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讨

2021-10-28陈卓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文化脱贫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全面脱贫和精准扶贫攻坚中的关键点。代表先进技术资源和丰富知识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与教育文化资源相对落后的乡村,反映着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高校图书馆应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乡村文化建设;振兴路径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广大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也处于巨变中。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在经济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农村全面脱贫,但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脱贫”仍然任重而道远。高校图书馆应认识到自身对乡村振兴的社会意义,并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承担高校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中的地理空间、自然聚落和农业景观,非物质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历史人文和艺术信仰都需要得到科学的传承,高校图书馆不仅具备了高等教育的海量知识文化著作和文献系统,电子资源藏书体系也比较先进、完善,而且还有专业的图书文化建设人员。无论是资源还是服务都有条件向乡村地区延伸,因此,应充分借助知识文化的传递纽带作用,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帮扶,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1]。

(二)开发图书馆资源促进文化扶贫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乡土文化是孕育传统中华文化的母体,更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随着我国五位一体建设中文化建设的推进,要坚定不移地振兴乡村文化,使源远流长的乡村文化文明在我国特色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焕发活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是整个公共体系中最丰富、最先进、最全面的,而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与城市相差巨大,应充分开发高校的知识文化资源,深入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助力乡村的文化扶贫,进一步摆脱愚昧、落后和贫困。

二、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一)探究精神文化需要,提升文化素养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应承担教育普及、文化传播、价值输出等意识形态构建使命,将高校立德树人的作业和论文做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中,使文化和文明的涓涓细流不断滋养山川原野中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应充分探究不同地区乡村群落的文化需要和自身特点,开展因地制宜的文化传播和建设活动,提高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可行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文化资源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坚持共建共享的社会服务意识,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不同地域乡村,不同年龄组成,不同社会分工的村民对文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才能有效地提供对等的文化服务,开展基层农村教育活动[2]。

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的优势,开展多种施行的文化推广活动,使乡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可以开展性别平等、礼仪孝道、家风家训等活动,使广大村民淡化消除不平等意识,形成良好民风和家风,还可以联合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举办多种形式活动,以尊老敬老、勤劳致富、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主体,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鼓励广大农民坚守传统美德、深化乡村改革,充分发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觀能动性,使乡村在坚守“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同时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最后,移动通讯设备、数码电子设备和基础网络建设在乡村的普及和推广,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推广工作提供更多形式和内容的可能性。然而存在一部分农民容易被恶搞低俗、断章取义、歪曲历史事实的等博人眼球的文化传播内容影响,这不仅需要公众号和各大短视频网站加强整改,还需要从村民自身出发,提高检索、甄别和判断能力。针对如此影响乡村文化建设的情况,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助农微信公众号或视频号,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从国家时事政治、社会新闻、历史人文、健康养生、农村致富、生态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领域入手,使村民获得真实、正确、全面、准确的多元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借助馆内的实体和电子馆藏资源,加强与当地政府文化教育部门和地方工具文化图书、博物馆合作,开展多种有利于文化普及的讲堂、线上课堂,确保确实是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二)加大读书推广力度,建立文化阵地

现阶段,我国部分乡村地区远离城镇县市,小学、中学的文化软件和硬件建设亟待加强,高校图书馆可以同二级学院团委或社团的联手,在寒暑假期可以与偏远乡村对接,定点帮扶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可以定期选种中学生课外文学、历史、科普、科技等优秀读物;也可以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参观大学校园;还可以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升级班级的电教室设备,扩充多媒体教学数字资源库,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另外,加大图书推广力度,建立文化阵地的主要受众,不仅要放眼于中小学生,还要着眼于乡村老人、子女父母和留守儿童等群体,从法规法治、道德观念、美德价值、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增强乡村不同群体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的辐射范围和渗透力度。

考虑到在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图书阅览室资源质量和更新速度的发展滞后性,高校图书馆除了充分发挥自身高校的人才和物资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应和当地的文化站和市县级公共图书资源合作,共同担当起满足当地农民的丰富精神文件活动和图书阅读需求的任务,全面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提升农村基层的阅读量,以点带面的使农村形成长效的阅读机制,帮助农民建立专属文化传播、分享和交流阵地[3]。

(三)全面普查资源,促进特色文化发展

文化资源的利用、建设和保护力度不足,是当前许多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建设乡村文化阵地的过程中,应重点着眼于乡村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建设、保护、传承和发扬。对以自然风光、景观建筑、农业生产和新农民面貌为代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民风民俗、传统工艺、语言信仰、伦理礼仪等非物质遗产,在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都要秉持着扬弃的科学传承保护原则。高校图书馆应引导当地政府和农民树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科学发展理念,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广大农民自觉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主人翁意识,科学地继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时代发展使已登记备案的文化资源焕发勃勃生机。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要广泛地进行乡村文化资源的普查、整理并加强深入研究,使未被等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的保护,并借助高校的资源和设备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挑起区域文化建设和保护工作的重担,在参照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法》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记录,影音图片收集的方式,建立乡村地区全面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溯源发展谱系,还要进一步整理农村地区古籍、民歌、传说,深入地挖掘地方文化志和乡村历史,形成专题研究资料,建设相关的馆藏资源并完善网络词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与地方教育局联合,丰富地方和校本教材资源。确保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性,不断增强地区民众的乡土情节,促进文化寻根,拓展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打造具有地域文化和群落特征的历史文化名片,赋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多时代内涵,拓宽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四)构建公共资源联盟,助推文化建设

乡村所属的市镇文化教育建设公共事业单位,文化局、教育局、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也应形成乡村文化建设战略联盟,从文化工作入手,以全面教育的方式,加强资源探索保护,借助不同形式整合梳理,并借助地方媒体的宣传优势,与高校图书馆强强联合,助推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工作全方位开展,进一步形成长效的保障机制。通过科学统筹协调,整合地区和高校的资源技术优势,形成多元的文化建设体系,在高校的专业学科视域下,从乡村文化的交叉学科中,加强分层研究,运用语言学、文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理论,确保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的科学性,促进乡村文化各类设施的建设、帮助开发乡村文化产业并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乡村精神文化[4]。

然而,在高校圖书馆助力农村地区文化脱贫的进程中,若想保证短期建设质量和长期建设有序推进仅仅只依靠高校和地区文化教育传媒产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显然是不显示的。为此,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后方保障作用。首先,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先进程度,要将乡村文化建设的实体场馆、藏书资料和电子信息智能设备建设作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硬性指标,确保相关设施的配备齐全。其次,在针对偏远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中,要受教育和生产劳动等第一文化群体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文化资源倾斜侧重要合理,确保教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先进性,促进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和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相互存进。最后,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离不开具备良好文化素养、专业理论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还要重视文化乡村文化建设队伍人员的组建和培训,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文化行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水平与服务意识,使其树立起乡村文化扶贫的建设服务意识,进一步丰富广大乡里乡亲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总结:综上所述,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总战略的重要阵地,也是新时期发挥中国乡土文化魅力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课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占据高等教育文化科学顶级资源的存在,要承担起共和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在深刻意识到自身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中的关键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路径,交上一份让历史、人民和国家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傅玲,刘淑兰.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的路径[J].现代农业,2021(02):9-12.

[2]李晓梅.高校图书馆如何助力脱贫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J].兰台内外,2020(31):71-73.

[3]戴碧兰.地市高职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思路的创新[J].甘肃科技,2020,36(14):82-84.

[4]伍芳芳.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助力乡村”活动的实践及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03):15-17.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助力文化发展精准服务研究”(20210201448)。

作者简介:陈卓(1987.03),女,汉,河南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服务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