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施护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10-29陈凤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化疗

陈凤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防治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则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两组胃癌化疗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和整体功能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化疗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更好对其胃肠道反应的控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可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好促进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

关键词: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术;胃肿瘤;化疗;胃肠道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44-03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也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临床中,针对胃癌患者主要是采用手术、化疗等方案为患者治疗,其中化疗干预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在化疗中,较易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情况,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1]。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来对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控制,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以100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防治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2~69岁,均值(53.15±10.37)岁;病程3个月~4年,均值(1.32±0.36)年;肿瘤分期:Ⅱ期41例,Ⅲ期7例,Ⅳ期2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均值(52.95±10.60)岁;病程3个月~5年,均值(1.44±0.40)年;肿瘤分期:Ⅱ期40例,Ⅲ期8例,Ⅳ期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胃癌[2],且均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者;②卡氏(KPS)评分70分及以上;③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智力障碍者;②肝肾心等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免疫抑制剂治疗史、化疗史者;④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强化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耐心解答。干预持续2周。

观察组则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具体为:①情志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文化程度、性别和年龄等为其实施个体化的情绪护理,尽量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以此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胃癌患者心理负担重,比较敏感,较易出现悲观等情绪,应积极告知患者情志内伤对治疗的不良影响以及对胃肠道反应的不良影响,通过五音入五脏、顺情法、暗示法和以情胜情法等,来调节患者的心态,指导患者心境情志调节的方法,以此促进其情志的改善,更加积极配合治疗。②中药膏摩。采用特制中药膏进行中药膏摩干预,即对于胃胀痛、纳差,实施顺时针摩法,点按下脘穴、中脘穴;对于便秘、腹胀,顺时针按揉腹部,并点按水分穴、关元穴、气海穴和天枢穴等;对于腹泻,逆时针摩法,点按天枢穴。③耳穴压豆。将王不留行籽在穴位上贴敷,之后稍用力按压,以痛、胀、麻和酸等为宜,使得患者耳部存在热感,每个穴位进行1~2 min的按压,3次/d,于1周后取下,主要的穴位为皮质下、交感、胃、小肠、大肠和神门等。④中医辨证施膳。若患者肝胃不和,则指导其食用和胃降逆、疏肝理气等的食物。若患者痰湿停滞,则指导其食用理气散结、健脾利湿的食物。若患者气滞血瘀,则指导其食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食物。若患者脾胃虚寒,则指导其食用温肾助阳、温中散寒的食物。若患者气血两虚,则指导其食用气血双补食物。患者均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化疗中,根据患者辨证变化,合理进行饮食方案的调整。干预持续2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作观察,并分析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性。(1)胃肠道反应:主要为纳差、消化不良、腹泻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例数/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进行评价,包括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和整体功能等,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即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道反应分析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能够较好地将患者的肿瘤细胞杀死,但是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胃肠道反应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等造成影响,降低化疗的效果。因此,在胃癌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应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来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控制,以此保证患者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认为,胃癌的主要病机分型为气血双亏、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和肝胃不和等,其中50%以上者为脾胃虚弱[3]。辨证护理是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证型,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慢性疾病护理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4]。中药膏摩、耳穴压豆和针刺等均是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中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

14.00%,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4.00%(P<0.05);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和整体功能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可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总发生率,促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疾病证候分型,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更加具有针对性[5]。耳郭是人整体缩影,在耳郭上,存在人体各部分相对应的区域,实施耳穴压豆干预,能够通过耳廓上的反射区域或对应点,来进行穴位的刺激,以此起到镇静降逆和胃降逆等的作用,控制膈肌痉挛,减轻迷走神经末梢刺激,发挥镇静止呕的效果。中药膏摩能够结合穴位调节、刺激的作用以及药物吸收的相关药效作用,降低胃肠道反应的总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更好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意義重大。

参考文献

[1]张巧霞.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 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7):203-204.

[2]乔国凤.中医辨证施护配合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34):218.

[3]程火玲,刘忠云.心理干预结合辨证施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8):76-78.

[4]吴雪梅.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8):39-40.

[5]付秀华.三线放松疗法联合药枕对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睡眠、疲劳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94-95.

猜你喜欢

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序贯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子宫内膜癌化疗方案
癌症化疗周期为多久
化疗, 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化疗后,“升白”治疗不可少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