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

2021-10-28代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也接踵而来,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严重时还会出现抑郁、烦恼,甚至自杀等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已经干扰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且从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针对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前言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良好人际关系、个性、为人处世等心理结构。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格,目的是促进个人与社会环境、集体的关系,且在遇到挫折时能保持身心健康;二是帮助引导人们及时发现心理疾病并解决,从而更好的预防畸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即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大学生的身心能全面和谐发展。

一、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如面临的是校园内突发事件,那么校内学生所受影响是非常大的,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如不能及时解决,那么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突发事件的当事人为大学生的同学,那么造成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如突发事件发生在学生宿舍内,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宿舍或班級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造成大学生群体恐慌等;如发生的是自然灾害,这也可能会让大学生在面临灾害时出现应激性障碍心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发育障碍等问题[1]。所以,当教师在面临这些突发事件时,一定要结合事件来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引导,要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突发事件背景下展开心理预警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1、监测作用

在心理预警机制状态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校内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对各个网站进行舆情内容的监测,特别是一些重点网站,该监测可以24小时进行。由于大学生已经得到了心理预警的干涉,思想认识层面得到了提高,因此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即可以避免因为一些热点、敏感信息而将突发事件扩大化。

2、防范作用

我们都知突发事件一旦产生,那么其传播范围、速度是非常快的,且通过互联网还会迅速形成网络舆论。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心理干预之后,学生对网络舆论就会更理智的分析,这将能很大程度的避免社会动荡等更严重的危机事件产生。高校则可以利用科学的预警机制来将那些舆论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消化,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合理采取解决措施,从而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3、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相关人员单单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对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进行判断,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且效果也非常不明显[2]。即需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解决,同时也要做好缓解工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展开有效干预,对正在发生的问题进行缓解和控制,这样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三、突发事件背景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建议

1、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当出现突发事件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立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更细致的掌握大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后的心理状态,从而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疏导,实现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保证学生的良好健康心态。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期间,不同的突发事件要进行区别对待,然后依照突发事件的类型进行分析,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有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有一下几种: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网络安全类等,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这样才能降低影响范围,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要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要想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高校就必须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不仅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足够的人才支撑,而且还能高质量的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升该项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当然,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大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各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师工作的优化[3]。在培训工作中,对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引导教师根据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措施,进而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完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保证校园内部关键的安全,而且还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护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其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能让其更了解校园和自身的安全问题,可以进一步维护大学生财产、人生安全,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高校身为一名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其更应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和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阎婧祎,高杨,刘洁.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01):243-245.

[2]苑迅,孙莉,潘宏伟,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20,8(09):1642-1642.

[3]鲍红霞.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处理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9(02):180-181.

作者简介:代鹏,女,1983.03,河南舞阳,硕士,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