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古诗词教学探讨

2021-10-29玛依拉·玉素甫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古诗词传统文化

玛依拉·玉素甫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新疆高校教育肩负着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使命。古诗词教学,是面向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开设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仅包含语言教学还包括文化教学,但是在诸多原因的合力作用下,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整理分析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古诗词学习、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古诗词教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诗词 少数民族学生

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古诗词,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作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新疆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我国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提到: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学习并理解悟透然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深邃思想、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设置、课时量、师资、学生自身文化修养、教学目的等综合性的原因,面向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这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成为其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体系中的短板。

一.学习现状

为更深入了解以我校为代表的面向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古诗词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整理工作打下基础,笔者对我校大一少数民族184名学生发放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

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经一年预科达到MHK三级乙等后进入专业学院开始学习。预科生在预科阶段,初级班开设语文Ⅰ、中级班开设语文Ⅱ。大一少数民族学生达到三级甲等者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课学习,三级乙等者需进行一学年语文Ⅲ学习。语文Ⅰ、Ⅱ、Ⅲ课程针对面向的群体不同,采取课程结构基本一致,课程内容、难度螺旋上升的模式。课程主要以一些当代作品为主,题材设计教育、文学、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对原文原著进行阅读、品鉴分析,通过课堂内外的讲解练习,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全方位综合性训练。每单元设置古诗词鉴赏内容,一般为传世经典诗词。

(一)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学生对于古诗词达到喜欢的占比37%,一般的占40%。这说明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动力不足。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的因素在此次调查中主要反应为以下几点:含义深奥占比70%、内容枯燥占比43%、与自身学习的专业无关占比45%。

(二)学习基础。在此次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小学开始接触古诗词占比45%,高中才开始接触古诗词的占比48%。学生接触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媒介主要以教材和古诗词读本为主,占比70%。接触一篇全新的古诗,依靠自身基础可大致猜出内容的占45%,而34%的学生则需要老师的提点才能明白大致含义。这说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积累过程中起步晚、相关接触面较窄,造成自身积淀薄弱。

(三)学习状态。学生對于古诗词的学习,愿意偶尔背诵并积累的占45%,很少主动背诵积累的占34%。学生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引用古诗词很少的占到60%,这都说明了学生过去及目前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重视程度并不高,积极性也比较低。

(四)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期望。学生对于想要学习的传统文化类型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自己专业联系紧密的占比25%,融入新时代流行元素的占比27%,和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占比31%。通过调查问卷,不难发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一部分学生以前学习古诗词以应试为目的,因此考试要考的就学,考试不涉及的就不看。来到大学后,这样的思想任是主流。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学生认为所占课时量少、考试占比更少,而且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呈现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实用性”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则。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弱。其次,根据前期谈话及调查问卷显示,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才接触到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要对我国古代的历史制度、社会境况以及各个时代的发展变迁等等[2]要有一定的了解,总之学生的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达不到学习古诗词所需要的储备量,而且这部分学生本身就有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会出现“得知山有虎,退避其出行”的畏难心理。最后,学生想要学习符合“和自己专业联系紧密、融入新时代流行元素、和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等条件的传统文化内容。教材中出现的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我国古代文人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古诗词是一部百科全书:历史、文化、科技等内容一应俱全。本该成为吸引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的法宝。但是,因课时、教学条件、师资等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教材中古诗词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

二.教学现状

(一)语文课变语言课。面向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的综合训练。每单元设置的古诗词鉴赏内容,一般为传世经典诗词,是想让学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课中古诗词的教学有双重责任,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另一方面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一个方面只是手段,后者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决不可偏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语文教学为媒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能够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3]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只注重语言教学,强调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能力,却轻视了文化教学。

(二)学生为中心变满堂灌。我们应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探知未知的知识世界,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将课上成了一言堂,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内容,没有自主探寻、搜集、整理并反馈的过程。

(三)一支粉笔走天下。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多媒体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古诗词本来就存在畏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若还仅靠一只粉笔,将很难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

三.对策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古诗词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观念,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生受到古诗词的感染和陶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

(一)身临其境。我国古典美学之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我国很多传统艺术形式都追求意境如: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语文教育中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古诗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方面的转变。[5]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把握诗词的核心内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和诗以歌。近期有很多现象级的文化类节目热播,《经典咏流传》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该节目将经典诗词和流行音乐融合,向国人传播经典文化,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在面向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歌曲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多优秀的歌曲其歌词都源于我国经典传世诗词。“和诗以歌”不但适合时代的特征,也符合学生的个性需要。缓和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畏难心理,增强古詩词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一个基本特色就是它的格律,即韵律美。正是有了韵律美的特点,使得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有利于记忆背诵。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有一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熟悉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了字词意思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品味鉴赏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王石川.文化润疆,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N].光明日报,2020-09-28

[2]林碧珊.面向泰国中学生的汉语古诗词教学[D]福建:华侨大学,2020

[3]魏烈云.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古诗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革新,2020(8):33

[4]钟杏.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职教育研究,2020(2):27-29

[5]张耘.古诗词意境化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基金项目:

1.本论文系2019年度新疆财经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疆财经大学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XYB004)

2.2019年度新疆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探索》(项目编号:2019JG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古诗词传统文化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