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

2009-07-17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理论

体育学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与体育学习相关概念之间有什么关联?与教法呈现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构建体育学法基本理论体系有何价值?本研究试图给体育学法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以期减少一些对体育学法的认识偏差,通过建构体育学法基本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补充完善体育教学理论的系统性和促进并优化教学实践做一些应有的贡献。

1.体育学法基本定位

体育学法是什么?要回答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又难以准确定位的概念需要多视角对此剖析,本研究在探讨体育学法是什么的过程中,并非是想要把目光转向对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上,而是想进一步弄清体育学法是学什么的方法(是学知识还是学技能)?是何时的体育学法(是课堂内的还是课堂外的)?它与教法是何种关系(是等同的、一一对应的还是交叉互融动态发展的)?它与学习行为、学习策略是什么关系(是上下位的、还是等同并列的)?诸如这些问题如果尚处于混沌状态,体育学法理论建构以及对体育学法进行指导将成为无源之水。由此,体育学法理论研究需要从最基本的定位开始。

1.1 学习与体育学习

学习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一般多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领域界定。目前,心理学界对学习的解释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2)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 教育学上,学习一词通常被理解为由“学”和“习”两个含义组合而成。

体育学习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要达成的目标上以及学习的过程上来看,都有一定的区别。体育学习还充分体现着交流与互动,合作与探究等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其它学科领域的学习而言,体育学习更依赖于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是指人们能有意识地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包括符合、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体育学习最终是要导向形成自动化的活动程序,因此体育学习不容易遗忘,保持的时间长。体育学习一定意义上更复杂,因为,体育学习不但在认知活动中需要一般的感知觉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人的本体感觉在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积极作用。

1.2 体育学法与教法

1)体育学法与教法是辩证统一的

目前一些人对体育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尚缺乏清晰的认识,虽然这些认识可能对一线教师的正常教学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但这些观点的长期滞留将极大地制约着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使教法和学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受到一定限制。通过对目前教学中是否注重方法的教与学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影响互为制约的,不能在教学中注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在对教法与学法的多维度比较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决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首先,从二者的差异性上,我们认为,体育教法与学法既是在同一运动技能教与学中的不同方式策略,又是在达成同一目标下所采取的不同方式策略,同时还是在同一教学场景中的教授与学习的不同活动方式策略。

其次,从二者的必然联系性上来看,我们认为,体育教法与学法是密切相连的,不可绝对割裂的,但又不是完全重合的,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应该是学法指导。即教法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而去影响着学生有效学法的产生与运用;而学法在教师所进行的学法指导过程中对教法进行内化。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作用于教授与学习活动,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2)体育教法与学法是动态发展的

我国著名的学者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论》中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但二者绝不是机械的相加之和,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在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制约着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也影响着教师教的方法;教师的教法必然通过学生的学法体现出来,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这给我们体育学科探讨教法与学法的关系问题带来很大启发。基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本研究认为,在体育学习中,学法与教法可能呈现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且随着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的逐渐提高,随着体育学习方法的逐渐成熟和独立,体育学法有可能会逐渐从教法中脱离出来,最后形成自主学法。

1.3 体育学法与体育学习行为

在先行的研究中发现,有些研究者往往把体育学习行为当作体育学习方法,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体育学法不但包括外显的我们通过观察能感知到的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其实在构成学生的体育学法诸要素中,更重要的还有学生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认知策略问题。认知策略的不同是学生表现出学法不同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就很难在体育学习行为与体育学习方法之间划等号。构成体育学习方法的核心应是学习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的有机组合,而不等同于学习行为。

2.建构体育学法基本理论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研究体育学法,也就是说为什么需要建构体育学法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将如何去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现如今,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前,“学会学习”、“发展创造性”已成为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重要素质要求。张奇在翻译美国心理学家Margaret E.Gredler的《学习与教学》一书时在译者序言中说:“不会学习就不能生存,不会学习就不能进步,不会学习就不能创造。”为此,教育需要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重要目标,这一点在世界许多国家已得到重视,并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早已引起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等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1919年《教学合一》一文中就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而且还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怎么学就怎么教。”

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提出了要重视教学生“学会学习”,并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发展的改革要求。体育学科虽然目前还很年轻,但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并逐渐成长过程中掌握学会体育学习的本领,将能够积极应对创新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新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外来的和挖掘传统与创新的新兴体育项目更比比皆是,凭借有限的体育课堂学习,很难适应未来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学会学习”也是体育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学法也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纵观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会学习,而有的学生却不然,正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班级,无论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总会出现“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得差”的现象。究其原因,在对理论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69.5%的专家、75.0%的一线教师和50.0%的学生认为学法对学习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无论教师教的如何,学生拥有不同的学法将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如何学的?有哪些学法表现?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应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一系列问题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甚至体育学法是什么,有哪些要素构成等仍不清晰。

因此,为了教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体育学习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体育学法由哪些要素构成?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学法表现?哪些学法表现是否具有个体差异性?有哪些内外因素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法的学习、选择和应用?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者做积极的探索。

目前,尽管有许多研究者对体育学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就先行研究成果的形式、内容,以及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来看,还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尚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致使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法指导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其表现为有些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教学中要“重学法”但不明确如何“重学法”的现象,从而导致学法指导的盲目性。本研究通过采用观察、访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将积极探索体育学法的概念、分类、特征、内部结构、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并通过归纳不同个体体育学法的表现,为教师及时改进教法、有效学法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加强对学法的学习,以及懂得如何有效运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3.需要亟待解决的体育学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进行体育学习掌握方法很重要,这不但是改革所提出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体现。对于致力于体育学法的研究者而言,以下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已摆在我们面前。

3.1 国内对体育学法的研究进展

建立体育学法基本理论,需要借鉴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无论前人对该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程度如何,他毕竟打开了对该问题研究的先河。目前,关于体育学法的问题哪些已经有所定论?哪些还存在很大分歧?哪些问题还从未触及?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知和把握,否则对体育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将显得有些茫然。

3.2 体育学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体育学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重心指向学习的方法还是有方法的学习上,不同的指向性将会产生差异相当大的对体育学法的本质理解。有些人可能会从内隐性(认知策略)上看体育学法,而有些人可能会从外显性(学习行为)上看体育学法,由此体育学法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学科特殊性,是建构体育学法基本理论的起点。

3.3 体育学法分类体系的建立

为什么不同的研究者当都在研究体育学法时却对体育学法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分歧?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他们没有站在同一个认识平台上看待相同的问题,如有些人从宏观上看体育学法,而另一些人可能是从微观上来看的体育学法,所以,定义就会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一些人缺乏对学科的整合,而仅仅照搬教育学或其他学科对学法的分类,缺乏在整合的基础上突出学科特性认识体育学法。由此,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以及与教法的非对称性对应对体育学法进行多元分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人们体育学法认识上的分歧。

3.4 体育学法的内部结构

体育学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其核心要素是什么?不同的学法其构成要素组合形式是否一样?体育学法的内部结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体育学法的性质,从而把握促进有效学法形成的机制及动因。分析学法之间存在差异的缘由,以及关注起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和辅助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对学生有效学法的形成做好积极有效的指导工作。

3.5 体育学法的形成及表现

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一种运动技能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学法表现?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技能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学法?这些学法的产生受制于哪些因素?哪些属于外在的?哪些是易于控制的?教师在学生有效学法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不同的学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对于体育学科运动技能的学习而言,是否也能划分为一般的共性学法和特殊的个性学法?当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时候,教法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3.6 基于人口学特征看体育学法的个体差异性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性别、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的不同或许会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学法。因为不同的个体其认知特征等存在着的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他们的体育学法真的有区别吗?多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会影响学习效果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是急需解答的。否则的话,因材施教也就缺少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3.7 体育学法指导及其相对性问题

研究体育学法绝非是为研究而研究,其最终指向是将理论走向实践,尤其是要加强并完善学法指导工作。那么,什么是体育学法指导?它和体育学习指导是否具有本质区别?当前的教学中人们都在进行着什么样的学法指导?正确吗?有效吗?若回答是否定的话,正确而有效的学法指导源于什么?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技能学习如何做出有效的指导?即便是有效的学法指导是否具有相对性?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必将突现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于素梅: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导师:毛振明。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博士后,导师:董奇)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理论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