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探究
2021-10-28陈静
陈静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高效情景的构建可以提升课堂成效与教学质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发展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贴合,引领学生在已经具备的知识与经验入手,创设合理高效情景,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与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创设;探索
引言
数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科目,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备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因为小学数学所具备的抽象性与知识难度较大,使得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下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情境的构建措施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
一、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查研究知识这一进程中,所出现的思维活动,总是经由疑惑开始的,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进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前进与提升,构建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世界。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小数的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7、70、700,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哪名学生可以用等于号将这三个数字连接起来?”问题的提出以后,学生将会感觉十分好奇,700比70和7都大,怎么可以用等于号相连接呢?学生急于想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求思想,诱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与研究,有些学生说。分別在那一个数字的后面加上米、分米和厘米就可以得到,7米等于70米等于700米,还有学生说可以在后面加上圆角分,等等,这时教师接着提出问题:“哪名学生可以用同一个单位,将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听了教师的问题,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进行回答,7米等于7.0米等于7.00米,教师接着说:像7、7.0、7.00这样的数字,大小是否一样呢,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可以高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小数的性质,通过构建这种问题情境,可以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迅速经由抑制转变为活跃,经由无意转变为有意。使得学生积极自发加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求知的欲望。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特点。设法将单一枯燥的数字与定理等知识转变成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特别是在教学课堂开始前期阶段,教师为学生构建愉悦情境氛围,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十分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讲故事、听音乐等形式,构建轻松数学情景,激起学生参与热情。例如,在开展数学教学进程中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时间长度一分钟的问题抢答游戏,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学生可以口头计算的题目,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为几个小组进行抢答,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仅使得学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还还可以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沉淀与深化。通过这种游戏化氛围的创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进步。
三、创设生活情境
任何科目的学习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选取应用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为学生展开模拟演示,从而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熟悉感。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以情入境,带动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主人公,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公交车的乘客,教师则扮演司机。在公交车行驶到第一站时。五名学生加入其中,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学生回答五人,在第二站。再加入四名学生,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现在有多少人?”学生回答九人,到第三站。离开四名学生,这时教师再次提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学生回答六人,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实际场景中体悟数学加减法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加法与减法混合计算的形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巩固并深化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该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设趣味情境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推进学生数学知识学科素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屹,王珏,谢玲,王丹丹,李幸,莫尉.小学数学PBL+CT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以“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8):70-82.
[2]王运庆.直观表征视域下小学几何题意理解的策略研究——以一年级上册6、7加减法解决问题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