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集大成”管窥

2021-10-29岑慧兰欧蔓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阐释杜甫

岑慧兰 欧蔓莹

内容摘要:杜甫为“诗圣”,于诗有“集大成”奠基与开创之功。从称谓上定义,誉为诗圣,“集大成”诗人;从流变上明义,中唐以降,杜诗分流,两宋之后,杜詩兴盛;从诗作上释义,风格迥异。诗风演义,定格沉郁顿挫。

关键词:杜甫 集大成 阐释

“子美集开诗世界”(王禹偁),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引领古诗发展。他亦是集前贤之所长,或至于己身,有奠基与开创作用。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指出了杜甫“集大成”之功,其锤炼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其意象营造,“意匠惨淡经营中”(《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其境界高远,“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终成一代诗表,可谓“诗家初祖杜少陵”(赵藩)。“集大成”所在,谓定义、明义、释义、演义四端,定义称谓,明义流变,释义风格,演义经典。

一.定义

(一)“诗圣”

“诗圣”原仅指“圣于诗”,即诗写得好,或善于诗者。称谓定义,始于明代。正式称杜甫为“诗圣”的人,学界通常认为是明代王嗣奭《梦杜少陵作》:“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明确认为“诗圣”唯杜甫莫属。但更早孙承恩《杜工部》亦提出:“诗圣惟甫,崇雅镇浮。力敌元化,手遏颓流。”地位确立,源于苏轼。苏轼《书吴道子画后》:“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确立杜甫“诗圣”之位,推杜诗为古来诗家之最,集古今诗家之所长,这是“圣于诗”的变相说法,亦有“集大成”之义。

(二)“集大成”

“集大成”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称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谓:“孔子之谓集大成”。元稹评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自有诗人以来,可谓空前,虽未明言,而“集大成”之意已然呼之欲出。指出了杜诗在语言、意象、境界以及诗歌流变等各方面成就及特色,精准地总结了杜诗的艺术风格和文学地位。

二.明义

(一)北宋黄庭坚:简易精致

黄庭坚《答王观复书》道:“观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其意谓杜甫后期的律诗已达到难以超越的成就,用语平淡简易,却理得辞顺,有朴实而精妙的语言特点。如《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皆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不避俗语,意出言外,将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的灾难生动地描绘出来。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语简而情炽。杜甫作诗严肃认真,遣语亦朴实精妙,源于“颇学阴何苦用心”和“新诗改罢自长吟”,以达“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效。

(二)南宋陆游:气势悲壮

陆游云:“少陵非区区于仕进者,不胜爱君忧国之心,思少出所学佐天子,兴贞观、开元之治。”杜诗爱国气盛,忧国之心强烈。陆游《读杜诗》高度评价老杜:“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诗,可与中华文明中最优秀的篇章相并列,杜甫才能亦可以经天纬地,足以与马周等栋梁之臣相比肩。杜甫将这种忧患之情契入诗歌,诗作自然气势雄壮却又自含一份悲凉,有着深刻的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有着痛苦的愤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爱国忠君、仁民忧民的思想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宋代继承杜甫爱国思想,发扬沉郁顿挫风格的,首推陆游和文天祥。陆游终生以爱国忧民为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直至临终,还“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三)明代王世贞:意蕴深远

王世贞《艺苑卮言》云:“杜诗强力宏蓄,开阖排荡,然不无利钝……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李变化在调与辞,杜变化在意与格。”由此可知杜诗变化多端,主要表现在意与格两方面。从意上看,深厚而沉郁,“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深厚浓郁的沉郁之情寓于跌宕有致的顿挫之中,真可谓“忧愤深广,波澜老成。”(安旗)如《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该诗是杜甫身陷安史乱军所占领的长安时写,将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寓深情于变化曲折之中。从格上看,精严而顿挫,“老来渐于声律细”,杜甫讲究声律,常通过变换格律、声调来加强诗歌的情感蕴藉。如《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万里”“百年”,从时空落笔,寓顿挫之神;“艰难苦恨”四声抑扬遣语,也如诗人一生沉浮;“潦倒”“新停”谓叠韵,重复韵调浑成为沉重的情感脉动。

(四)清代叶燮:继承风骚

叶燮《原诗》论及杜诗之集大成:“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指出了杜甫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力,沈德潜继承此论,其《读杜诗》云:“诗三百篇骚廿五,能倔起者杜陵翁。拔地倚天星宿海,千门万户建章宫。”都认为杜诗崛起于诗骚之后,领时代先河。杜甫自己也首肯此点,写诗必须有继承方可创造,“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亦如其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如《丽人行》,承继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精神,亦影响着白居易“新乐府”。

三.释义

(一)言夺苏李——朴实精妙

杜诗语言较苏武、李陵有压到之势,主要在朴实与精妙。一是遣词朴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连用四色,以黄映翠,用白衬青,斑斓间现情致;数词简约,两平实数量词,精致中感蕴涵。二是措语精妙。“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门”为实景,“西岭”“东吴”为遥望,远近结合,虚实相生,“千秋雪”“万里船”则为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二)孤高流丽——意象营造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是非常崇拜庾信的,也是向他认真学习的。一者,“杂徐庾之流丽”。徐庾早年诗风较靡丽且多用典,故元稹概括“徐庾”的诗风特色为“流丽”。但由于过分拘泥于典故,影响了文章的流畅,杜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独有自己的风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四物着色,有碧绿、青翠、莹白和绯红的油彩感。描绘色彩明丽的春光图,亦有清美流动之感。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丽”字点染“江山如画”。二者,“掩颜谢之孤高”。颜、谢诗歌追求雅丽与繁富,有雕饰、巧似特征,故元稹谓其有“孤高”之感。亦如着色,杜甫匠心独运。调和色相配中,显露对生活的热爱,如《绝句》《绝句二首》;对比色相形间,揭露对生活的不满,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同类色相谐里,流露对生活的哀痛,如关切李白生死,有“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怀念老友房琯,有“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语言表述,意象描写,情感表达皆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也糅合了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

(三)气吞曹刘——雄浑悲壮

杜甫诗作“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其气势可以盖过曹操之慷慨悲凉和刘琨之纵横悲壮。杜诗气势雄壮。写高山大川,雄浑。如《望岳》,开篇一问一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山脉绵延,精致辽阔,气势磅礴;结语登临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览景无余,姿态雄视,心态雄浑。写风月星辰,壮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旷,视野开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景壮,语长意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悲壮,悲歌慷慨。杜诗情感悲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患意识强烈;《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愤懑之情炽烈;《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寥寥二十八字,包蕴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可视为一幅断代史画轴。

世人誉杜甫为“诗圣”,诗歌美感属“沉郁”,“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無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格调深沉。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运用朴实精妙的语言,结合生动具体的意象,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即“上薄风骚”。格律严谨。“沈宋”完成格律诗定型,杜甫“老来渐于声律细”,对仗精巧,格律严明,声情悲壮,可谓“下该沈宋”。格制精妙。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影响深远。像《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方回《瀛奎律髓》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将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闻一多评价其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绚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参考文献

[1]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吴中胜,蒋翠丽.明代诗人论杜甫[J].杜甫研究学刊,2008(03).

[3]李新.试论宋代杜甫诗歌“集大成”说的生成与内涵[J].保定学院报,2018(04).

[5]李新.试论宋代杜诗“沉郁顿挫”论的生成与内涵[J].保定学院学报,2020(01).

[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度自治区级大创项目“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体裁研究”(编号:202010604075,指导老师:王波平)。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阐释杜甫
登高
体演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诗性的追溯
阐释学视角下的《正纬》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