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特点,精准组织教学

2021-10-29欧凤兰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要素想象

欧凤兰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重点运用双线的结构来组织单元文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要素,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渗透设计,让语文要素在无形推进当中进行落实,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好语文要素,并落实好呢?文章将重点展开分析,促使学生顺利完成语文要素的落实实践任务,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入挖掘语文要素,确立科学教学目标

(一)有效解读教材,明确合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单元导读中所呈现出的语文要素,变成了教师解读教材、确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有效对教材内容实施解读,明确教学目标。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五单元主要是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这两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这一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编者所设定出来的单元语文要素即: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经过仔细观察,把所观察到得写下来,综合这两篇文章内容可以了解到,两位作者都是在实际生活当中经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下的自己所观察所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明确教学目标时,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对课文内容实施阅读,掌握作者所观察的角度,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来,结合文章内容呈现语文要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带来有力的条件。

(二)良好对比联系,保证目标符合认知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单元文章内容和主题间的联络,相同一个单元中的课文、单元间、不同册的教材中都互相联系。由此可见,确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不能单纯局限在某一篇的课文中,要从单元视角、从教材序列出发展开横向对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及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出现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这一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多维感知入手、结合对比联系的方式,保证目标符合认知,贯彻落实语文要素。

二、仔细寻找语文要素,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一)從单元导语中寻找语文要素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导语中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语文要素。因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语文要素实施研读,为学生阅读带来较为正确的方向。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语文要素是利用多种方式来对难懂的句子实施理解,写一个身边的人,试着写出他的特点。从单元语文要素来看,想要让学生对句子的意思进行深刻理解,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就要在理解与难懂的句子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是学生展开阅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一单元人文主题为多彩的童年。单元中的每一篇文章《童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我不能失信》,都反映出作者或者身边人的童年生活趣事,这与单元习作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过程。

(二)从课后练习中寻找语文要素

第一,紧抓关键词语,培养语言应用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要紧抓课后练习题中有关词语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经过阅读文章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夯实基础。落实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所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相应的教材课后练习的设置也逐步清楚地呈现出语文要素。比如,在《燕子》这节课中,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到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读一读,抄写下来”。再比如,在《荷花》这节课中,课后练习题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在解答中掌握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技巧,体会到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且了解如何才能清楚写出所观察到的事物,为将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带来支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对对课后思考练习题实施挖掘,深入对课后练习题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实施进行分析,经过教学后,针对学生是否可以从习题中掌握语文要素进行评估,方便再之后的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方法展开调整。

第二,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想象的世界。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在三年级下册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当中,以想象的练习题为主,利用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想象的世界。灵活运用这些课后练习题,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课后思考练习题,贯彻落实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小真的长头发》为例,课后习题是“想象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与同学交流,看哪一位同学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再比如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习题中“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的课后思考练习题,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

(三)从交流平台中寻找语文要素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以“交流平台”作为基础,强化对语文要素的教学力度。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语文要素是利用多种方式来对难懂的句子实施理解,写一个身边的人,试着写出他的特点。而在部编版教材“交流平台”中,第一句话的意思是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方法较为类似;第二三句话意思是让小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联系上下文的具体意思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第四句话的意思是让学生采用查找字典或者其他的方法来对难懂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交流平台”时,教师要紧密结合语文要素,从多角度带着学生实施训练,帮助学生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全方位掌握学习的具体方式以及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从活动设置中转化“语文要素”

只有将语文要素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要素所存在的价值。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具体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助力语文要素不断进行转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带来帮助。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即“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口头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会觉得乏味无聊,缺乏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设置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先明确语文要素,并且设置出如下合适的活动:学生们会如何运用想象来呈现出这一童话的具体场景呢?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想象时,主要是对在牛肚子中的旅行线路进行具体想象,结合具体任务编写童话,让学生可以主动进行表达以及运用时,体会到内在语言能力的发展。利用这一案例,教师在情境中融入语文要素,让学生可以在积极内化的活动中加深认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转化语文能力。

三、加强落实语文要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强化自身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意识,将过去采用直线型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板块化的教学设计。直线型教学设计特点即针对这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实施串讲,串联起较为碎片化的知识点,可是落实的语文要素的目标并不是非常清晰,学生在学习中一旦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变成阻碍学生学习的绊脚石。然而板块式教学法可以良好有效地对语文要素进行聚焦,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的落实把教学设计成多个板块,逐层深入,逐步落实语文要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围绕“猜测与推想”的人文主题提出语文要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进行猜想,学会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试着续编故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行展开预测,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试着自主进行故事续编,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在讲解这一单元中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设计出“谈话导入”“提问整理”“汇报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设置出多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文章当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屋的老?老屋都帮助了哪些动物?为什么题目叫做《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当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挖掘语文要素,把语文要素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主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对教材内容实施解读,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顺利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要素想象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