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悟太极
2021-10-30张进
张进
逆向思维是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每当人们提及它,就会想到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以及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这些描述是太极拳的主张和思想,即是反常理论,是常人的反向思维。
太極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老子《道德经》里自然无为、过犹不及、以柔克刚、“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的道家反向思维的观点,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也是指导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欲发先蓄的反向修炼的法则,引申出动静、刚柔、进退、虚实、功放等对立统一的多种运动形式,形成了太极拳的独特的战略战术思想。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练拳盘架的时候,多用意念指导形体运动,时刻注意形和意的反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身体会下意识做到自然反应,比如在划船的时候意念指挥要让船向前行走,我们的双手就会向后划动船桨;比如搬起重物的时候,意念指挥要双手用力向上搬起,身体必须向下用力等等。 再例如练拳时的太极拳起式,双手向上掤起,意念带动身体向下沉落,当起式双手向下按时,意念带动身体向上顶起,仿若神龟出海,水落石出。 因此太极拳以松柔和全身完整之劲见长。“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有上即有下”形体对拉拔长,时刻用练拳的五条标准来检验自己,中正安舒,均匀圆活,虚实分清,动作轻灵,上下结合。太极拳的动作轻灵圆活,似行云流水,静水慢流。因此掌握太极思维,只有理解理论基础、改变思维模式,才能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练习效果。
在太极推手练习中要时刻注意做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随屈就伸、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等,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包含深刻的道理。意念不是对外,而是内敛,内气下沉,以保养自身内脏,舒松关节,开启气机,以身体极柔软为最高境界。推手训练的时候,时刻注意不要用手去接对方来的力,要把意念放在自己的后面。自身的整合速度要比对方快,正是太极拳常说的“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已先动”,下面带动上面,左边带动右边,或右边带动左边,里面带动外面,都是相互对应的关系。想象身体有个虚无的圈,是思想意识的贯穿,而不是在形体上动手动肩。比如意念想象头向前,感觉有个抛物线向对方头顶抛过去,这样才有威慑力。 《太极拳浅说》言:“太极拳以不先发动为主,遇敌来击,先以化劲化之,待其不稳,从而击之则用发劲。”后发先至,避实就虚,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老前辈们说拳好学,劲难求。有形有象好学,无形无象难练。拳,不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这里悟就是在心意上多加揣摩,经过长期松柔、轻灵、沉稳的盘架子,在松、轻、灵及思想意念上多下些功夫,才能逐渐悟到一些太极拳的道理。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最能体现出太极拳智慧所在,也是我们学练的无形无象的内在的思想意识,只有身心力行,转变思想意识,从欲快先慢、欲刚先柔、欲动先静、欲制人先从人、欲神明先虚静等反向入手修炼,才有可能达到其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方式是一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规律的运动方式,是一种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的反向思维运动方式。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