要体现出笔的力量感,如果线条没有力度就会显得画面太过草率。“变”指不拘泥于理法,线条不仅要有韵律,而且还要将前面所有笔法融会贯通,这也是黄宾虹晚年创作山水画的具体成就。

2.书画本来同

虽然黄宾虹因绘画被大家所熟知,但是他的书法成就也是很高的。在中国书画史上有很多关于书画关系密切的理论观点,并影响至今。比如说,唐代时,绘画和书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初露端倪;元代赵孟■提出“书画同源”,将书法引入绘画理论。笔法一直都是墨法的基础,从在《古画品录》中提出“骨法用笔”的谢赫到明代董其昌,从清代四僧再到现代的黄宾虹,他们对笔法都非常重视。由此看来,善于绘画的艺术家也要懂书法,书画本来同,是不可拆分的。

(二)用墨——笔精墨妙,浑厚华滋

黄宾虹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发展,实际上体现了古典油墨转化为“墨水画精神”的现代性。他的作品多呈现出郁郁苍茫、浑厚华滋的厚重效果。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中,“七墨”分别是“浓”“破”“泼”“淡”“焦”“积”“宿”。他后期的艺术创作恰逢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强烈的阶段。于是,他有机会欣赏与借鉴了西方现代绘画。面对现代艺术发展时局势局,他大力倡导创新中国画,吸收西方艺术观念与艺术手法。那个时期,许多艺术家成为中西艺术结合的大师,包括黄宾虹。

1.笔墨是自然万物灵性之呈现

黄宾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主要源自他对笔墨的特殊追求。在他的笔下,墨水已成为一种自然的精神,成为万物的荣耀。“一墨为千”——千变万化的山水已通过笔墨充分表现,有许多令人惊讶的水墨色彩。他经常用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积墨作画,有时少用几种,有时数种并用。改变笔法是最好的绘画革新办法。这样,画家对书写和墨水的性质就有了一些特殊的兴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油墨效果良佳。黄宾虹善于用笔和墨水。基于他的理想,他将自己对“富庶民族”的美好愿望也跃于纸上。“墨分为多种颜色”,黄宾虹利用墨色变化形成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章法。笔墨作为中国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的。笔墨作为形式语言的丰富完备,始于水墨画。水墨画,是依托毛笔、宣纸等民族性绘画媒材,在中國人文精神孕育下形成的一种对感觉、体验、思维的表达方式。基于水墨的运用,中国画成为世界上具有地域特色的无可取代的绘画艺术。同为点、线、面在画面中的延展构成,在操作形态和效果形态上,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泾渭分明,这是笔墨在中国画中占主体位置所致。

2.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

笔墨是对中国画中的点、线、面的一种认识。它是中国绘画语言的承载者,是绘画精神的体现。在黄宾虹的绘画中,从下往上分为三个层次。其笔墨观念主要体现在广为人知的“五笔七墨”,在黄宾虹的笔墨观念中,笔法之神奇,皆自笔出,笔法在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笔”中的前四法是从传统书法中提炼出来的,中国画中点、线、面的知识都包括在内。黄宾虹在《画学臆谈》中说:“中锋之说,不必纯取把笔端正,要使笔尖锋芒八面生出,有藏有露,藏者为中,露者为侧,皆是用笔,则落笔圆浑自然,不为板滞。”他主张用笔不可有弱笔,贵乎有力。黄宾虹在其著作和书信中反复强调笔力的重要性:“气关笔力,韵由墨生;笔有力而后能用墨,墨可有韵,有气韵而后生动;有笔力然后可观水墨之干湿浓淡,以笔法之强,能使墨法变化从心……”有了笔力和强力的笔法,可以使绘画产生气韵。

三、李可染对黄宾虹笔墨的传承

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曾师从黄宾虹先生,其对气韵的笔墨表现运用,深受黄宾虹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从事素描创作时,李可染深受黄宾虹笔墨精神、学术思想和人物修养的熏陶。李可染传承了黄宾虹追求“内在美”的艺术精神。黄宾虹一直强调,山水画必须具有“苍润之美”,即他所称的“内在美”,这是墨水画内在美品质的基本条件。从某种意義上说,如果没有黄宾虹的精心栽培和潜在的影响,李可染是不可能取得如此伟大的艺术成就的。黄宾虹的笔有内力,是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形成“简、静、古、雅”的画风。李可染继承了黄宾虹的笔墨特点,承袭其积墨法,在用墨上层层积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黄宾虹一生勤奋,为了创作出具有“内在美”的绘画作品,在笔墨的运用上刻苦训练,为实现最高的艺术理想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而不懈奋斗,这种不屈不挠的艺术性格也对李可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学习黄宾虹绘画的重要意义

黄宾虹亲自临摹鉴赏过的作品都是其精心选择的,任何艺术家的成功都非偶然。他对龚贤、朱耷,还有石涛画法的借鉴都是对传统画法的借鉴,他提出的美术思想都是他的毕生总结和追求,由此可以看出他发扬中国画笔墨的决心。黄宾虹倡导以书法入画,创新了山水画原有的皴法。他对积墨的苦心研究和运用,也让后世追崇。当他从传统笔墨中跳出来不受拘束的时候,他的笔墨功夫就提升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他所表现出的不媚俗的独特文人气质和创新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画家所缺少的。

五、结语

黄宾虹山水画风格独特,有的表现宏伟,有的表现荒野,有的表现幽静雅致,有的表现飘逸,河水、云朵、奔马,景物凸显各自的特色。清初石涛有一句名言叫作“笔墨当随时代”,但是总感觉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不如说“笔墨自随时代”。人一生中的喜怒哀乐,各个时期的变化都会从他的画中反映出来,不必刻意,就能展现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画家共同创造发展的产物,经过历史的变迁,这种白纸上落墨的艺术成了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独特画种。黄宾虹运用笔墨的“内美静中参”,使笔墨精神再次散发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叶子.赏识黄宾虹[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

[2]王永敬,李健锋.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3]王伯敏.黄宾虹话语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4]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长春市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黄宾虹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最值钱的秃笔
12个黑圈和34个红圈
白宾虹,黑宾虹
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