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历程视域下中职教师学习能动性探究

2021-10-30宋改敏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能动性历程中职

徐 健,宋改敏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02)

一、问题提出

传统教育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教师如何“育人”,而教师如何“育己”和如何学习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1]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很难突出和体现教师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学习。北京大学的陈向明教授表示,“教师学习”的提出本身就是对教师教育的一种概念重构,突出了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以及教师的主体能动性。[2]因此,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和素养,才能满足职业的发展需求。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和项目活动,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未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教师能动性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学习的核心,是教师作为主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认知和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实践和所处的教育环境互动,并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职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3]能动性被视为一种行动潜力,受到社会性因素、历史文化、体制和其他背景因素的影响。[4]教师能动性的理论价值在于将教师自身因素(如知识、技能、信念等)与教学实践场景中的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关联起来,从而纠正了近二十年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因强调“教师中心”而孤立地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改进教学实践唯一途径的误区,为教师与教学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具系统性的视角。[5]这和教师学习的内涵高度重合,从能动性角度去剖析教师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教师能动性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教师、小学教师和高校英语教师群体,关于职业院校教师能动性的研究尚属于空白状态。毋容置疑,对职业院校教师能动性进行研究,有其现实必要性。鉴于此,研究拟以生命历程理论为指导,对某位中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展现的能动性和其与社会情境不断互动的过程进行深描,以期为新时期的中职教师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待检验的假设。

二、研究框架

生命历程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埃尔德提出,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不断扮演社会规定的角色并经历各种事件,这些角色或事件的顺序是按年龄层级排列的”。[6]人类个体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发挥能动性,通过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来构建各自的生命历程。[7]对于生命历程的研究离不开个人生活(如搬迁、择偶、结婚、生育、移民)和职业发展(如求学、就业、升职、工作变动、退休)中的生命事件。[8]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深受社会结构的影响,而前者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的角色扮演。由此可见,生命历程视角不但可以相对完整地描述个人发展轨迹,还可系统描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不断交互和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是定性研究中的叙事访谈法,该方法认为“在不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生平经历者对自己的生命历程的叙述能够得以最真实的呈现。”[9]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叙事访谈法来挖掘研究对象的学习能动性表现和其学习能动性发挥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T老师,贵州省某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师。该校200余人的教师队伍中,有40%是由普通教育教学教师转型而来。这些转型的教师中,T老师是转型最成功的一位,因为他不仅具备丰厚的数控专业知识,还拥有技能证和上岗证,符合“双师型”教师①的标准,该校的数控专业就是他提议开办的。在2013年,即T老师所在的学校建设成中职学校之前,他还是原校初中部的物理和数学教师。T老师的成功转型及其职业发展,都与他的学习能动性有很大关联,他的学习心路历程和经验为本次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背景资料。

(二)研究过程

研究主要遵照叙事访谈的基本流程进行。一是搜集原始资料。在对T老师进行正式访谈之前,先查阅了相关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提前拟好访谈提纲。拟好访谈提纲后,对T老师进行了3次访谈。第一次访谈是笔者和T老师的初次见面,彼时尚未建立正式的研究关系,T老师在回答问题时有所保留,作为访谈新手,也未能准确把控访谈的节奏,关于研究问题的访谈进展成效不大。回来后,笔者重新整理研究问题,修改访谈提纲,与T老师再约时间进行访谈。第二次访谈比第一次访谈顺利很多,T老师将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教学趣事娓娓道来,对笔者的追问耐心解答。第二次访谈结束后,笔者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就其中需要再次核实的数据和问题补充再次对T老师进行了访谈。

二是整理归纳原始文本。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录音逐句转写,共整理出3万多字的文字材料,然后发给T老师进行复核。

三是形成研究文本。在对原始文本归类和编码的基础上,构建了T老师的职业历程图,依据此图重点提炼出各个主题和文本材料之间的情景联系和内在逻辑,从“进修与培训”“培训与自学”和“实践与评估”三个维度的全面叙事中进行文字编码,并对其中若干观点进行阐述和剖析。

四、分析与阐述

通过对访谈资料和相关文本的研究与分析,构建出T老师的职业历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T老师的职业历程图②

(一)T老师的学习能动性表现

1.进修与培训:学历追求和工作需要

20世纪80年代,T老师顺利考入中师。经过三年的勤苦学习,T老师顺利毕业后分配到所在乡镇的小学任教。尽管拥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T老师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我始终还是想获得本科文凭的,所以在这几年,我一直在学习高中的课本。”但当他准备参加高考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可能考不上本科,而且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能为自己继续读书提供支持,报考相对简单又可带薪读书的教育学院是最好的选择,后来T老师高分考入教育学院进修。

1992年从教院毕业后,T老师被分配到所在乡镇的一所职业中学任教,担任初中部的物理和数学教学工作。在这期间,T老师经常参加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专题培训,“这些培训就是各种学习,你不得不学呀,因为你得管理班级,要会出题给学生做,让他们提高分数,分数提上去了才好评职称的。”总而言之,当时T老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无外乎三个:一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和管理,二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三是为了争取评级评优。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教学工作和课堂管理已经运筹帷幄,职称也评上了的T老师感觉自己“教疲了”,进入了职业“瓶颈期”。

2.培训与自学:新知识的魅力和职业发展机遇

2007年,T老师被学校派出去参加培训,对新知识充满渴求的他欣然前往,正是这次培训,让T老师与数控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次去培训之前,我也不知道培训内容是什么,去了才知道是和数控相关的。当时培训的是数控铣床,培训内容包括数控铣床的操作和编程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个专业当时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现代化的东西在全国来说都是挺时髦的,我感到好奇,觉得很有意思,就跟着学了。”

“时髦”的数控专业引起了T老师的好奇心,让他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学得“耐心”“卖力”,也学得相当扎实。培训回去后,T老师所在县的一所职业高中准备开办数控专业,但缺乏专业教师。职业高中的校长与T老师是中师时期的校友,得知他参加过专业培训,就聘请他去为职高的学生讲授数控铣床的操作和编程。这份兼职对T老师来说是个机遇,不仅可以践行所学的数控专业知识,还有额外的收入补贴家用,于是他欣然前往。但在上课时,T老师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于是他加紧补充专业知识。

“为了更好的教学生,我每晚都抽空阅读相关的理论书,上课之余,就将电脑打开,看看人家的技术加工的具体操作,还有和编程相关的知识。”

T老师在职高兼职了两年,这期间他仍然担任本校初中部的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再没有参加数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T老师的学习主要是依托阅读专业书籍和在网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进行。谈及这段学习经历,他兴奋地展示了他那时候用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了他在看书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问题越记越多,却迟迟得不到解决,他也陷入了迷茫状态。一直到2013年,他被派往江苏省的一个中职学校参加数控专业培训,他抓住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机会。

“江苏的数控加工技术在全国都是非常先进的,那所中职学校附近有很多加工厂,人家练习的机会特别多。带我的两个老师也特别厉害,附近工厂里的那些师傅们都是他们的学生,他们是退休后被中职学校返聘回去的。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摸车床,经验非常丰富。当时我就和老师坐在办公室里,看到哪个老师得空,我就将自己不懂或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请他帮我解释。这样呢,我之前好多模糊和困惑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在培训之前,虽然我在综合职高教数控专业,但有些东西我自己都还是模糊的,教学生时还是有些吃力。但通过这次培训,基本上的问题我都搞清楚了。”

2013年T老师所在县将县内原有的职业高中全部整合,建立统一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时,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训操作能力的T老师向学校领导提议开办数控专业。

“尽管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但我们以车床和铣床两门课程为基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我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能够镇得住。后面学校也会抽调一些老师来支援,所以办这个专业就没有问题。”

中职学校正式开办数控专业后,T老师是当时唯一的专业课教师,一个人承担三个班的教学工作,一个星期就有26节专业课,但他每天都坚持看2个小时和数控专业相关的书籍。这样的忙碌状态持续了一个学期,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笑着说:“教学压力越大,学习动力越足。辛苦是辛苦,但我挺高兴的。”

3.实践与评估: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自我发展

正式成为中职数控专业教师后,如何教带有“不优秀”“调皮捣蛋”和“混日子”等隐性标签的中职学生成为T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文化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学校和家长那里都得不到表扬,他们的自尊心基本上都被“压”下去了。对他们而言,理论课讲太多,接受不了,也没有兴趣。而技能操作方面的课程,就比较稀罕。”

《学记》里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补救学生的不足,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和发扬学生的长处、补救和弥补学生的不足。T老师发现中职学生因为文化基础不好而处于被“压”的状态,于是在教学时间中侧重学生感兴趣的技能操作,以弥补学生文化课的不足:

“上家庭电路联结实训课之前,我找了一块学生宿舍用的床板,问学校里管电的电工要了一些匝线、电表、插座、开关以及线卡等基本材料一起带到教室来。我先画一个示意图,根据图来讲电路联结的理论,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图。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画图训练后,我就将床板放在两张凳子上,让学生们在木板上用我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操作。一些积极的学生会抢先前去操作,没有动手操作的学生就在床板旁边围着看着,大家一起讨论着将这个电路板做出来。”

T老师的教学方式受到中职学生的喜爱,他也和学生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积极参与,主动要求学习。其他教师也向他取经,也尝试着采用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

后来,中职学校逐步引进数控专业的年轻教师。在与这些年轻同事的相处过程中,T老师开始评估自己的能力:

“我和这些年轻老师都相处得很好的,人家也很尊敬我。但是,越和他们相处,我越觉得自己落后了,人家始终是接受过系统学习的,不仅懂理论、能操作,还对外面的情况很了解,我这样半路出家的,还是和他们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且我也上年龄了,车床、铣床的那些操作又需要长时间的亲自进行操作展示,身体吃不消了。年轻老师们能力强,也有责任心,所以那些操作、车工实训和电脑编程等课我都申请给年轻教师上了,我还是去上数控机床结构、电工基础这些基础课。”

现在,T老师还在担任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虽然书本理论早已烂熟于胸,但他还是经常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临近退休年龄的他,在谈及自己对中职教师身份的看法时,说到:

“我更喜欢当中职教师,因为我们国家对工业生产方面的要求与需求比较强,这个愿望比较强烈,所以我觉得中职教育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而且我也喜欢上中职的课,因为我培训学到的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念,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和实训活动得到实现,还可以检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也是我这些年坚持学习的动力和意义。”

综上可知,教师学习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的,“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参加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依托互联网学习”都是T老师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他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学历和教学素养,进而满足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师能动性的表现是多维度的: 既包括工作现场的外显行为,也包括隐匿在背后的信念、态度及价值观等。[10]在他的学习活动中,选择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创新教学实践是其学习能动性的外显行为,而他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把握和中职教师身份的反思,也是其学习能动性的表现。

(二)T老师发挥教师学习能动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T老师通过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储备,为他迎来新的职业发展机遇,最终成功由一名普通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他的成功转型,是他不断的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能动性实现的。而这过程中,其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1.自我意识的主观选择

在后传统社会,任何个人和团体在任何时刻都拥有无数行动的可能,如何在这些可能中进行选择以塑造自己的生活正是个人能动性的体现。[11]虽然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社会关系等外部环境建构并影响了教师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但教师并不是被动卷入自我的生活事件,而是有意识地根据自身特质和所处情境选择学习目标,然后采取合适的行动来实现预设目标,由此能动地丰厚自己的知识储备。在T老师的生命历程中,为获得本科学历,他坚持自学高中课本;为了突破职业瓶颈,他选择独自外出参加培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他不断阅读理论书籍和教学视频以补充专业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实训课堂的记忆,他为学生创造技能训练的机会。以上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独立的意识感知。

2.时空配置下的机遇和制约

个体的生命历程是由其生活的特定时间和社会空间型塑而成的,这意味着个体在特定的时空配置下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或行动,进而成为推进个体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T老师来说,“教师培训”“中职学校建立”都是发展机遇,参加培训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为他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赢得新的职业发展契机;中职学校的建立为他践行数控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专业知识。但纵观他的生命历程,发现他参与培训和转型都是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进行的,而这种服从安排的行为本身意味着个体被剥夺了独立选择和行动的自由,其能动掌控职业发展命运的程度也受到削弱。此外,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师资力量也无法满足T老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愿望,如开展科研活动。上述情况表明,虽然教师具备控制和改变自我当前生活状态的能力,但也受其生活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自己的生活。

3.相互关联的社会关系和角色

个体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与家人朋友、工作同事、上级领导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人一同处于无形的“网”中,这意味着教师的生活与周围的社会关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这样的影响有时是有意发生的,有时是无意的,但却无法避免的。在T老师的身上,校友的聘请授课不仅为他提供了践行所学知识的机会,还为他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带教师傅的经历激发了他掌握数控专业知识的决心;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同事后辈的尊重使其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家人的无条件支持为他创造了舒心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需要他进行再次学习与思考,进而促进他的专业知识增长和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与不同他人的交往互动,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可以说,T老师的学习和职业转型是与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相互关联的。

4.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追求

事件发生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的时间不同,对个体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换言之,教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追求和社会期望,从而导致其学习能动性的表现和强弱也呈现相应的差异。在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T老师的学习能动趋势并不是“直线型”的水平走向,而是随着他所处情境的不同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当他卸任数控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转去教授理论基础课后,他的学习能动趋势就有所下降,对此时的他来说,年轻时候追求的领导认可、同事尊重和职称评定都不再是当下的追求,补充上课所需的专业知识反倒成为当前的重要事情。可以说,T老师之所以能走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职业发展路径,正是这些差异对个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定向作用。

不难看出,上述讨论的四个影响因素并不是模式化的对立关系,也并不是单独作用于中职教师的教师学习和职业选择。实际上,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师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有些普通的社会事件和偶然的人生经历以及看似与个体无关的社会关系,都有可能在某一时间成为“关键点”,个体会因此产生新的观念,进而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毋容置疑,T老师的成功“转型”并不是被动卷入的,也不是个体单方面做出的选择,而是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时代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的相应选择,并采取了恰当的行动,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其独特的生命历程。

五、结语

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由普通教师成功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的中职教师T老师进行叙事访谈,对其职业生活经历进行分析,以探讨教师能动性在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教师发挥学习能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职教师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其学习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目的和路径的选择、对教学方式和教师身份的反思之中;中职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复杂的社会情境的影响。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本研究只选取一位中职教师进行叙事访谈,研究结果不具备代表性,但研究无意进行结论的推广。其价值在于对受访者进行深描,让受访者自己来阐释生活,呈现自己对教师学习的看法,将其过往经历、社会关系、情感观念和行为等纳入考察范围,呈现一个中职教师的学习心路历程。显而易见,本研究作为探索性研究,希冀对中职教师群体的研究提供一些待检验的假设。后续研究可以基于相关理论,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探讨相似年龄或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性别的中职教师的教师学习与教师学习能动性发挥的影响因素,弄清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

[注释]

① 该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② 本文的职业历程图改编自阮晓蕾的外语教师职业历程发展图。

猜你喜欢

能动性历程中职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