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思考
2021-10-29杨嘉宁杨志仁
杨嘉宁 杨志仁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青年一代,其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如何更好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研究状况,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生存现状以及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入手,并对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问题;对策
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如何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构建美好社会的重要任务。就目前来看,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当下如何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家长与非农民工家长教育观念不同
当下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观念大都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非农民工家长就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和网课,初中大多是不住校的,每天由父母接送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就算是周六周日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见,非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越发重视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个更好的未来。农民工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也是很重视的,但是目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与农民工家长每天在城里四处奔波辗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所以农民工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也就相对少了些,全凭子女的自我约束。部分农民工家长只是希望子女学得一技之长即可,为了将来更好的自谋生路,对孩子并无太高期望。平时他们大多为家里的物质生活奔波劳累,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就关心的相对少了些,导致一些农民工子女因为意志力没有那么坚定,同时又受到来自城市光怪陆离环境的引诱,自身基础不扎实,很容易坠入自暴自弃的深渊。只有极个别有自制力的孩子知道严格要求自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他们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上学非常不容易,因此也具备了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点,很容易跻身尖子生行列,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家长骄傲,孩子学得更有激情。
(二)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性格存在差异
农民工子女的动手能力确实要比城里的孩子要强得多。虽然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凭借积极刻苦的学习态度还是能够弥补上的,甚至赶超城里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家长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对女孩的今后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女孩跟男孩是平等的,她们也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农民工子女对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稍有变化就会察觉到,所以农民工子女心智更为成熟一些。我们在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时候发现,农民工子女有着非常细腻的待人情感,虽然基本功要差一些,但是写出来的文章语言非常质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能从独特的视角发现亮点,挖掘主题,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部分学校出于相关原因没有实行单独分班制度
没有按照学生差异进行单独分班、因材施教,而是每个班都平均分配,顾及每一个在校生。而且农民工子女普遍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喜欢主动与老师沟通,诸如举手发言、找老师请教问题等。此外,还了解到非农民工子女的基础远比农民工子女的基础扎实,一些农民工子女连最基础的知识储备都没掌握,极个别掌握得比较好的农民工女子,是属于那种极为优秀的学生。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纠正教育观念
农民工出身的父母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辛酸与无奈,他们并没有太高的文化素养,农村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但是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来到生存竞争更为激烈的城市打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争取让自己的孩子跳出祖祖辈辈穷困与无知的命运,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上学的学费对于农民工来说就是沉重的负担,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日常的生活费才刚勉强维持,根本没有积蓄供孩子读书。足见父母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途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为挣得学费不得不在城市拼命打工。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都知道绝不能因为高额费用问题而耽误孩子的前程,他们有理想、有追求,精神支柱很简单,就是想让他们的子女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一小部分农民工目光短浅,竟然让孩子硬性辍学去赚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关部门要对他们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支持子女上学受教育。
(二)改善性格差异
农民工子女大部分性格比较内向,具体表现在好静不好动,做事略显胆怯,怕羞、怕错、怕出丑,课堂上一般都少言寡语,不太愿意参与团队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经常作为一名旁观者,往往容易被忽略。非农民工子女通常表现得自信、开朗,课堂上通常思维活跃,无论对或错都敢于发言,他们乐于并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好动脑子,思考积极。对于内向的孩子,我们要多跟他们交流和沟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他们的优势往往表现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喜欢独立思考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通常会有较持久的注意力。对于这些优势,我们要充分加以肯定和赞扬,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都要及时加以点赞,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强化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分班教学
学校实行单独分班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当下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基础性较差,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以便为农民工子女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弥补薄弱处。如此,会增强农民工子女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缩小差距。另外,应该活跃课堂气氛,要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的性格。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大部分存在偏科現象,尤其英语偏科最为严重,学起来最吃力,太多的农民工子女因为英语这一科而耽误了很多机会。农村孩子的父母也没有良好的教育,家教质量自然难以受到保证,再加上缺少家长的严格监督,孩子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进而误入歧途。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具有普遍性,应该加以重视,否则将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影响个人及家庭的发展,还影响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教育一个人的关键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尽早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与农民工子女保持心灵上的沟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思考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居住的农民工子女是优于留守在农村的子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农民工子女由于在城市上学,所以与城市联系密切,也可以有更宽的眼界去看待、去思考问题。但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成长条件多数是不尽如人意的,他们生活在底层;流动性较大;居住条件相对要差很多;由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学习差异性大、薄弱的学科相对较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在农村的子女境况虽然不相同,但是生活状态都非常令人担忧。毕竟农民工子女是中国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关系到中国未来是什么样的局面,因而要提高认识,要让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名言有切身体会。农民工当中能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只是占一少部分,多数人因自己忙于生计和照顾整个家庭而忽视了子女,使子女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期的特殊弱势群体,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也是非常艰巨的一项工程,需要各方高度重视,相互予以理解、支持与配合,营造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勇.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J].经济,2020(12):16-20.
(作者杨嘉宁,西藏大学2019届本科在读生,研究方向:管理;作者杨志仁,会宁县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