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浸润心灵

2021-10-29刘晓林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9期
关键词:群文课外课文

刘晓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标准也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视作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单独论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课内外阅读,这对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前查找资料,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我们在正式开展课堂阅读教学之前应尝试为小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他们通过翻阅书籍或从网络上搜索,查找有关课文的文本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等。对于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数量可以不做要求,但必须有作者的完整简介,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其背景,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阅读预习作业,更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阅读准备,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为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相对简单,带有一定的自由性、趣味性,大多数学生都选择认真完成,调动阅读热情。

在讲解《静夜思》以前,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主要有:李白是唐代诗人,他在扬州旅社写下《静夜思》,在秋季的深夜,皎洁的月光通过窗户照进屋里,同时照进李白心底的思念,他抬起头望向空中皎月,低下头思念遥远的家乡。学生们在课前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理解古诗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捕捉重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李白思念故乡的情感,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一些学生在查找背景资料时发现李白于同时同地写下《秋夕旅怀》,是《静夜思》的续篇,我们在课堂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读对比,深刻感受诗人表达的浓浓思乡情,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二、课中探究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结能力

教师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占据中心位置,学生缺少主动阅读和体验阅读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我们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阅读感知课文、发现细节、探究课文内容,培养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在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阅读课上,当学生读完相应内容以后有了更多关于宇宙生命之谜的假设,希望可以接触更多课外素材,获得更多启示。于是我把课外有关探索宇宙的各种文本资料融入课堂阅读过程,指导学生们带着各自的疑问进行探究阅读。要求学生在探究时做好备注,完成阅读以后可以走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答案,促进课内外阅读之间的交互。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丰富,对宇宙生命的认知朝着更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归结阅读信息时锻炼了阅读总结能力、归纳能力。而且我们所选科技文章的表述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吻合,小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格局之中更深刻地体会科学探索务必严谨,用更严谨的态度归结知识,预防出现认知偏差,同时将这些形成于课堂探究阅读的良好习惯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

另外,组织学生精心演绎课本剧,做课堂的主人。对于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者在课外读物中遇到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我会指导学生在周末的时候编演课本剧,让他们自行编排、自由选角、合力演绎,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准备后在课堂表演。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对一些课文内容的解读甚至赶超老师,我会趁机开展翻转课堂活动,让学生做小老师。即在学期开始阶段针对教材中较为容易理解的课文开展认领活动,学生以个人或者组团的形式认领小老师任务,然后积极准备,搜集材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课件等,准备充分以后结合阅读教学进度穿插替代我给大家上课,一起探究阅读。在学生讲完之后做适当的补充、提升,其他学生也要从讲课的语言、内容设计、课件制作和熟练程度等方面展开评价,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共同锻炼归结理解能力。这样新颖的阅读探究收获好评。

三、課后群文阅读,强化内外教学衔接

顾名思义,群文阅读就是对一组文章进行集体阅读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按照某个议题挑选文章,指导学生找出一组文章的共性。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后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引导他们及时改变惯性单篇阅读思维,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文学价值等,完善知识结构,滋润心灵,进一步强化课内外衔接,提升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及时开发优秀文本,组成群文阅读模式,有机整合课内外阅读,让小学生开阔视野,培育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在“走进西部”一组中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不同角度呈现西部发展史。很多学生在阅读这一组课文时对西部地区的状况、文化等产生好奇心,但他们并不理解西部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于是我基于课文素材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根据“走进西部”议题整合课外资料,组织学生阅读《黄河魂》《绿色的宣言》《神秘的罗布泊》和《藏羚羊过马路》这一组文章,分别从自然景观、建设活动、自然生物、历史文化的角度介绍西部的发展,呈现美好生动的西部风貌,帮助学生优化阅读认识。为了保证阅读效率,我还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合理分工,探究这一组文章的内容阐述和情感表达。同时补充西部地区的相关图文资料,学生们在群文阅读中自觉调动已有经验,迁移阅读的能力和技巧,丰富直观认识。

四、拓展课外实践,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补充延伸课内阅读,积极拓展课外实践有助于深化课内外阅读衔接,让学生及时巩固阅读成效。所以除了以上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我们还要加强课外实践阅读的拓展和实施,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能力。

要想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如果我们老师不引领,家长不督促,书籍可能会蒙尘。书不仅可以借来读,更能买来读,我经常给家长讲述阅读的重要性、迫切性,旁征博引成功人士怎样看待读书、犹太人怎样教导孩子热爱读书等有趣的故事,并借助QQ群、微信群的媒体优势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向家长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随着家长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渐认同我的观点和做法,投入更多资金为孩子购买书籍,建立家庭小书橱。通过家庭书橱的支撑,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外拓展阅读氛围,书香气息浓郁,带动全家人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买喜爱的书籍反复阅读,然后就要给他们打造阶梯,设定阅读目标,激励学生坚持阅读。我要求每一名学生都选择一句名言,也可以自己写一句名言,通过书写或者打印的方式贴在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激励、督促自己阅读。

五、完善阅读评价,鼓舞学生坚持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我们作为教师要重视他们的阅读理解、体验和感受,而且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相互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评价应突出综合性、整体性,对学生个性予以充分的尊重,让阅读评价更合理、更完善,鼓舞学生们阅读的士气,坚持长期阅读,逐渐把阅读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鼓励喜欢阅读的学生,同时鞭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可以浸润全体学生的心灵。

首先,开展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致力于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例如,当有的学生在阅读教材以外的作品时养成了热爱书本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我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利用学校及本班举办的阅读评选活动对学生形成更有效的鼓舞和激励。其次,积极搭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开展展示阅读成果的评价活动,让学生们可以看到自己在阅读上的点滴进步,体会阅读成果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之后产生的愉悦感、幸福感、成就感。例如,展示学生们优秀的阅读笔记、摘录卡、剪报等,进行评奖,并颁发证书,通过这样的成果展示让学生们相互借鉴,加强阅读交流,共同进步。再次,针对学生阅读建立档案,进行有效的课内外阅读管理。例如,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实施积分管理,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积分表,激励学生们积极阅读。可以将表格分为阅读材料、阅读心得、阅读反思、阅览表现等栏目,评分总分为100分,学生们每天给自己打分,每一周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相互评价,每个月由班干部进行总体评价,每个学期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把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平时成绩,根据一定比例计入语文总成绩,促使学生们自觉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是一种教学实践,采取以上策略让学生在课前奠定阅读基础,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形成基本认知。指导学生在课中探究阅读,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课后群文阅读中有机衔接课内外教学,不仅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外实践则是课内外阅读的保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完善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坚持阅读下去,滋养心灵。通过开展这一系列课内外阅讀教学,成功搭建小学生有效阅读的阶梯,既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课外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