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对外交往史上的“陕西故事”

2021-10-30姚红娟

当代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斯诺延安

姚红娟

1936年1月,为加强党的对外宣传和联络交涉能力,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设立外交部。1937年,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1938年,负责接待中外来宾的边区政府秘书处交际科改为(延安)交际处,开启延安时期对外工作的新阶段。80多年来,从延安到西安,陕西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众多党的对外工作历史遗存,许多感人故事广为传颂。

“一首红歌”颂唱革命情怀、赓续传统友谊

延安既是中国革命圣地,也记载了中越两党友好交往的许多重要历史。1938年冬,时任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从苏联经新疆、西安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住在枣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这里与胡志明会晤。胡志明生前曾访问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结下深厚的友谊,他盛赞中越友谊:“中越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歌曲《东方红》和《胡志明颂》在中越两国都广为传唱,胡志明还曾亲自指挥高唱《东方红》,体现了中越两党间的相互敬重和老一辈革命家间的笃深情谊。斗转星移,2018年8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访问延安。陈国旺先后来到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书记处礼堂、毛泽东旧居、中央大礼堂等,深切缅怀中共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感人历程。在“五大书记”铜像前,陈国旺驻足留影;在毛泽东、朱德旧居中,他深切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旧址,当讲解员深情地唱起这首《东方红》时,陈国旺也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同大家一起哼唱起来。一路参观、一路感悟,他深有感触地说:“越中友谊是越中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我们两国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一起珍视,共同借鉴发展。”此访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中越两党两国传统友谊。

2018年8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在参观延安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旧址时,与大家一起唱《东方红》。(陕西省委外办图片)

“一本好书”记述历史风采、闪耀时代光芒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乘一辆卡车从西安出发,沿着满是泥泞、颠簸甚烈的公路经洛川抵达保安。在苏区的4个月,深入的采访让他对革命中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正确认识和真挚感情。斯诺离开保安时,在书中自述:“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越是走进城门,越是觉得恋恋不舍。”这次采访行程3000里,斯诺返回西安时为躲避搜查,险将装有日记、笔记、文件、已拍摄照片影像胶卷的“无价之包”遗失在咸阳,幸亏及早发现,连夜急速回驶找到。1937年10月,英国公司在第一次出版时不慎将原书名《红星在中国》印成《红星照耀中国》,此书经多次翻印,风靡全球。1938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与日寇的书报检查,《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易名为《西行漫记》出版,在国内和国外华侨中引起轰动。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把斯诺介绍给大家时说:“这就是‘真实地报道了我们的那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毛泽东表示,《红星照耀中国》是“外国人报道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名将、“教育者老徐”—徐特立,到抗大学生、普通民众、共青团员等所有人物的形象都真实饱满,书中苏区军民自信、友好的风貌和开放、顽强的精神穿越时空,至今读来,历久弥新!今天,这部名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发行,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还被收入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指定书系,推出《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广为传播。2021年6月,“新时代斯诺”国际论坛在延安举办,挖掘、研究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的时代价值,国际友人亲属代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在线上线下深情怀念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友人的真挚情谊,感召更多外国媒体记者同斯诺一样向世界真实、客观、公正介绍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一处遗址”再现工业奇迹、弘扬工合精神

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27年4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腔热血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为工合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早在1934年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对工合运动的发起、建立及开展都给予了积极指导和支持。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第一个派出机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和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天星大华手工铁器社”在宝鸡成立,宝鸡成为西北工合的中心。各类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业务涉及纺织、服装、矿冶等十几大类,产品多达100余种,为供应战时军需民用物资、支持长期抗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1939年,西北工合受宋庆龄委托,承制10萬件棉衣,当时工合宝鸡、西安的纺织及服装工人以满腔的抗日热情,提出“缝万件棉衣,换取敌人万颗头颅”的口号,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赶制加工,打包送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解决了八路军的当务之急。路易·艾黎接受中国共产党人博古将武汉企业内迁至宝鸡的建议,动员申新纱厂、河南大学等企业、学校西迁宝鸡。为躲避日机轰炸,申新纱厂利用陈仓峪地形特点挖掘24孔窑洞,总长1.75公里。地下纵横交错、地上黄土覆盖的“窑洞工厂”十分坚固,利于掩护。近年来,宝鸡市在“窑洞工厂”旧址上建立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战火中的工业奇迹,重现当年工合运动盛况。习仲勋与路易·艾黎长期保持友好往来,并担任由路易·艾黎倡导建立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的名誉校长,在路易·艾黎90寿辰之时,习仲勋亲临住所祝贺。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回信强调,发扬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宝鸡凤县工合纪念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已成为弘扬工合精神、开展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1936年8月,斯诺在保安采访参加长征的老革命徐特立。左起:徐特立、黄华、王林、斯诺。(延安红星园国际文化交流园区图片)

2021年6月,参加“新时代斯诺”国际论坛的伊莎白·柯鲁克儿子柯马凯、傅莱夫人江国珍、汉斯·米勒儿子米德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夫人黄浣碧、郑律成女儿郑小提、阳早与寒春儿子阳和平等国际友人家属代表在延安红星园斯诺铜像前合影留念。(延安红星园国际文化交流园区图片)

“一次参访”感悟发展成就、交流治理经验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外国政党关注陕西,这也是“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的重要缘由。1982年9月,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访问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在纪念簿上留言:“这是一个伟大的古迹,中国考古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讲解员把兵马俑讲活了,很感动人。”金日成游览西安,观赏城市风貌。而今,陕西历史文化魅力依旧,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成为外国政党政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另一扇窗户,成为陕西服务党的对外工作的新载体。2018年5月,为落实中朝两党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学习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朴泰成率朝鲜所有道、市委员长组成的友好参观团访华并到访陕西,当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让代表团印象深刻。朴泰成表示,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陕西都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以此访为契机,学习陕西好经验,加强与陕西同志的交流,巩固好、发展好朝中传统友谊。同朝鲜代表团访陕情形一样,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国政党代表团来陕参访,既钟情于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风采,更关注陕西新时代发展成就,尼泊尔共产党、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老挝人民革命党等外国政党访陕期间,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了解普通民众生活,观摩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切身感受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政成就。

1987年12月,习仲勋向路易·艾黎祝贺寿辰。(山丹艾黎纪念馆图片)

“一趟班列”领跑地方合作、服务党际交往

1937年至1941年,中苏双方开通由苏联阿拉木图经新疆到兰州的重要援华物资运输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输送了大量物资,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构筑起一道“生命線”。同时,中国共产党打通并维护了延安经新疆通往莫斯科的红色交通线,以相对隐秘的方式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国际的联系,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广受国际响应,“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多条通道集结陕西、联通中欧,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经贸合作惠及各方。党的对外工作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地方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2019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土耳其,会见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代议长、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副主席及伊斯坦布尔省党部负责人,出席“政党交流与务实合作——中国土耳其地方经贸合作对接会”等党际交流活动,深化执政党各层级、各领域交流交往。代表团向土方政府官员、党派代表、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介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成就经验,并同土方就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关系及推动地方合作等交换看法,土方高度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示愿同中共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不断巩固和深化土中战略合作关系。代表团与土方官员一同在安卡拉出席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土耳其)跨里海专列接车仪式,专列开通对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钢铁驼队”,跑出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加速度”。截至2021年8月,共有上万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港驶出,构筑起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一首红歌”“一本好书”“一处遗址”“一次参访”“一趟班列”五个故事连结起当下与历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天下情怀和友好传统,这正是中国方案的密码所在、中国智慧的魅力所在、中国力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斯诺延安
延安的故事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