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技巧在越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2021-10-29陈丹丹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发声民族声乐

陈丹丹

摘要:作为我国最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之一,越剧一直颇受观众喜爱。越剧演唱是越剧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越剧演员都非常注重发声技巧,以期延长演唱寿命,提升音质。民族声乐技巧与越剧演唱有许多相似之處,值得越剧演员学习借鉴。本文从两者的关系出发,分析学习民族声乐技巧的意义和具体运用,以期为越剧演员和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角。

关键词:越剧  民族声乐  发声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7-03

一、民族声乐与越剧演唱

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了自己专属的演唱形态,形成了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演唱方法。

越剧是一门集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手段于一身的传统戏曲艺术。越剧的诞生可追溯至清末,自形成起,越剧艺人一直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不断向京剧、川剧、昆剧等学习唱腔技巧,结合嵊州、上海等地方言、民间小调,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流派唱腔。尽管形成历史较短,但在摸索中逐渐完善了流派唱腔。

两者在发展初始有许多相同点,越剧唱腔早期发展离不开发源地民间歌曲的滋润,而民族声乐曲调中如《采茶舞曲》等也颇具越剧韵味,在音色、咽腔习惯上也有许多类似之处。20世纪中后期,民族声乐不断借鉴西方发声技巧,演唱技巧得到进一步发展。越剧演唱也在不断学习与提高,作为本就年轻开放的越剧而言,向民族声乐学习更多的技巧,有利于越剧发声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越剧演唱发展轨迹

从演唱技艺来看,早期越剧演员对发声技巧并无研究,从纯粹说唱到加入简单动作进行“舞台”表演,老一辈越剧演员更注重通过自身表演来讲述故事,表演真切生动,唱词清晰干净。演唱音区基本集中在中声区,大部分用真声演唱,根据个人音色及嗓音条件区分出不同行当,没有统一的发声技巧,千人千面,呼吸、共鸣、混声情况都有差异。越剧属于民间自身发展而来的新式戏曲形式,并不属于中国传统四大声腔体系。早期发声方面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因此老一辈优秀越剧演员中出现嗓音问题的也较多,在一份《上海耳鼻喉科医院第一次检查情况》表上,就记录了当年演员们的声带情况。如王文娟、吕瑞英、金采风、筱春芳、范瑞娟,就分别有“声带闭合不紧”“声带后部不紧”“声带边缘不整齐”“发炎”“声带不平滑”等问题。20世纪中期,他们嗓音的不良反映严重影响了越剧演唱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通过早期越剧演员的音像资料,也可看出其声音质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差的迹象。

经过对早期越剧演员演唱习惯的研究发现,旦角音色较纤细,音域不宽,主要旋律集中在十度以内演唱,如戚雅仙、袁雪芬等音域跨度都比较小,即使学习了一些发声技巧的傅全香,音域虽有扩大,但d2以上音区仍旧以假声为主,喉头处在高于静止状态的位置,发声时喉腔明显缩小,声道较窄、较浅,声音位置比较靠前,明亮单薄,轻柔婉转且音量不大,缺乏泛音,演唱f2以上音高时会出现声带紧张导致的微颤。生角的音域相比旦角音域更窄,整体看来喉头较放松,声音位置在中后区,音色干净醇厚,但在演唱情绪激烈的乐句时,音色差别较大,c2以上音区时咽壁变窄。20世纪后期,越剧演员渐渐意识到声带保养的重要性,开始向京剧、昆曲演员学习发声及表演技巧。随着人们对科学发声的进一步认识,越剧演员也意识到良好的发声状态有益于提高演唱水平。

三、越剧演唱学习民族声乐技巧的意义

(一)行当的科学把握

早期越剧演员为了体现行当特征,往往会做一些伤害声带的事,比如老生演员会通过破坏自己的嗓音来改变音色,短期内确实能达到音色变粗的目的,但无法持久,容易缩短演唱寿命,且影响之后的生活,可以通过民族声乐学习,使各行当找到音色平衡点。女老生演员通过打开喉头,抬高咽壁,并增加胸腔共鸣,加大音色的厚度;旦角演员通过抬软腭、充分运用头腔共鸣的方式使音色充分体现出来,演唱更加细腻柔美。

(二)音域的充分提高

越剧演员主要分为生、旦两个行当,民族声乐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越剧演员拓宽音域。生角演员往往以真声演唱为主,中声区音色饱满扎实,但高声区容易发虚。通过民族声乐技巧的学习,以横膈膜为发力点,气息深稳,喉头打开;中声区过渡到高音时,胸腔共鸣比例逐渐减少,带动头腔,高音更有力度,保证中声区过渡到高声区没有间隙且音色和谐稳定。越剧旦角音域较生角略高,近几年来,越剧旦角的演唱水平更是日益提高,运用民族声乐技巧,可以保障喉头稳定、音色委婉细腻,中声区扎实,高音更具穿透力。

(三)嗓音的有效保护

无论是越剧专业演员还是业余越剧爱好者,或者是大学社团的越剧学习者,演唱过程中有效保护嗓音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误的发声体系,容易引发声带疾病,影响演唱效果,对于越剧演员而言,不仅无法准确表达角色性格,更容易对嗓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通过民族声乐技巧的学习,可以合理认识发声体系,有效保护发声器官,巧妙运用发声技巧进行角色表达,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欣赏体验。

四、民族声乐在越剧演唱中的具体运用

(一)行腔

声乐演唱中出现和谐悦耳的声音效果,是由于唱腔内部音高、力度、音色等音成分的节律性变化造就的。民族唱法讲究润腔手法,演唱过程中注重乐句强弱对比、抑扬顿挫,可以显著提升声乐演唱的韵味和完整性。越剧行腔不仅需要通过唱腔内部音高、力度、音色等音乐成分的节律性变化,体验人物性格人物情感、情绪的变化,为观众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探索、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更需要充分依据个人对剧情、曲谱的理解,充满情感的演唱,这样才能让观众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感悟到那种潜藏在表面乐音旋律之下的人物情感和气度,引发深层次的共鸣。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唱段“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唱段开头,由念白引出清唱散板起腔“是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11个字,37个音符,力度弱-强-弱-强两次起伏,符点与倚音的装饰,使这一个乐句充满了韵味,也将贾宝玉的欣喜之情充分表露出来。同时,乐句最高音达到#F,行腔时需要充分的情绪支持,才能使高音处的情感饱满,给予观众最直接的听觉刺激。

猜你喜欢

发声民族声乐
歌唱发声的正确姿势及情感表达
嫌通缉令照片丑 澳越狱少女“发声”求换照片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