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

2021-10-29王志辉任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脑卒中影响

王志辉 任艳

摘  要:目的  研究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提供认知功能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接受认知功能训练)与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各35例,对比干预前后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分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认知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还能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认知功能训练;脑卒中;认知障碍;影响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70-02

脑卒中是脑血管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患病群体,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脑血管堵塞、出血、缺血性病变等,容易给患者脑部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认知功能训练属于物理治疗手段,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科学、优质的物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认知状态,加快认知功能恢复速度,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高效性的治疗手段[1]。本次研究收集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对其接受认知功能训练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吉林省前卫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列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3.60±2.70)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20±2.30)岁。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使用颅脑CT或MRI进行影像证实;②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但是能够完成智力测评;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②患者心、肺、肝、肾伴有严重疾病;③患者伴有蛛网膜或脑卒中出血。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手段,具体内容包括:采用运动训练方式,对健肢与患肢的摆放、肢体被迫运动与主动运动、抗阻训练、坐与站、关节训练、上下楼梯等进行训练。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认知功能训练。①行为功能训练,首先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恢复情况、认知状态、行为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功能训练计划。行为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生活行为和专项行为训练。生活行为包括穿衣、吃饭、搬举、如厕等。专项行为如跑步、跳跃、手指灵活度等。医生要采用图片、视频和身体示范的方式开展训练,让患者能够理解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一般也伴有行为障碍,要将认知训练与行为训练整合为一个整体,每日制定专人专项的运动康复机会,保证每日适量的运动内容。让患者认知与行为同时得到锻炼,以行为刺激认知和记忆,用认知和神经去控制行为,从而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②認知功能训练,认知训练主要包括认知经验唤醒和认知能力提升。首先认知经验唤醒是指患者原本具有的认知经验,如对日常事物的认知,在认知障碍后出现异常。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就需要利用亲身演示、视频演示、图片演示等方式对患者这部分认知进行唤醒。而认知能力提升是指要提升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会明显下降,可通过亲身诱导、视频模仿、图片学习的方式,反复刺激从而使其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训练干预。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分数。①使用认知功能评量表(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执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思维力等,共计30分,严重认知障碍≤9分;认知功能障碍≤26分。②使用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进行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总计66分,下肢运动功能总计34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运动能力越好。③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自主生活能力[3],满分100分,≤40分为重度依赖; 41~60分为中度依赖; 61~99分为轻度依赖; 100分为不用依赖。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分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运动能力与自主生活能力分数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MI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MA评分与B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其发病率占比约为30%。而且脑卒中一般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预后差、并发症多,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点医学课题。随着居民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加之不规律的作息、饮食,导致我国脑卒中群体平均年龄由68岁(统计时间为2010年)下降至62岁[2]。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3%,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3]。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但总结而得其是由患者脑部组织、细胞、神经系统出现短暂或持续性缺血、缺氧性病变而导致。引发脑卒中的因素有很多,一般为患者脑部因原发性疾病、继发性疾病或外部刺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病变。脑卒中会伴随患者脑部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也有医学报道指出患者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其脑部炎性病变有关,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也与其脑部炎性反应的恢复情况呈正相关[4-5]。除病理学上的特征之外,物理治疗也能够增加对患者脑部细胞、组织、神经系统的刺激,从而帮助病情恢复,提升患者认知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是现代医疗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之中。认知功能训练是利用肢体、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方面的功能性、系统性训练来恢复和提升患者相关肢体功能、认知功能、专项功能等。

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分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使用认知功能训练模式能够促使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更加理想。

总之,对脑卒中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认知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还能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韩文聪,林立嫦,张垚芳,等.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13(6):245-246.

[2]曹金龙,丁国元.社区早期认知功能干预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J].家庭保健,2020,14(3):218-220.

[3]刘锐芬,周晶,曾庆,等.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9,16(3):217-218.

[4]张丽,刘晓丹,薛炘,等.团体认知行为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13(4):104-106.

[5]雷幸幸,宋鲁平.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18(3):127-129.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脑卒中影响
日本认知障碍症对策新大纲敲定 将着重预防
因认知障碍,日本去年走丢1.6万人
六问“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的前生前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太瘦易患“老痴”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