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鞭策中前进,激励中成长

2021-10-29孙文彩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9期
关键词:班主任艺术同学

孙文彩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又是一门管理人的科学。班主任要灵活运用表扬与批评处理艺术、冷热处理的处理艺术、捕捉教育契机的处理艺术、水滴石穿的“蚕食”处理艺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其职责是以德育人,以爱感人,以心护人,以智启人。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又是一门管理人的科学。新时代教育是一个教育多样化呈现的时代,电视、手机、网络、各种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个别学生个性特征鲜明,自律能力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家庭因素复杂等等问题。同时社会、教育、科学的发展对末来的建设者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的今天,班主任工作就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做学生行为的规范者、知识的传授者、品质的矫正者、人格的塑造者、安全的保障者、心理的疏导者、成长起飞的助跑者、人生的指引者。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班主任的某些工作技巧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做法,旨在抛砖引玉。当然,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班主任温润心灵的关爱、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忘我的工作热情、优秀的人格魅力、精湛的专业素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一、灵活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艺术

表扬是一种艺术,它就像一张风帆,能使每个人在人生航程中产生一种不尽的动力;表扬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强化剂,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然而表扬能否达到目的,产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扬是否准确、及时,是否真情,是否实事求是。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细心地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时机及时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了解和重视。

案例分析:我班上有位姓林的女生,平常是一位很普通的学生,缺点几乎没有,闪光的优点也难以找到,是极其平凡而又朴素的一名学生,但是在我校的一次体育运动会上,她强忍着前面比赛项目产生的巨大伤痛,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完成了女子200米比赛并取得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此事让我很受感动,也让全班同学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这是一个极好的表扬机会,运动会结束后,我在全班开设了一堂“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主题班会,特地以此作为事例隆重表扬了这位同学努力拼博、为班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实事求是的表扬,客观而又现实,适度而又不具有随意性,不仅全班同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同时给这位同学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激发了她强大的学习动力。从此她的学习状态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批评与表扬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种手段,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核心部分。班主任工作中不可能没有批评教育,如能巧妙地运用批评,则能在平静舒缓中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威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际在他们面前以赤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是技巧,才是艺术!

案例分析:我们班上有位吴同学,上课总喜欢多嘴多舌,大喊大叫,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常常不着边际。一堂数学课上他错把圆锥侧面积公式说成是棱台的侧面积公式,引发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我等全班同学安静后,用幽默的语气点评道:“这位同学表现很不错,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虽然圆锥与棱台有差异,但侧面积公式也有相似之处。”然后我话锋一转,说出他没有课后复习,导致张冠李戴,引发笑话。课堂上的细雨式点评只是巧妙化解了课堂的尴尬。我又抓住机会实施“批评”教育,结合平时表现,课后与他进行了长达3個小时的交流,平等和谐,充分尊重,让他深刻反思,使“批评”过程显得十分自然、和谐。特别是课堂上没有让他丢面子,使他对老师的批评心悦诚服。后来这位同学在周记中详细地描述了这段反思过程,从此学习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批评无痕,在春风细雨中诱发了学生的内省,并通过内省,使被教育者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完成自我反省与转化过程,这就是教育。很多教育家认为表扬与批评有时像春风,能抚慰学生敏感而紧张的心灵;有时像细雨,能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有时又像号角,促人警醒,催人奋进,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二、“冷热”处理的工作艺术

班主任的“冷热”处理技巧又可称为“推拉”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某些学生关注度高,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或严肃认真,大声斥责其行为,我们常认为这是一种“热”处理或“拉”处理教育法。这种工作方法有时容易使个别学生产生心理疲惫、对立或抵抗情绪,教育效果往往不一定最佳。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学生的自我觉醒,会使他们根据他人的评价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班主任表扬或批评学生的某种行为现象时,就会给学生很强烈的心理暗示,突然有意地对某个学生“冷处理”,推一推,这种暗示就会形成情感反差,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使他产生一种渴望、失落和焦虑的情绪。教师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及时施教(拉一拉),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案例分析:我班有个李同学,上高一时,学习十分松懈,经常不做作业,迟到、早退、上课讲话,好表现自我,学校常见违纪违规行为他都有。我经常与他个别谈话交流,多次家访,小组互助互学帮扶等各种教育方法都尝试过,收效甚微,他的学习成绩仍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此时我真感到说服式教育的苍白无力。高一第二学期,全面分析其性格特征后,我决定换一种教育方法——“冷处理”的教育法。1—2个月时间,我对他故意置之不理,并经常有意提问他周边的同学,有意与他同桌或者有意与他要好的同学开心愉快地交流,故意设置“冷热”情感反差。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他深深感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或“被遗弃”的感觉,也强烈地激发学生本能的“渴望”,他开始变得冷静了,也开始克制自我不良习惯了。其后我又辅以一定的暖心沟通交流,他的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违纪次数明显减少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对某些特别的学生进行冷热处理产生的教育效果。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体性格特征,适时亲近与疏远,和善与冷谈,也就是说采取推一推、拉一拉,“冷热”处理,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当然“推拉”技术一定要把握火候,“推”时要有度,“拉”时要恰如其分,切不可过度,导致师生对立,造成严重后果。总之“推拉”或“冷热”要运用得无痕无迹,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达成。

三、捕捉教育契机的工作艺术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自然生成(偶发)的或有意创设的某种关键性事件或情境。抓住偶发事件契机(或有意创设)产生的教育机会,及时引导施教促进转化,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案例分析:班上的胡同学,初三因打群架而受学校记大过处分,后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小心呵护教育,终于考入我校。进到我校后,他仍然纪律松散,不穿校服,上课、自习讲话,迟到,不交作业,睡懒觉,抽烟,喝酒,打游戏,样样齐全。我经常找他个别谈话,交流,经常家访,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半个学期过去了,收效不大。不过通过家访,我对他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父亲患有遗传性重病,母亲在一家私人小餐厅当服务员,月薪1 800元,家庭的主要收入就是母亲的一点点月薪,经济条件较差。临近期末时,这位同学伙同几位同学乘宿管检查离开后,晚上11:30在学校宿舍偷偷地喝酒抽烟,被学校保安发现。这是一起严重的校内违纪事件,尽管是一件不好的事件,但此事件带来了教育契机。为了达到教育效果,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主次有别,分类处理,首先在班上营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教育气氛,其次找他的同伙个别谈话,让他们对照《中学生守则》进行反思。忙了一两天后,我故意把胡同学放在最后,巧妙地利用“时间差”带给他的自我反思。事实上胡同学早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几天不言语,一反常态,一连几天早早地来到教室学习。星期六的下午,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不安与躁动,放学后跑到我的办公室里大哭了一场,悔恨地说:“这是我长期行为习惯散漫不守学生规则的结果。我没有细听老师的教诲,对不起老师给我的关爱,对不起父母亲对我的期望。”星期日又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第二周,我再次家访,并安排其他科任老师设法表扬他,趁热打铁。

利用“偶发事件”产生的教育契机,深入内化行为习惯,果然有效果。期末考试他进步了。胡同学比较喜欢物理,第二学期老师又选他做物理科代表。他工作十分认真,学期统考总分排全年级的第156名,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违纪违规事件了。

四、水滴石穿的“蚕食”工作艺术

水滴不断地滴,甚至可以滴穿石头。学困生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些习惯已经形成多年,一两次说服教育就想改掉学生的坏习惯,往往十分困难,加上学生自制力较差,心理发展往往又具有“动荡性”,因而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持续跟进的过程。

案例分析:有一届学生中有位梁同学,自从考入我校后,思想松懈,行为散漫,高一第一学期有记载的违规(班规)达30多次,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已经形成习惯,不按学校要求穿校服,披头散发,项部与手上戴饰物。他是学校所在地附近一村长的儿子,按当地村民的描述就是一个“二流子”的形象,在班上俨然一副“黑老大”的气势。我多次动情晓理的谈话教育效果不大。一年下來,他写的反思类说明书已经塞满了一个文件夹。但他性格开朗,与班主任关系融洽,接受教育的态度非常好,就是自制力有点差,反复性明显。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我制定了一个“先蚕食局部,后扩大整体”的持续跟进教育策略。高二一开学,就从他的迟到、早退习惯开始,凡是他上学、离校的时间点我都准时出现,等着他,从不间断。一周过去了,他开始很不习惯,说老师总是跟他过意不去,针对他。我耐心地跟他说服解释,努力消除他心中的隔阂。10天过去了,迟到、早退次数减少了。20天过去了,迟到、早退只有个例了。30天过去了,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了。习惯成自然,梁同学从开始的抵制到烦恼,从反省到认识错误,从尝试改正到自然养成,深深地感到班主任的巨大耐心与毅力,更深深地感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感觉到在这样的班级中,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市场”的,老师的坚持使他由衷地感到佩服。他在一次周记中写到:我没有见过如此认真的老师,也没有看到如此坚持的老师,一定要把我过去的坏习惯改过来。我要来个金盆洗手,痛改前非,要把成绩也搞上去,不能再混下去了,不要让我老爸总说我是个“衰仔”了。针对这种教育内化产生的成效,我乘机追击,抓仪容仪表,抓规范,抓作业,使养成得以认同并落实,转化效果成效显著。在其后的月考中,梁同学学习成绩在年级前进了138名,受到学校“进步奖”表扬,在期末考试中进步到班级22名,进入年级学业“优生”之列。事实证明,这种转化是有效果的。这种工作艺术需要前期工作的铺垫、了解,更需要爱心的支撑,否则蚕食教育可能效果不佳,有可能会起学生巨大的反感,教育可能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要谨慎使用。蚕食教育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局部转化方法,我不期望学生个体所有不良习惯全部转变,但如果某一项的某一方面有所改观与进步,那也是非常成功的教育。

把全班同学引上健康成长之路是每一个班主任最大的心愿,也是班主任追求的教育目标,当然,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对学生无限热爱、满腔热情和透彻理解基础上的。马卡连柯说过:“技巧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艺术,班主任既需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又要以理论指导现实工作,既要在工作中加以总结提高,又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探索出适合于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工作方法。

猜你喜欢

班主任艺术同学
我的班主任①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纸的艺术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们的班主任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