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与改善

2021-10-28张立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音乐课

张立杰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生活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每个人生理与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幼稚与成熟并存。初中生由于各个科目作业太多,课程压力太大。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思想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从而使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悄然而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音乐课是初中生比较喜欢上的一门课,在这门课上,学生压力可以尽情的释放。如何利用好音乐课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课;心理问题;缓解与改善

引言:初中音乐课是初中生的必修课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美育得到提升,更能够从学生的表现看出他们内心的心理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本文试从初中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具体介绍如何以音乐课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与改善,希望能够通过本文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意识到音乐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一、初中学生成长中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学生因其所处的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复杂多变而又敏感多思,对自己的前途看不清,有充沛的精力但又把握不住自己,有探求精神却缺乏持久性,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贫乏,控压力的能力弱化。父母拼命的赚钱,为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穿的暖,希望孩子能够认真的学习,不要像他们那代人一样,为了吃饱穿暖从而不得已放弃自己的学业。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之才,父母很多时候只顾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而孩子一方面想做个社会、父母、老师面前的好学生,另一方面又很难控制自己,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认知,对认识和做到明辨事非不能够很好的把握,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轻度抑郁对学生的影响

初中学生有的因一时的没达成要求或者没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抑郁,难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一味的逃避,逃避老师,父母,亲人的关注,封闭自己,不交谈,钻所谓的牛角尖,大多不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宁愿在日记本里倾诉,也不愿和父母、老师面对面的交谈,说明想法。加上现在网络的普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老是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生活方式单一化,使学生心理越来越压抑,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时间出于这种心理高压状态,学习学不好,感觉自己存在这个世界上毫无意义,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寻短见。所以轻度抑郁是普遍存在的,他总是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有许多家庭因为抑郁症患者从而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堪。

(二)自卑心理的产生从而自暴自弃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更新、信息网络传播广泛,初中学生身处其中,有的人心态良好,借助现代工具游刃有余。而有的同学好高骛远,对自己要求或期望过高过大,一时未达到自己预定目标,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很笨而不自觉的就产生了自卑感;再有种同学自信心严重不足,干什么都觉得没有别人干得好,好象处处不如别人,他们宁肯孤独,也不愿与人交往,生怕别人查觉自己的不足或者是缺点,怕别人看不起或者笑话自己,老是局促不安,不敢说话,遇到老师绕道走,也不和同学交朋结友,甚至完全封闭自己。还有些人因为家境不如别人或相貌平平而产生自卑感,自卑现象在中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很大。长久以来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无一例外,最后这些同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无所谓,甚至成为“问题学生”。

(三)叛逆心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记得有人说青春是苦涩的,初中生因其心智的不成熟,造成其认识上的不足、偏激、固执和极端化,把老师或父母的提醒、监督、劝说看成是对自己的伤害,认为是老师或父母要“管”、“卡”、“压”自己,产生叛逆心理。老师、父母的说什么他都要反着来,认为老师父母说的都是不对的,总以为自己想的,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有人反对自己的观点就容易反感、对抗,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他们的思维具有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叛逆心理一旦形成,老师或父母越规劝,学生心理越反叛,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极易走向极端。

二、用独立歌唱的形式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找到自信

1.提供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独立歌唱,找回自信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面对缺乏自信的初中学生,音乐老师应充分发挥音乐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边唱边跳、边奏边演,通过音乐的多种表现方式,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展示自我,对自己找到信心。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没能正确的价值观、过多的失败体验。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经常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以独立歌唱的形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多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让学生找到自信。

2.激励暖心的话语,树立学生自信

教师爱学生;更要理解和宽容学生;懂得欣赏、尊重学生。每个人都喜欢表扬,特别是处在敏感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遭遇了挫折打击,自信心受挫,这个时候,都需要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心理得到安慰。老师的每一个欣赏的眼神、激励的话语、深情的微笑、亲热的手势,都婉如一缕春风,轻拂着孩子们柔软的心扉,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同学们大胆的尝试,大胆的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呵护,得到了温暖,从音乐课堂中真正的树立了自信心,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音乐教师课堂教学应灵活多变,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打破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告别死板硬套的教学方式,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学生说一些感受。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唱歌或者讲故事提高课堂气氛。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歌曲、影片、图片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课堂不在那么的枯燥无味,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音乐课上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它对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歌曲的词、曲、义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參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会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四、结语

音乐课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重大,不要以为这门课只是唱唱歌那么简单,要把这门课运用的淋漓尽致,需要下很多的功夫,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从实际出发。音乐课不仅是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更应该注重学习的一些行为举止,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多注重学生心理的培养,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在观察和交流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所在,及时的找到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正确的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音乐课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缓解与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

参考文献:

[1]郭赫.初中音乐课兴趣教学之探索[D].中央音乐学院.2014

[2]王霏霏.音乐心理理论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心理问题音乐课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