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2021-10-30欧阳叶
欧阳叶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研究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保教创”的人才培养模式[1]、“三位一体、五维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3]、“三方协同、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4]、“院园融合、实岗育人”人才培养模式[5]、“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6]、“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7]等。实施“1+X”证书制度,旨在倒逼学前教育专业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前三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有母婴护理和幼儿照护,不太适合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求。第四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名单中的幼儿行为指导、幼儿综合素质统整教育、3-6岁保育教育、幼教课程游戏化以及幼儿班级运行组织,较为吻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只需拿到一个学历证书就可毕业,这和普通高等学前教育的要求一致。然而,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体现高职学前教育的内涵和特色,难以和中职学前教育区别开来。由此可见,有必要反思与创新“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1+X”证书制度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作用
(一)学校层面
有利于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打通早教、特教和护理等专业之间的壁垒,共同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前景与未来,还能与教育行业专家、幼儿园以及托幼机构共同携手,促进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技能抽测标准和题库建设,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
有利于优化实训条件建设,为满足X职业技能实训的需要,不仅要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还要与一批有代表性的早教、托育、特教以及母婴等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此外,也可采用以场地换资源的做法,筑巢引凤,引进多家企业进入学前教育行业,设立X职业技能考核站,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企业顶岗实习和课程实习实训条件。
有利于探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本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做好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的有效衔接和融合,保证职业培训质量。由第三方评价组织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培训项目与内容,发挥其在幼儿照护和母婴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优势,探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培训新模式,提高参与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使其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校内外职业培训的重要场所和延伸。
(二)学生层面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界定:X证书能体现证书持有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严格按照“1+X”证书制度要求,突出书证融通,将证书培训内容与岗位要求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证融通”体系,学生须通过努力取得至少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力高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其他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1+X”证书制度中1指学历证书,代表受教育者完成一定教育阶段任务后应获得的学历文凭,是学校育人质量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保障作用。因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强调并重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要求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以及爱集体为主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军事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培养,“1+X”证书制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施,能使学生与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产生良好的链接效用。学生积极取得多个X证书,如幼儿教师、保育员、育婴员、幼儿照护和母婴护理等,既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又能拓宽就业面和增强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反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更新
(一)“1+X”证书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
“1+X”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证书制度,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衔接。X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初级、中级和高级等多个等级层次,反映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水平,对应的是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基于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形成并完善“双元育人+三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1+X”职业技能考证过程无缝对接,学前教育技能考核与“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无缝对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无缝对接,通过职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和岗前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通,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互融,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和双重考核,将职业素质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培养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1 “双元育人+三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分制有机融合
“1+X”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的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不是准入式的资格鉴定,也不是岗位工作经验和业绩的认定。有必要将“1+X”证书制度与学分制有机融合,学生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可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考取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导支持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修与知行合一”全方位发展。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计算学分,也可置换相关课程。可制定学分银行转换办法,根据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所转换的学分,对等置换一学年考核未通过的课程学分,或在毕业学期集中提出申请置换在校期间考核未通过的课程学分。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与课程置换
三、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校企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双元育人”师资团队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校双元合作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教学中。可依托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提升“双元育人”师资团队的活力,选拔培养高水平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进入X证书师资培训团队。组建学前教育行业专家兼职师资团队,使专兼职教师比例保持在1:1,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团队。要加强学校专任教师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X证书师资培训员和考评员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团队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以领会“1+X”证书制度的文件精神为关键,加强X职业技能和课程建设能力,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将专业教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还应加强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的幼儿园兼职教师、学校兼职教师、育婴师和保育员建设。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的校内拓展学习、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来拓展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认识、要求和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对学生参与X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报考情况及时监督,加强定期指导和实操项目考核,确保每个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1+X”证书的学习中。
(二)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通过调研结果明确“1+X”证书制度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同类院校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匹配度的要求和师资力量水平的要求;毕业生和在校生对适应岗位问题及教学改革的建议等,从而确定适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依照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专业开办的情况以及生源素质来推论并明确适合自身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始终围绕高素质复合型幼儿园教师,避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成效不显问题的出现。
图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业发展路径
(三)构建“岗证课能”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X证书是X技能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X证书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幼儿照护、母婴护理、育婴师、保育员、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资格证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定与颁发,是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由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学习、考核和签订。现阶段,已实施一年多的X证书中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有母婴护理和幼儿照护。高职学前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1+X”职业等级证书试点的大势中来,有必要构建“岗证课能”的课程体系。一是直接融通,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母婴护理和幼儿照护的专业必修课,根据等级设置相应的学分和课时。可联合第三方评价组织,整合幼儿园、早教机构、托育机构和月子中心等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发与“1+X”证书制度匹配的融通课程。研究表明: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4门“岗证课能”的核心课程,如幼儿健康与保育、幼儿生活管理、幼儿卫生与护理、幼儿发展与教育等并开发教材与制订课程标准。[8]二是间接融通,将幼儿照护、幼儿行为指导、幼儿综合素质统整教育、3-6岁保育教育、幼教课程游戏化、幼儿班级运行组织等考证内容融入到当前课程内容中。研究者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原有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增涉幼儿生活照料的内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课程可增涉幼儿保育与教育内容;幼儿教育职业道德、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可增涉幼儿安全防护内容,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起来,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融合。[9]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图
(四)学前教育专业“125”实践教学体系对接X职业技能
要更好地将“1+X”证书制度运用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循序渐进的考核体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施“1+X”证书制度,关键是构建“125”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整个布局来看,充分体现“一个原则,二个阶段,五个平台,多个技能块”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紧贴“以人为本,突出保教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的基本原则,强化校内实践学习和校外实践体验二个阶段,搭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五大实践平台,加强保育技能、幼儿照护技能、母婴护理技能、营养配餐技能、疾病预防技能、幼儿故事讲演技能、幼儿歌曲弹唱技能、幼儿舞蹈创演技能、儿童主题画技能、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技能、教育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技能、奥尔夫音乐技能、蒙台棱利教具操作技能、环境创设技能和自制玩教具技能等多个技能点。希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能”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结语
当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注重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对于“书证融通”和“课证融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反思与创新“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目标岗位、发展岗位和迁移岗位,认清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建构“岗证课能”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125”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较好地契合“1+X”证书制度,更加深入地进行三教改革,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能达成“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