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法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2021-10-29吕高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吕高燕

摘  要:目的  探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法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对300例患者晨尿分别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显微镜检测法以及干化学法这三种方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后白细胞和红细胞阳性检出率等结果。结果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法检测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比干化学法高(P<0.05)。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检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比常规的干化学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值得臨床参考。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检测法;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干化学法

中图分类号:R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65-02

尿常规检验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筛查,有利于尽早对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式[1]。尿常规检验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了解其各器官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经过分析,得到患者体内相关器官的病变情况等。在以往的尿常规检验中,很多医院主要用到的方法为干化学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偏差,造成误诊或者漏诊。随着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检测仪器和试剂盒等被应用于现代检验中,尿常规检验也引入了新的手段,如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等。新型检验手段的应用,使得尿常规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能够很好地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体内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病情及时治疗与康复[2]。本次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使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在尿常规检验中的检测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300例患者晨尿分别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显微镜检测法以及干化学法这三种方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将每一例患者的晨尿标本定量分为3份,分别标注为1号、2号、3号,并依次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显微镜检测法检测以及干化学法检测。300例患者中,男性167例,女性133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36.82±7.26)岁。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均确诊存在机体病理性改变,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异常或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存在异常。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尿液标本检测之前,每天对患者尿液标本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使尿液标本各方面都处于正常状态,在这之后再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按照规定的检测流程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本次研究使用的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厂家为日本 Sysmex 公司,型号为SYSMEX UF-1000,并使用配套的尿沉渣板、尿沉渣质控液。电光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干化学分析仪选用 URIT-500B 尿干化仪,并配备尿沉渣专用塑料管、配套试剂质控品及离心机。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的具体过程:将1号待测尿液标本放入尿沉渣塑料管内,对其进行离心沉淀,其中离心速度为1300 r/min,沉淀的持续时间为5 min。然后将上清液清除,只保留0.2 mL的待测沉渣。在对获得的尿沉渣进行分析仪检测后,对检测后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并对信息数据和分析过程进行全面记录。

显微镜检测法具体过程:将2号尿液标本放置在离心机内进行离心沉淀。其中离心速度为1300 r/min,沉淀的持续时间为5 min。在进行离心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要手握离心管并且使离心管保持15 °~90 °的倾斜角度。离心沉淀完成后,将上清液清除,只留取0.2 mL的待测沉渣。在将沉渣混合均匀之后,按照制作显微镜观察片的规范流程,吸取1滴沉渣置于载玻片上,并将盖玻片按照显微镜制片的注意事项置于载玻片上,完成显微镜检测法需要的观察片。之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测。在对2号尿液标本的沉渣进行显微镜观察检测时,需要连续计数10个及以上视野的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显微镜检测法的检测时间不超过2 h。

干化学法检测的具体过程为:将3号尿液样本放入干化学分析仪中进行检测。首先是仪器自检,然后再用质控试带程序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将试带在尿样中完全浸入1~2 s后再取出。将试带中多余尿样吸除,然后将试带放置于检测槽中,对其进行自动检测,最后检测仪器将检测报告自行打印出。干化学法检测时间也不超过2 h。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用时和阳性检出率。三种方法对应的阳性检出率评价指标如下。其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最终的检测结果依赖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值。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正常值都不超过25 μL,如果红细胞或者白细胞的值高于25 μL,则标本被判定为阳性。显微镜检测:正常人的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含量不超过5个/HP,若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或者白细胞的含量高于5个/HP,则该标本被判定为阳性。干化学法检测:根据干化学分析仪自行打印出的检测报告,直接显示样本为阳性或者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用时对比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用时为(0.40±0.20)h,显微镜检测法用时(21.60±1.10)h,干化学法用时(6.30±1.20)h,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阳性检出率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法和显微镜检测法检测出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干化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法与显微镜检测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检测诊断方式,通过对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含量的检测,来分析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3]。尿常规检查能够通过检查结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晰的了解,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以往尿常规检验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干化学法,即通过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这一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但是在检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度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显微镜检测法作为尿常规检验的一种手段,检测效果相对比较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更先进的仪器和试剂盒被应用于尿常规检验,如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使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测可以减小检验误差,同时操作方便且效率很高,能够有效地提升尿常规检验的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检验方式进行尿常规检验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法的检测效果要比干化学法的检测效果好,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干化学法(P<0.05),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检测效果没有明显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因此,使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验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调查资料显示[6-8],显微镜检测法中的一些检查项目无法被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代替,由此可以发现,显微镜检测法具备其独特的优点,在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可以考虑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验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贾东平.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59,71.

[2]于广名.比较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2-63.

[3]李小燕.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5-26.

[4]王珊珊.尿常规检验中常规化学法與尿分析仪应用的检验效果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8,31(4):913-914.

[5]李丽,易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52-154.

[6]李瑞珊.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31):141-142.

[7]张静,马希祥,张芳.比较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9):2802-2804.

[8]谢文锐,黎海东,郑丹.UF-50 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常规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385,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