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恢复期肺功能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2021-10-29僧园媛武瑾
僧园媛 武瑾
摘 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肺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积(FEV1)、一秒率(FEV1/FV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和焦虑症自测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干预,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了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34-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临床以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给予治療会严重影响循环系统功能,并出现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患者处于恢复期时,病情易反复发作,进而产生恐惧心理,心理负担加重,不利于疾病转归。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的负面情绪控制病情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对慢阻肺效果研究较少[1]。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恢复期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0~70岁,平均(50.01±5.47)岁。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1~72岁,平均(51.50±5.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2],处于恢复期;所有患者知情自愿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处于急性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肺功能康复训练。①健康教育:以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讲解慢阻肺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于年龄较大、记忆性较差的慢阻肺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加深患者记忆,提高配合度。②肺功能康复训练:采用缩唇呼吸法,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可减少对气道和咽喉的刺激,避免感染;呼气口部缩成“吹口哨”样,呼气维持5~6 s,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训练3~5次/d,15~20 min/次。
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肺功能康复训练技术上增加心理护理模式。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患者出现困惑或需求时,应及时进行帮助和解决。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指导患者进行看书、听音乐转移注意力,降低负面情绪,使患者提高信心和积极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30 min/(次·周)。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在患者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日本美能MINATO,型号AS-507)检测并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②负面情绪评估:以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SAS量表,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总分>70分重度焦虑。SDS标准分为53分,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总分>72分重度抑郁。③生活质量:以GQOLI-74评估量表评估,其中包含7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SP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FEV1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和粉尘造成。患者在恢复期时,由于对疾病认知错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COPD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概率达10%左右[3]。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对照组FEV1、FEV1/FVC、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提示采用健康教育、肺功能呼吸训练和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提高肺功能。分析认为,采用呼吸康复训练,通过呼吸训练降低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改善肺泡通气量,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摄入,呼气时可增强口腔和气道的压力。避免气道过早封闭,降低肺泡内的过多残气,进而提升肺功能。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患者可对自身疾病有初步了解,使护理人员了解每个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时间,及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对疾病和药物了解更多,提升了患者治疗信心[4]。对照组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对病情认知,但对负面情绪改善不理想。由于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患者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心理干预的应用,及时疏导患者困惑,提升患者认知,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阻滞了“负面情绪-病情加重-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对预后的期待,改善临床症状,提升了患者肺功能[5]。在恢复期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支持和理解,并实时监督患者康复训练和治疗进程,使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治疗积极性[6]。本研究显示,干预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在常规护理下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肺功能,缓解了负面情绪,对治疗疾病和预后提高了信心,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7]。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恢复期干预,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了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代琪,夏丽.肺康复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4):482-48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周巧云,袁长红,齐保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2):284-287.
[4]符名勇,陈明聪.基于微信互动的同伴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6):550-553.
[5]张继华,张丽琼,杨耀鹏,等.营养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对慢阻肺患者的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110-115.
[6]彭燕飞,陈卓莲,陈志锋,等.基于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7):919-923.
[7]张学平,张莹,马小芬,等.多索茶碱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恢复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1):2588-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