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美术素养教育生活化

2021-10-30巴晓玲

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美术生活化素养

巴晓玲

【摘    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其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上都具有特殊性,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应有所区别。在以素养为主体目标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是一个有效的模式。这种模式能使幼儿更容易理解美术,在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拓宽幼儿审美视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常来说,有效地组织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学,教师应从内容、资源和形式三个方面把握。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素养;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8-0137-02

Talking about the Life-oriented Art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No. 2 Kindergarten in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 China)BA Xiaoling

【Abstract】When kindergartens conduct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articularity in their educational objects and educational goals, which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n the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with literacy as the main goal,life-oriented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odel.This mode is easy for children to understand and digest,and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interest,broaden their aesthetic vision ,etc..Generally speaking,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life-oriented art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s, teachers should grasp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 resources and form.

【Keywords】Kindergarten;The fine arts;Literacy;Life

幼兒园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教学,教师要首先认识到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都具有其特殊性。在教育对象上主要的特点是:幼儿的心智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此外,幼儿比较喜欢并更易适应活跃、开放的学习方式,以感性思维、直观感知为主要认知途径,这也是其区别于中小学生的特殊学情;在教育目标上,也是基于幼儿能力和心智水平的考虑,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通常不以培养幼儿掌握美术(绘画、雕塑等)表现技能为主目标,而是将主体教育目标放在对幼儿的美术素养启蒙上。即幼儿创作美术作品的技能水平达到什么水平层次不是教学的重点,使幼儿感知美术、喜欢美术、并且拥有一定的视觉审美意识和能力,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主体目标。综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们认为,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特别是幼儿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宜和有效的。

一、生活化的作用意义

(一) 更易于幼儿消化

幼儿的学习认知途径基本上是纯感性的,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只能通过直观的观察、触摸等方式来体验和感知知识,而抽象思维几乎是不参与这个过程的,他们只能完成非常有限的简单推理。将美术教学关联幼儿的生活,其实就是利用了生活物象和情节的具象性特征,为幼儿接触美术、感知美术提供了直观感性的材料。比如,什么是透视效果?这个理论如果通过纯语言讲授,跟幼儿是讲不通的,而如果让他们实景观察生活现象,就可以很直观地发现,站在近处的人比远处的大一些。虽然还是解释不清透视的概念,但意思已经被幼儿消化吸收了。

(二)更利于激发兴趣

幼儿处于心智发展的低级阶段,他们有一种心理现象,即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和恐惧感——比如,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他们会躲到父母、老师的身后去。这种心理在接触新内容也会有所表现。他们虽然好奇心强,特别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但陌生的知识信息又会给其心理造成一些隐性的压力。而生活化教学,是将他们最熟悉的内容、情节作为素材,幼儿对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在这种放松与亲近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美术感知,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参与的主动性更高。

(三)更利于拓宽视野

拓宽幼儿的美术体验视野、提高幼儿美术审美趣味,是美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向。而我们知道,美术是源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的艺术,所有与视觉造型有关的,都可称为美术。而我们发现,教材受容量的限制,所能给幼儿提供的美术案例远不能达到实际美术现象的万分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依赖于教材,会极大限制幼儿对于美术的理解和感知。他们会以为,课本上画的小白兔、教师教做的小泥人才算是美术。这种认知,显然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美术素养发展空间。而生活就是美术的本源,那么,它所能给幼儿提供的美术感知空间显然要比课本大得多——虽然我们在教学中让幼儿接触的仅限于幼儿能够理解和接触的。

二、生活化的三个方向

(一) 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美术素养教育的生活化内容上,教师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幼儿们熟悉的,二是幼儿们感兴趣的。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生活内容,但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不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不愿意参与体验,理解不了。比如,让幼儿以“爸爸的工作”为内容进行主题绘画。教师认为,幼儿对自己父母的工作应该很熟悉,但其实,幼儿通常只能说出自己父母的工作类别(如工人、农民、警察等),并不清楚其具体的工作场景。这种内容,幼儿是不能用美术手段表达出来的,这种内容其实并不适用于幼儿。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真实的生活内容。比如,幼儿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也非常感兴趣的花草、树木、人物、玩具、小动物等等。如,让幼儿画自己在动物园中看到过的大象、狮子、小鹿等。让幼儿仿照自己喜欢的玩具做泥塑手工。二是虚拟的生活内容。幼儿的生活接触空间小,加之幼儿处在一个泛灵性的阶段,他们往往会“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比如“森林王国”“恐龙世界”。这些内容是他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事物,虽然不是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但却占据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因为这些虚拟的“生活”的内容是想象式的,可以有效拓展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意识。比如,画小恐龙和妈妈、王子与城堡等,幼儿没有真实观察经验,但有自己内心的形象理解,他们乐于用美术创作自由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二)资源的生活化

在美术的教育资源的供给与运用上,当下幼儿园都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且专业的美术资源。如几何形状的积木、专用的颜料和画笔以及橡皮泥、画纸、卡纸等等。这些资源确实可以保证美术素养教育的专业性。但从美术素养的视野发展上看,因为过于“专业”就很容易限制了幼儿的美术思维空间。幼儿会认为只有具备这些才是美术。而且,这些专业资源的“腾挪”空间不大,时间长了,反复使用这些资源会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应开动脑筋根据本地特点去挖掘一些便于采集的生活资源引入幼儿课堂。比如废旧物品——饮料瓶、包装盒、瓶盖、线绳等等——都可以用来带领幼儿做一些美术手工。这类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打开幼儿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同时培养幼儿环保、节约等意识。再如一些自然资源——比较常见的树叶、花瓣、小树枝等,可以教幼儿学贴画。而如果是生活在水邊,贝壳是幼儿们很喜欢的美术资源;如果生活在山脚,那么沙石也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堆、粘、雕、塑的美术活动。资源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拓展幼儿美术审美空间、开拓其创新思维、提升美术对幼儿的吸引力。

(三)形式的生活化

形式的生活化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生活情境,给幼儿布置美术实践任务。诸如“我给妈妈做一个首饰盒”“给爸爸做一个生日贺卡”等。此类以生活运用美术为任务的形式,可以丰富幼儿对美的感知,理解美术的实践价值。

第二,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身心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解决幼儿动手能力差、复杂任务环节合作的问题;二是营造良好的美术发展环境,使家庭环境具有艺术氛围;三是提升美术活动的趣味性。比如,让幼儿用硬纸板制作小房子,基于幼儿手部力量不足问题以及各方面安全因素考虑,应建议由幼儿设计、绘图,由家长剪裁,再由幼儿粘贴。

第三,组织美术游戏活动。游戏对于成年人是一种纯粹的放松活动,而对于幼儿来说,则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生活内容。将美术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可以极大提升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在幼儿稚嫩的内心播下美术的兴趣之种。比如,将幼儿分成小组,给他们一张不完整的画作(例如给出一个画好的小熊轮廓),让他们合作把面部细节补全。有人画眼睛、有人画鼻子……然后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得好看。这种形式,比起让幼儿独立绘画要有趣得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幼儿的心智特征及在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上应重在培养美术素养的考虑,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模式的运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的突出作用在于易于幼儿理解和感知、提升幼儿参与兴趣和拓展幼儿审美视野等。教师从内容、资源、形式三个方面运用生活化教学,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妥梅秀.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47).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美术生活化素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