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坛宿将的无悔人生
2021-10-30宝剑田靖
宝剑 田靖
(一)
张耀庭先生1936年出生在山东莱州的一个革命家庭里,父亲、母亲、叔叔、舅舅、姨母在抗战初期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父亲是中共派往上海市委的一名干部,1937年至今杳无音讯,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苦涩的童年。然而,在革命家庭的熏陶中,他思想向上、追求光明。
1950年,张耀庭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投奔时任河南南阳地委秘书长的叔叔,在叔叔、婶婶的呵护下上完小学中学。也许是酸涩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刚毅、果敢、不张扬的性格,他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特喜欢运动,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在河南南阳第一初中、郑州第二高中时均担任学生会主席,并于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生活得到了阳光的滋润。
1956年,张耀庭以全優成绩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任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委员。因自小热爱运动,各项成绩突出,大学期间,他代表河南队参加第一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受到师生员工一致好评。
1959年,张耀庭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员。
(二)
1978年,张耀庭受河南省委组织部调派,赴登封县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县委书记由地委的一名副书记兼任)。
上任伊始,登封县的县情县貌着实让他心痛。
那段无法言说的岁月,致使登封县域经济落入低谷,部分党员干部不思进取,逍遥度日,人民群众看不到希望,怨声载道,城市设施千疮百孔,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张耀庭可谓是“受任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
然而,这些情况没有难倒工作一向雷厉风行的张书记。他排除干扰,果断决策,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着干粮走遍全县村村镇镇,跋涉全县山山水水,了解风土民情,暗访社情民意,做细了前期工作,找出了症结所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毅然顶着重重压力,拍板干了三件大事。至今回忆起来,先生仍然激动。
一、完善少林(寺)设施,体恤僧侣生活。
移山石,填沟壑,把少林寺13公里山路变为柏油路,打通了山里与外面的联系,彻底改变了山民们祖祖辈辈出山困难的面貌;三次躬身寺院,苦口婆心做工作,终于感动时任方丈释行正,打消了僧侣们唯恐“破坏寺里风水”的忧虑,投巨资为少林寺打了一口百米深井,既解决了僧侣用水肩挑背驮的难题,又消除了千年来火灾无水救援之隐患;按当时工人待遇标准,拨专款给寺里仅有的9名僧人每人每月20元钱、26斤粮票的生活补助,保障了僧侣们的基本生活(因为当时寺里没有香火,县宗教局打报告说“和尚快饿死了”)。
二、推行土地承包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978年年底,在张耀庭的提议下,试点将嵩山脚下的百亩荒地分包给20户农民,由村民们负责管理,收成后政府优先供给村民。第二年,这些农民就解决了温饱问题,随后逐年推开,百姓生活年年提高。后来,到登封考察的安徽省委张劲夫书记说:“你们的工作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还早一年。”
三、协助拍摄电影《少林寺》,推介少林武术。
张耀庭深知少林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一枝独秀,发展潜力无限,搁置不用太可惜了。说干就干,他随即召开专题会议,指定县文化局、广播局专人负责对少林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这时恰巧香港新联电影制片公司来联系拍摄以少林寺为主题的电影《少林寺》一事。著名导演张鑫炎入住登封,通过国家体委、中国武术协会请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担任主演,拨款7万元成功拍摄电影《少林寺》,再现了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有人说,张耀庭是将武术明星引入影视的创始人。但他本人却说:“不敢当,过奖了,最多能说是一个参与者。”
《少林寺》首映式在国际都市香港隆重举行,一炮打响。万人礼堂座无虚席,台下掌声不绝于耳,《少林寺》创单影片拷贝收入7000万美元,全球各地争相放映,世界华人为之振奋。消息通过电波传到登封,登封人民奔走相告,党员干部喜笑颜开。一时间,少林武术推向世界,河南登封推向风口浪尖。
虽然成绩斐然,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登封县的做法也给张耀庭带来了麻烦。
有人将张耀庭告到地委、省委、甚至中央有关部门,说张耀庭好大喜功,喜欢冒险,修缮少林寺是搞迷信、立四旧;包田到户是怀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拍《少林寺》电影是不务正业;救济穷和尚是拿老百姓血汗钱包养“牛鬼蛇神”。
联合调查组进驻登封,张耀庭暂停工作,进入了政治“学习班”。一时间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支持张耀庭工作的干部群众敢怒不敢言。1981年,张耀庭降调到河南省体委训练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吹绿了神州中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及时召开拯救了张耀庭,拯救了登封人民。1982年年初,联合调查组给出了结论:登封没有问题,张耀庭没有错误。
(三)
1987年,张耀庭被河南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河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兼任党组书记。
登封几年的工作经验,更加坚定了张耀庭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经过考察,深入调研,张耀庭破格将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4人以及焦红波、郑光荣、郑淑敏共等7名传统武术佼佼者编入省体委体工大队,他们成为全国较早一批吃上“国家皇粮”的农民。以上这些人,为河南的“少林”“太极”两拳走向社会,作出了特殊贡献。
张耀庭很关心传统武术的传承。他成立专门机构,责成专人负责挖掘整理民间武术,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他多次深入嵩山少林寺、温县陈家沟实地调研,出主意、做规划、搞会诊、拉投资,为少林”“太极”两大拳种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张耀庭的参与和具体策划下,报河南省政府批准举办的“中国少林国际武术节”,首届吸纳1700多位国际友人参会,签订经贸合同近2亿元,有力配合了省委省政府“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振兴河南计划。如今,登封市的旅游产业兴盛不衰,仅旅游收入每年高达10亿元,已成为人文河南的亮丽名片。
河南体委的工作因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
(四)
199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全国体育文委工作的李铁映亲自批示,调张耀庭到国家武协工作。批文是:“望河南省委从大局出发,支持体委,同意张耀庭同志到北京工作。”
原来,张耀庭是河南省委组织部重点培养的优秀干部,省委本来对他另有重用。省委组织部虽不情愿张耀庭调出,最后也只有服从组织。
到京后,张耀庭接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家武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党委书记。
在任期间(1991年2月至1997年5月),中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张耀庭深知,中国武术的根在民间,中国武术的希望在民间。
1982年至1984年,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成立省市县三级专门机构,大规模搜集挖掘民间武术,历时整整180天,整理第一手原始资料2000多万字,录像带580余小时,认真梳理、比较、评审、筛选,确定全国有推广价值武术拳种129个,纳入《中华武库》。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规格如此之高的全民行动,在中国武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91年年末,张耀庭去河南体委调研,听省武术协会的同志说起两仪拳点穴功夫颇为惊奇,回京后曾两度写信,邀请两仪拳传人段保华进京。通过了解,他得知两仪拳是中国功夫之瑰宝,秘传千余年,融防身、医病、养生为一体,于是打破常规,鼓励支持,积极扶植。
张耀庭还积极推进武术进入奥运会,力挺中国举办世界武术大会。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使武术项目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张耀庭主动配合中国奥委会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动拜访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并获得他的大力支持最终也取得绝大多数国家国际奥委会委员支持。然而,由于奥委会改选,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直对武术有偏见,并认为武术是表演項目而不是竞技项目,所以没有拿到会议上进行讨论,中国未能如愿。
后来,张耀庭顿悟了,思路逐渐清晰:中国是武术大国,有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完全有理由、有能力举办世界武术大会。之后,他一直为这一主张进行着不懈努力,并向中央领导寄出了专题报告。
张耀庭促使国际武术联合会规模迅速扩大,由上任伊始的37个会员国增至离任时的72个。协会为中国武术走出国门搭建了施展舞台,成功将少林、太极、两仪、武当、峨眉等拳种推向国际。现在世界上已有154个国家和地区武术协会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员。
张耀庭务实而又刚正的性格在武术界是出了名的。
1993年7月,张主席带领9人组成的中国武术代表团赴美国友好访问,下榻加州国际饭店。当晚,有两人外出未归,媒体人体现出了快速捕捉信息的职业习惯,凌晨两点,两名美媒记者就找到国际饭店采访张主席。
记者:“您好!尊敬的主席先生,贵团的两名团员被美国的富有生活吸引,投入自由世界。请问,您有何感想?”
张主席:“记者先生,在没有弄清事实之前,你的提问毫无意义,且不负责任。他们第一次出国,人地生疏,是迷失还是迷路都有可能,你们现在就说是投向了自由世界,除非你们参与了策划。”
两位记者一听慌了神,随即改变了口气,匆忙结束了尴尬的采访。凌晨,这家美媒如实播放了采访录音,并表达了歉意。
张耀庭一生与武术运动结缘,对中国文化、对武术、对人生有独到的解读。
他说,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痕迹。武术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融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
他常说:“武术源于中国,盛于世界,属于全人类。”他的人生格言更务实: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不愧心。
朴实的语言,厚道的为人,折射出这位中国武坛星宿的坦荡人生。
(五)
张耀庭一生喜爱书法创作。
童年时代,他读过半年私塾,系统临摹了颜、欧、柳、赵四种书体,尤其擅长颜体。
任职期间,所有信函、公文、批示,他均以毛笔书写,并兼任体育书画研究会的副主席。
离休后,他扔临池不辍,搦管自娱,其乐融融。
多年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他常在汗牛充栋的书法史料中,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奠定了厚实的书法理论。
早年,中国书协曾提议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因忙于工作,他无暇顾及。现在说起来,他并不后悔。他认为:民间书法的生命趣味无可厚非,反而能以没有任何历史负担的创作心态,以崭新的艺术灵感,实现当代书法的一种突破,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他善于悬空用笔,气运于丹田,一气呵成。创作时,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笔墨浓淡、疏密、粗细、虚实酝于内心,呈现于笔端。他的作品严谨缜密,饱含滴水之润,姿态俊逸,豪放有度;大字遒劲有力、阳刚大气,彰显武者气派;小楷圆润饱满,秀气俊逸,颇有学者风度。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这样的评价:“耀庭的字,确有独到之处。”他们两人是忘年交,两个人都是中央电视播出的“东方之子”,书法成为他们交友的根基,但张耀庭一直认为自己是启功老先生的学生。
他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写字如做人,为人立正、厚重、沉稳、包容、大气,只有这样才能写好字,做好人。”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业界有口皆碑。
(六)
张耀庭先生秉承家族的传统,一向重视子女教育,有意引导他们接触国学文化,接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
平日里,茶余饭后,他给孩子们解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古代贤人,讲述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广州禁烟、中日甲午海战等爱国故事,学习爱迪生、保尔、张海迪的顽强精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从小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在自己的家里,张耀庭修建了一个文化墙,家庭主要成员都写下了座右铭。
他为自己写的是“人格: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并要求自己“帮助别人,超越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他的大女儿一家写的是“理想是腾飞的翅膀”。
二女儿一家写的是“人到一处光明一方”。
儿子一家写的是“忠孝做人之本”。
他还为自己的家族定下家训“秉传统、严治家,忠孝满门庭,善创新、立潮头,书礼继世长。”
他常常要求子女们:做人要大气、明礼、激情、忠厚,低调做人,仰角望人;时刻铭记我是谁,该干什么,在干什么,经常照镜子,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要时时想到自己的不足;在对待人的问题上,要经常做到了解、理解和谅解。
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除张耀庭先生本人以外,他的妻子是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岗位津贴。他们一家5位博士,生活中率真务实,大气阳光,工作上个个出色,均能独当一面,都在为传承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偉大复兴之梦奋发努力!
(七)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说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997年,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以后,张耀庭——这位中国武术界德高望重的有60多年党龄的老同志仍在发挥余热,为五千年中华灿烂文明的传播不辞辛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武术正是由他们切身的经验、审慎的思考和全局的筹谋,指引着革新和开阔着格局。奏响美妙《春之声》的,一定是青春的激情。
(编辑/见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