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法迁移在语文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2021-10-29张东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法玻璃探究

张东平

内容摘要:有效地“学法迁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文通过一个教学案例,从先“扶”再“牵”后“放”,提出了“学法迁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的策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学法迁移 扶 牵 放 探究

【案例】上课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玻璃”两个漂亮的字,学生疑惑不解,老师随即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情绪高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师又在前面填上“新型”二字,在一片质疑声中,老师顺水推舟,随即导入新课《新型玻璃》。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里,期间不乏老师精彩的朗读指导,范读、互读、赏读等多种读法,让人不觉感到,教有千法,读为上策。接着,老师随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环节:介绍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自学,依次找出五种玻璃的特点,逐一分析各种玻璃的作用。教师对于五种玻璃,逐一讲解,逐一分析,均衡分配力量。课堂精彩纷呈,掌声不断,教师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读、想、画、谈等多种学习方法,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等当下新颖、时尚的教学方式,加上年轻教师娴熟的教学风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严密的课堂组织能力,令观课者啧啧赞叹。

【透视】这是我校一名教师的示范课,听了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总感觉这节课缺少了什么,我们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教?究竟应教给孩子什么?究竟应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语文课程标准》[1]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我们何不放手让孩子自由学习呢?先教会孩子一定的学习方法,再适度放手,巧借“学法迁移”,做一个“甩手掌柜”呢?

【反思】有效地“学法迁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放手让学生自由发展,凸显个性,提升语文素养呢?如何巧借“学法迁移”,做真正的“甩手掌柜”?

一.“扶”,是“甩手掌柜”的前提

“扶”是放手学习的前提,是锻炼独立学习的基础。要相信孩子满身都有出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相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给哪个孩子教过玩手机的本领,教过打游戏的本领,可他们一拿就会,一看就会,连那些小毛孩都比你强。有些能力是孩子天生具有的本领,是孩子不教自通的本领,无需我们费尽口舌,无需我们天花乱坠地给他们太多的讲解,他们只需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即可。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一样,跌倒了,只需你轻轻扶他一把,要让他知道,走路是自己的事,别人永远代替不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没有孩子学不会的。要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遇到重点、难点,只需我们稍作点拨,话不在多,点通为妙。

回到那堂《新型玻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探究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勾画出相关语句,让学生在勾画的语句旁添加旁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这一环节,重在学法指导,如何在文中找相关的句子,如何抓关键词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法,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老师和学生的帮扶下明确了夹丝网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牵”,是“甩手掌柜”的关键

“牵”是放手学习的关键,也是放手学习的基础所在。在第一个环节,“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刚才的学法,让学生按图索骥,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探究新的教学难点。如在教《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教师在前面“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刚才的学法,利用学习夹丝网玻璃的方法,灵活迁移运用,自由学习掌握其他几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完全没有必要和前面那位教师一样,逐一讲解,逐一分析,均衡分配力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在培优补弱,注重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地鼓励、引导,尽量做到“一人一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可以利用行间巡视,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发挥学科小助手的作用,让其带动、引领其他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兵教兵,达到互帮互助的双赢效果。可以培养一部分小老师作为组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完善了自我,何乐而不为呢。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小组长帮助老师解决组内问题,达到课堂的高效、高质。

三.“放”,是“甩手掌柜”的最终目的

“放”是學法迁移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法的关键。有了前面的“扶”和“牵”,相信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边“扶”边“放”,明放暗扶,“扶”与“放”相结合;对于一些中等生,我们可以“半放”与“全放”相结合;对于一些优等生,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翱翔,展翅高飞。这就要把握一个“适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把握,才是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关键。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应紧紧抓住“和”到“不和”再到“和”这一主线,重在掌握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关系。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等手段,找出完璧归赵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在读中感悟任务形象。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自学自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方法解决。当学生学习了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顺势利导,灵活运用“学法迁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后两个小故事,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了解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思路,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既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获得了学习方法,锻炼了捕捉信息、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所以,在学法迁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置一些导航性的小目标、小问题、小提示,使学生心中有标,在自学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不走偏路,少走弯路。教育,是一个心眼活。纵观我们的课堂,有些教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而相反,有的教师整天沉迷于教学,忙得不可开交,教师忙,学生忙,可效果不尽人意。这就是不得法,不会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要学会适度的偷懒,适度的解放自己,要俯下身子,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习方法,如抓关键句,关键字词理解问题的方法,做批注写感悟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等。教师不但要教会游泳的方法,更要锻炼他们敢下水的勇气与毅力。要做一个真正的“甩手掌柜”,品着茶,看着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地翱翔。这恐怕是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法迁移的灵活运用,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实践,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只要教育者精心呵护,认真引导,如和风细雨,似润物无声,巧借“学法迁移”,做真正的“甩手掌柜”,才能使孩子们学会自立,从而自信、自强,做学习的主人,做最强的自我。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小学)

猜你喜欢

学法玻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