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021-10-30陈果

家长·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

陈果

【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在进餐时容易出现拒绝进餐,或是将饭菜含于嘴中不下咽的状况。而针对此状况,就要求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高度重视,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这也应成为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则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186-03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Cultivates Good Eating Habits for Children

(The First Kindergarten in Gangu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CHEN Guo

【Abstract】 For young children, due to their young age, they are prone to refuse to eat when eating, or to hold meals in their mouths and not swallow.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require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 and this should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it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to cultivate good eating habits in children under the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model.

【Keywords】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 Cultivation; Children; Eating habits

現如今,许多家长均会将重点放在推动孩子的思维发展、智力水平提升等方面,却未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包括良好的进餐习惯。因为在当前的幼儿园中,有许多幼儿在进餐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容易剩饭或是挑食等,不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制约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良好进行。而且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于溺爱孩子,在孩子进餐时通常会采取喂饭的方式,导致幼儿对于此种进餐方式较为依赖。针对上述情况,若不及时改正,对幼儿产生的消极影响则会更大。基于此,本文就对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式进行了大力的分析与探讨。

一、家园共育开展餐前准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进餐时,若有着较好的氛围,则十分利于调动幼儿的食欲,所以餐前准备活动的开展尤为关键,对于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来说,均应对此予以重视。比如可以先进行餐前活动的科学组织,在幼儿餐前洗手之后,先指导幼儿参与到关于“手指小变化”的餐前准备活动中,如教师的手指能够变为小鸟、兔子或者是小狗。而幼儿也往往能够具备高涨的兴趣,追随教师手指的变化加以变化,如此则可确保就餐氛围轻松、愉快。除此之外,也能够开展关于韵律的活动,让幼儿可追随音乐节拍去拍手或者是跺脚,如此不但可充分吸引幼儿的关注度,也可使幼儿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能够带领幼儿一同去朗诵关于进餐的一些儿歌,并将正确的就餐行为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教师还能够以富有神秘色彩的语言,让幼儿主动猜测今日大家要吃什么,而后结合当日的食谱编写出一个动听的故事,而故事的讲述也更利于提起幼儿的注意力,在结束讲述故事之后,则可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良好的餐前准备活动中。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开展餐前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若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还应要求家长在此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能够通过小奖励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进餐,并且家长也可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对其进行表扬。而几乎对于所有幼儿来说,家长以及教师对其的表扬,均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行为的主动性,且幼儿也往往对于这种表扬十分渴求。所以家长以及教师若能够做到表扬幼儿,那么幼儿也会更为积极地进餐,并在进餐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最终使幼儿能够改掉挑食、浪费食物的行为习惯,而如此则可自然地提升幼儿的进餐规范性,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例如,在开展家园共育模式下的餐前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念《吃饭时》这首儿歌,从而通过此方式燃起幼儿对此的兴趣,而后幼儿在进餐时,也能够更为积极,防范其产生拒绝进餐、剩饭的情况,这样则非常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而对于家长来说,在家园共育模式下,也强调在家庭环境中规范幼儿的进餐行为,确保其行为的正确性,最终则可真正凸显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二、建构一致的家园共育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若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那么构建一致的家园共育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但从当前情况来说,由于不少家长均忙于工作,所以幼儿往往均由其外祖父母来看管,这则易于产生“隔代亲”的情况,不少外祖父母均会溺爱幼儿,长久下去就会致使幼儿形成放纵,或者是较差的进餐习惯,这则包括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游戏、挑食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而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幼儿进餐往往有着一定的要求以及规则,也会将某些进餐的方式讲述给幼儿,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将在幼儿园中进餐时的一些具体规则和要求均告知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要求和规则,在家庭中也积极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除此之外,若想切实彰显出家园共育模式下对于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价值,那么对于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来说,二者之间还应做到时常交流与沟通,彼此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以及家庭环境中的主要进餐表现,这样则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此方面的协同教育工作。另外,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来说,则能够为其开启绿色通道,使幼儿可养成更好的进餐习惯。

例如,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开展进餐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开启绿色通道,如在入园之后的几日,能够让幼儿每日均带上自身喜爱的一些餐具,然后再促使其渐渐地融入集体环境中,在不存在这些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进餐。除此之外,在开学之初时,还能够增加关于进餐的一些内容,如在开展幼儿园语言课程时,则能够在其中融入进餐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但可提高幼儿自身的语言能力,还可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另外,在参与进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指引幼儿操作相关的物品,而这样则可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掌握丰富的其生活技能。

三、家园沟通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对于大多家长而言,其通常均为幼儿的首任老师,因而说,家长在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路途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所以,在此情况下,务必要重视实施家园沟通合作,以此来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对此,一方面则需切实凸显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家长需尽可能以美好的语言以及表情去和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以期使幼儿在家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同时,也应明确的是,何种家长就会教育出何种孩子,唯有家长具备正确的进餐习惯,才可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幼儿也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由此可见,家长要发挥出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家园沟通板,将幼儿每日在进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记录,而后使家长可明晰自身在教育孩子时的着手点,也能够粘贴一些关于进餐的礼仪,促进家园二者之间的统一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还应教育孩子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如能够让孩子投身于某些较为简单的劳动中,包括拿筷子或者是擦桌子等,如此可促使幼儿对于进餐产生一定的热情,更为关键的是,还能够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还需将各项进餐礼仪讲述给幼儿,对于家长来说,绝不可在发现幼儿产生进餐方面的问题时,再去向幼儿讲述此种进餐行为是错误的,务必做到迅速、及时地告知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应采用何种方式正确进餐,而若幼儿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那么还需对其加以肯定,此种肯定能够为精神层面的肯定,也可为物质层面的肯定,而不论是哪种肯定,均要保障具备适度性,最终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例如,在开展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教育活动时,发现有一名幼儿在进餐时尤为挑食,对于芹菜以及洋葱等食物一概不吃,在发生此种状况后,教师则与此名幼儿的家长进行了沟通,然后教师发现,此名幼儿的家长也不喜爱这些食物,因而在家庭的饮食中,通常不会购买、烹饪这些食物。对此就强调教师与家长之间意见的统一性,让其在家庭环境中也能为幼儿提供这些食物,并对孩子实施鼓励和教育,让其能够主动食用这些食物,而不可因孩子不喜爱哪种食物,或是自身不喜欢哪种食物就不去做此种食物,这样才可保障孩子营养的均衡性,从而推动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发育,且在此期间也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若想培养幼儿的进餐習惯,则能够以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实现。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能够先录制好关于某些幼儿不当进餐行为的一些视频,而后指引幼儿将错误的进餐习惯挑出来,之后再让其对于这种习惯的错误和不当之处进行分析,并思考要以何种方式改变错误的进餐习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选择关于进餐的小故事。

例如,教师可为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个小故事,在讲述此故事之后,则可使幼儿明晰为何在看到小弟弟后大公鸡会尤为高兴,在切实分析其原因之后,则能够让幼儿认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除此之外,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进餐时,也不可过于宠溺孩子,应让孩子自主动手进餐,而不可一口一口喂孩子吃饭,并且在吃饭的过程中,还不能够看电视或者是玩手机,从而以上述方式培养孩子正确的进餐习惯。再者,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家长也应尽量参与其中,并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了解孩子在进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也更便于家长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改正自身的错误进餐习惯。

例如,能够开展关于“进餐我最优秀”评比活动,在每日的进餐中,均应将表现极佳的幼儿选择出来,同时还需加以累计,在月末时评比出进餐最优秀的幼儿,也能够制作出相关的标志,提醒幼儿进餐。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能够由师幼一同制作,然后在班集体中进行粘贴,从而就可使幼儿在观看标志之后,明晰何种才是正确的进餐习惯,何种才是错误的进餐习惯,长久下去,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

五、保持进餐时的秩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是否具备良好的秩序性,会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保持进餐时的秩序性,而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则强调幼儿教师将保持秩序性的方式讲述给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也可在家庭环境中,在此方面予以幼儿一定的约束和管教,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进餐时能够尊敬长辈、懂礼貌。在幼儿园的进餐活动中,幼儿在打饭时,为避免产生拥挤的现象,教师就应将保持秩序的重要性讲述给幼儿,让幼儿可自觉保持秩序,彼此之间不再拥挤,并且在进餐时,也不可对于其他幼儿的进餐情绪产生影响,以便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进餐。

例如,在开展家园共育下的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能够每日选出一名营养播报员,其可为其他幼儿介绍该日的食谱,同时还需将此食谱中相关食材具备的营养加以介绍,如此则可使每名幼儿均了解到进餐不单是为了饱腹,也是在促进自身的成长,最终则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六、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将游戏活动当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对于教师而言,也应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而对于家长来说,也可在家庭环境中和幼儿开展适度的游戏,如此也非常利于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详细阐述,教师以及家长均应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幼儿园中的区域活动较多,对此教师能够设计出小餐厅或是厨房,让幼儿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至游戏活动中,这样也可增强幼儿自身的体验感,让幼儿了解到各种蔬菜水果对于自身的成长发育是有利的,以及在具体的进餐过程中应保持何种进餐礼仪,最终则可实现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由上述内容可见,开展游戏活动,也能够作为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一个主要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也更易于获得幼儿的喜爱和认可,所以说,十分有必要以此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炒豆豆”小游戏,让幼儿将小纸团制作成小豆豆,而后一同开展关于炒豆豆的小游戏,在炒豆豆的过程中,则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感,而在结束此游戏之后,还能够搜集小豆豆,将其放置于美工区域中。这样不但利于保障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还可在参与此活动时逐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家庭以及幼儿园均能够起到关键作用,若想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那么则十分强调幼儿园与家庭二者之间的彼此合作及配合,以便一同达成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目标。而从主要的方式来说,则包括开展家园共育模式下的餐前准备活动,充分进行家园沟通合作以及开展游戏活动等。

注:本文为2020年天水市“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号:TS[2020]GH16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小萍.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新课程,2021(16).

[2]郭春梅.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分析[J].家长,2021(04).

[3]周思妤.长假期背景下的家园共育——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例[J].教育界,2021(01).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