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2021-10-31郭婧怡路庆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

郭婧怡 路庆敏

摘 要: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及自然风光,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历代画者融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于国画创作之中,将国画的灵动与意境跃然纸上,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故而,基于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中的价值意义,探究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中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文化元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笔墨文化能表现出文人的创作风格,或遒劲有力,或温婉缠绵,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二者浑然天成,协调统一,充分展现国画的意境美,进而通过笔墨文化的内化,展现中国文化的韵味,使人感悟藏于国画中的深层含义,将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魅力一览无余。本文深度剖析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特征、概念及意义,探究其蕴藏的中华文化内涵,分析其在国画创作中表现创作者情感、创作灵感的运用价值和时代价值,发挥国画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意义。

一、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概念

笔墨文化作为文化元素,在国画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优秀精神、审美价值的沉淀,是国画中的点睛之笔。笔墨成就了国画,通过运用形与色的变化点染出国画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笔墨文化体现在国画创造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上,具有艺术性、造型性的特点,具有多元化的精神内涵,其意义不是只在于表现表面的、目光所及的画面,留白处亦蕴含深厚思想,带给人无尽的想象,韵味十足,代表了我国绘画艺术水平的最高审美情趣。其形神不具体,意境不写实,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国画欣赏的真实写照。

二、国画创作中融入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意义

(一)提高国画的审美价值趣味

中国古代文人作品讲求神似,不求写实,主要表达创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需要观赏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学素养来细细品读其中滋味,解读创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意趣。国画中描绘的多是市井生活的百态人生、宫廷生活的繁华多姿、自然界风光的生动旖旎等。在品读国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价值趣味水平,国画所追求的不似之似的境界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独特韵味,是国画审美意识的最高价值体现。国画不同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注重写实,将生活融入创作当中去,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更加注重体现现代生活气息。国画则是运用笔墨,体现浓厚的文化气息。写实与写意,是现代艺术和国画的重要区别。脱离了笔墨文化元素,国画的审美价值便得不到体现。笔墨文化元素更能够传递国画中的情感,可以更好地将国画的生命力、表现力及其中的精神韵味体现出来。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瑰宝,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承载体,能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有意境之美、灵动之美和神似之美。

(二)升华国画的精神内涵

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到中国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画。国画创作中笔墨相互联系,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二者相映成趣,创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赋予国画深刻的精神内涵。国画的创作,是创作者观察世间人生百态,深刻认识自然界中事物,再结合自身超高的绘画技术完成的。国画展现创作者所想,要向观赏者进行情感和价值传递,不仅是笔墨中点、线、面和留白绘画技巧的展现,更是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展现着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创作者感受自然的精妙之处、市井生活的百味百态、自然万物的灵动气韵,从中取材,刻画心境,或是风光旖旎,万里长空,或是民风习俗,世间百态,抑或是云烟缥缈,意境悠远。总之,创作者通过对特定环境的描绘,对画面景物的衔接、转换,形成独特的韵味和节奏。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国画创作者将想要传达的情感进行内化、吸收、提炼,展现于画面之上,升华国画的精神内涵。

三、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

(一)以笔墨文化元素营造意境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将营造超拔的意境作为国画创作的最高追求。国画中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基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人物的深层次思考,还映射着于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创作者通过不同的绘画表现方式赋予不同作品不同的情感,挥毫泼墨的背后恰恰是似然又非然也的韵味节奏。国画之所以传神,是因为其意境多元化。不同知识背景、心境、视野的人欣赏国画角度不同,对其意境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意境本身的多元化,但人们对国画意境的主流理解却直接决定了国画能否流传千古。中国的国画艺术家通过独具特色的构图和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赋予画中景物一定的神韵,使其“动”起来,使活泼、生动、有力的形象跃然纸上,与现代艺术表达方式大不相同。现代艺术多强调写实,强调完美地勾勒出人物、动物的特点,甚至每一根汗毛、每一个毛孔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与实物相同。这就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相比于现代艺术写实的特点,国画强调静处有动,传达意境之美。

比如,齐白石的《虾》,虽然画中只有寥寥几只,但是齐白石借助完美的构图和高超的艺术绘画手法将虾之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灵动活泼,增添了画面意境的靈动之美。因此,艺术家在进行国画创作的过程中,要运用笔墨文化元素,体现其中的意境特点,重视国画的深度和韵味节奏的传达,切忌过分强调国画绘制的创作技法,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国画有不同的理解,过分强调技法就会违背国画创作中意境传达的初衷,其晕染的朦胧之美,也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作品紧密结合,使观赏者产生共鸣,对观赏者产生心理上的冲击,领略到国画的艺术魅力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国画的创作需要依托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背景,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国画通过笔墨文化元素紧密统一,国画创作者需要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文化熏陶。国画创作者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读书节、文化交流会、茶话会等方式,扩充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文化熏陶,增添国画创作的意境之美。

(二)笔墨文化元素中点、线的应用

笔墨文化元素中点、线是国画创作中的基本元素。韵味讲求多元化、丰富化,点、线的深浅、长短、肥瘦程度可以表现出国画不同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调整、排序、组合,可以起到多种不同的效果。点、线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反之,则会影响整体的意境传达,不能将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另外,笔锋应由浓转淡,物体勾勒模糊,边界不明,传达中国文化特有的朦胧之美,类似于“远山淡影”,可望而不可及。

例如,张大千的《峨眉金顶》《仿石涛山水》,气质韵味与笔墨的点、线相得益彰,点、线、面的结合正是中性色、黑白灰的神韵体现的地方,也是整幅画的内涵存在之处。类似《峨眉金顶》中桥的画法,山、水、桥融于一体,浑然天成,构建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空远意境,增添山水的自然之美。对如今的国画创作者来说,缺乏对点、线、面的处理能力,缺乏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运用其中的意识,弱化了笔墨文化在国画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因此,要拓宽国画创作者与中国笔墨文化的接触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全息影像技术,通过对现代媒体的深化应用,提高国画创作者对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意识。

(三)笔墨文化元素中虚实结合的应用

言已尽而意无穷。笔墨文化中对于“空”的运用,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完美刻画与写照,因其若有若无的韵味,笔墨画在宣纸上的走笔行至一半而终,传达出“曲终人散,曲不终,人不散”的别样风味。水墨画的留白也是国画作品的点睛之处,尤其在山水画中,山川连绵不绝,留白不仅是国画创作者情感流露之处,更体现出国画创作者高超的构图水平。留白在激发观赏者无限想象的同时,穿插别有一番滋味的韵味,体现了国画“意境所及之处笔不到”的独特魅力,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虚实结合,大量的虚景被笼罩于炊烟袅袅之处,炊烟、乡村、山水、一草一木模糊于朦胧的景象之中,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使观赏者回味无穷,细品个中滋味。

例如,徐悲鸿的《马》,以黑为墨,以白为纸,勾勒两三笔,神韵自然显现。细品这幅作品,奔腾的四肢、飘逸的毛发,借助留白的烘托,能让人领略到风的速度,画中并未描绘出来,但是留白却将风的速度展现了出来。因此,现代国画创作者要善于运用留白,提高对留白构图技巧的掌握,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融于国画创作之中,通过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解读虚实结合的深层含义。古代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对留白的描写,言已尽而意无穷,于丹青处留白,让心灵沉淀,回归生命本真。国画创作者可参与相关诗词鉴赏大会,提高自身对笔墨文化元素价值意义的认识。

四、结语

在国画创作过程中,仅仅靠绘画技巧,创作者是无法提高国画的深层次美感的,要借助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国画创作者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点、线以及留白在画面表现中的作用,提高绘画构图水平;其次,国画创作者要通过各类艺术展、诗词鉴赏活动等,提高自身对意境的表现力和对国画创作的认识。国画创作者要在提高绘画水平的同时,扎根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国画长远发展、走向国际舞台,绽放独特魅力。

參考文献:

[1]杨曜玮.我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J].参花(上),2021(1):63-64.

[2]杨雅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体现[J].侨园,2020(12):106.

[3]李扬.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应用在国画创作中的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94-95.

作者单位: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在旅游型古镇景观中的表达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V Series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与文化元素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文化研究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抓好起步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