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探索
2021-10-28张永成
摘 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德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德育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文章首先阐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然后以具体社会实践活动案例为对象,阐述社会实践活动与德育渗透的相关性,之后分析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渗透;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2-0052-04
作者简介:张永成(1966-),男,甘肃武威人,高级教师,从事政治教学与研究。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也关系到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否保持身心健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营造和谐社会打下基础。要想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就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与教师配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带领学生开展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促使学生不断规范自身言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德育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一些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有家长在言谈举止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失当问题,不能给孩子在思想道德素养上做出良好的示范,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难以带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阶段的生源相比于其他教育阶段更加复杂,城市中的小学有很多外来务工子弟,而农村学校的生源中则有很多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往往难以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小学德育工作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接触日常生活事务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被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团队活动。在团队活动中,学生受团队环境的影响,容易激发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形成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日常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外,还可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均需要進行积极的塑造。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限,难以亲身接触社会上更多纷繁复杂的事物,生活经历和经验有限,难以从社会生活中产生真实的社会情感,难以对社会现实生活有更多真实和丰富的体验。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更多人和事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丰富学生的体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另外,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丰富体验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端正自己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生动、真切的德育环境。
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案例介绍及分析
1.活动开展
某年清明节,某小学三年级1班教师决定开展清明节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是祭扫英雄烈士陵墓,完成祭扫以后组织学生进行野餐,感受春天的大自然。清明节的早上,教师让学生带上自己为本次活动所准备的物品,到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集合。接着,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对学生进行讲话,说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等,要求学生通过扫墓活动,了解烈士的光辉事迹并学习其精神,从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并通过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宝贵。活动开始后,学生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拉起本次活动的横幅,唱着校歌,向着活动的目的地出发。路上,学生们发现道路两旁的小黄花特别耀眼,非常惹人喜欢,个别学生直接采摘了一些小黄花。教师发现有学生摘黄花以后,立即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摘的这种花叫油菜花,这种花在凋谢后会生长出细细长长的荚角,结出果实,这果实便是农民伯伯制作菜油的原料。如果我们摘掉它的花,就会损害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所以,同学们说这些小花需不需要我们爱护呀?”听了教师的话,学生们大声说道“要爱护油菜花,不能采摘”,并在内心记下了需要爱护庄稼,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需要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
到达烈士墓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排好队站到墓碑前,进行扫墓活动。学生们站在烈士墓前默哀表达哀思,重温入队誓词,并向烈士墓碑敬献小白花。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们讲解烈士的事迹,学生们认真聆听着教师的讲解,认真地参与整个扫墓过程。最后,少先队员代表讲话,表示感恩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增强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扫墓活动结束后,大家找到一片开阔的空地,教师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围坐在一起,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向心中的英雄致敬”演讲稿,轮流进行发言。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说一说在和平年代,生活中有哪些英雄,他们有哪些光荣事迹,应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品质等。发言和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做一些游戏,让学生变得更加放松、更加欢快、更加贴近大自然,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游戏结束以后,学生们开始动手做饭,按照事先分好的野餐小组,各自忙碌自己所分担的工作。有的学生负责洗菜,有的学生负责拾柴,有的学生负责搭灶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劳动,共同上演“炊事大作战”。教师则在各个小组之间走动,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关注学生们的安全。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学生们终于做好饭菜,开始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也拿着自己的餐具来到各个小组,品尝学生们的手艺,还一边吃一边夸奖学生,并叮嘱他们不要浪费粮食,更不要挑食,一粥一饭,应珍惜其来之不易。虽然这次野餐活动的条件比较差,而且学生的年龄并不大,又是第一次在外面独自做饭,饭菜本身的味道一般,但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们都开心地将自己所做的饭菜全部吃掉了。野餐结束后,学生们整理好野餐垃圾,带好个人物品,便在教师的带领下往回走了。
2.活动反思
在上述祭扫烈士墓活动和野餐活动中,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也走向了广阔的德育课堂。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瞻仰烈士墓,以及站在烈士墓前亲耳聆听教师讲述革命英烈的事迹,能够感受到革命英烈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极大地丰富了自身情感体验,进而树立起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在队伍行进及野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要爱惜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德育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开阔眼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德育不分事情大小,不分课堂课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德育资源。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只要做一名有心人,在生活中和活动中随时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学生展开德育,就能找到贴近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进而提升德育效果。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认知
一些学校对德育的认知还很局限,认为德育就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认知。有些学校虽然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但学校和教师并不像重视文化课程一样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每周仅设置一节课,甚至有时候还会被占用,更不用说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了。在一所学校,如果教师很少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不僅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还因为学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也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给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资源,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另外,一些学校虽然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但活动的具体实施体现出较强的形式主义,活动实效性不强,虽然也投入了金钱和师资力量,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其德育活动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2.社会实践活动与德育理论知识脱节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将学生德育工作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与课堂上的德育理论知识有很好的衔接,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对德育理论知识的一种应用、实践和检验。然而,一些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不能很好地将课堂上的德育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得社会实践活动与德育理论知识相脱节,甚至只是将活动当成一个游戏,或者只是走走形式。这种缺乏规划性和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单一、枯燥,感受不到活动内容与课堂知识的关联性,使得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成为课堂德育理论知识教学的有益补充。
3.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质量差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活动的频率及质量都不高,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而且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及需求展开调研,更没有结合学生学情设计针对性强、主题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是跟随学校开展一些大型集体活动,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都比较单一,这容易使学生丧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另外,一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完社会实践活动以后,不重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也不重视对整个活动的流程进行评估和反思,这既无法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无法加深学生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也无法为以后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四、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能够快速适应,并且保持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是非观念,产生道德判断能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德育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学校应正确认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在学校、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上,学校承担着主要责任。因此,学校必须带头转变观念,加深对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组织教师召开专门会议,引导教师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在德育工作中,要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比例。
2.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为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学校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也要以班级为单位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而且能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更符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和需求,进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所组织的活动需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在内心产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校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基础上,积极调动周边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活动有很强的实效性。比如,因为小学生通常很喜欢军人,并对军人很好奇,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与军人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国仪仗兵》,让学生观看国旗班升旗仪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式的视频,感受军人队伍的整齐、威武;可以让学生深入军营,接受军训;可以让学生听军歌、唱军歌、跳军歌健身操;可以让作为军人的学生家长为学生们讲部队和军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军人,感受到军人优良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极强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等,对军人产生崇敬之情,并将军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努力,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遇到困难时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决不放弃。
3.围绕德育主题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可以从各类德育主题切入,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效果。比如,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本身就是道德形成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德育的基础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从生命教育入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养花种草,喂养小动物或照顧流浪小动物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生命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生命需要尊重与爱护。再如,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做好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个体的活动都会对他人、环境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又如,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团体性拓展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与外界良好互动的价值、意义与途径等,从而学会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社会。
4.利用社会实践模式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对于一些长时间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学校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模式引领学生“走出城市,走进农村”,让学生对大自然、对乡村生活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农村,让他们观察农村景象,体验农村生活。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会发现农村的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还会发现农民伯伯在田间地头弯着腰播种庄稼非常辛苦,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粮食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资源,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更深入地走向生活,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并在生活中收获德育果实,健康成长。
5.利用网络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下,想要在校园之内构设一个“真空教育环境”,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将德育、网络与社会实践活动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三者的有效结合,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一种革新,是营造优良的校园德育氛围及德育环境的关键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德育效果。学校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其发布一些德育理论知识,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发学生的关注,吸引学生的参与,突破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让社会实践活动在网络时空无限延伸,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等。比如,学校可以结合新冠疫情,在微信平台发布抗疫一线的故事,发起“向白衣天使致敬”的网络留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德育工作,而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大大提高德育的效果。学校要正确认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围绕德育主题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实践模式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利用网络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益东.初中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2]钟东平.提高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实效性理论综述[J].当代教研论丛,2015(04).
[3]夏玉婷.中小学实践育人研究——以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育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焦英杰.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06(01).
[5]邱芷炫.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德育价值研究——以南京市N小学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8.
[6]朱孔洋.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3(07).
[7]李良泉.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效应问题初探[J].教书育人,2015(10).
[8]尹春芬.论社会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丁飞标,郑国民.构建“生活德育”新体系的思考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1(07).
[10]童坤荣.浅议小学德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J].中国教师,2014(07).
[11]胡秀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0(10).
[12]高海明.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教育,2014(07).
[13]杨群英.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德育要素的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4.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Zhang Yongcheng
(Huangtai Nine-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00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can create a goo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enable students to practice mor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then takes specific social practice cases as the object, expound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social practice;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problems;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