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10-28朱丽兰曾文娟
朱丽兰,曾文娟,戴 甜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迅速成为妇科疾病手术中的首选治疗方式[1~2]。但是由于人工气腹的建立、术中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便秘、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3~4]。胃肠功能障碍不仅可以影响胃肠内营养支持,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影响术口愈合和机体恢复,甚至可能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和肠梗阻,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5~7]。现代医学主要以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为主,但是疗效不明显,且胃肠减压无法应用于预防胃肠功能紊乱[8]。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药热罨包、中药灌肠、经皮穴位电刺激、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9],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联合使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加用中医特色疗法,探讨其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年龄30岁~74岁,平均(53.16±7.46)岁;手术时间103 min~296 min,平均(174.46±28.41)min;麻醉时间204 min~289 min,平均(236.42±34.72)min;手术分类:子宫肌瘤剔除术24例,子宫全切术14例,附件切除术16例,卵巢囊肿摘除术19例。观察组73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51.06±6.56)岁;手术时间98 min~281 min,平均(169.43±30.28)min;麻醉时间 212 min~294 min,平均(241.39±41.35)min;手术分类: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子宫全切术18例,附件切除术14例,卵巢囊肿摘除术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②年龄在18岁~75岁之间;③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者;④术中出血量﹤200 mL;⑤手术时间1 h~6 h。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或>75岁;②恶性肿瘤晚期且出现恶病质;③术中转换为开腹手术者;④既往反复肠梗阻、胃肠术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恶性肿瘤、肠道炎症性疾病等胃肠道疾病者;⑤精神异常者;⑥对中医特色疗法存在过敏反应者;⑦近1个月使用过促胃肠动力药、肠道菌群等药物者;⑧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中止或剔除标准
①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中止试验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而纳入本研究者;③患者病情恶化,不适合继续参加本试验;④试验过程中患者使用其他影响疗效判定的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包括镇痛、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维持肠道菌群均衡等,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必要时使用胃肠促动力药。并且给予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二便、饮食指导、用药护理、情绪护理等常规护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①五子散热熨:将吴茱萸籽50 g、白芥子50 g、补骨脂籽50 g、决明子50 g、王不留行籽50 g置于布袋中,中药籽滴入1 mL水,袋口用橡胶圈固定,置于微波炉中用中火加热30 s。患者取平卧位,将布袋置于腹部上,从右腹部至左腹部顺着结肠方向顺时针热熨15 min,然后置于脐周之上热熨15 min,每天2次。②穴位按压:足三里(双侧)、内关穴(双侧)、中脘穴,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上述穴位,频率控制在每分钟60次,手法由轻至重,以出现酸、麻、胀、痛为宜。每次每穴按压2 min,每天3次。③耳穴压豆:取脾、胃、大肠、小肠、交感,用75 %酒精常规消毒耳郭,用无菌棉签在上述耳穴附近探寻敏感点,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上述穴位贴压,然后用指腹按压,每次每穴按压1 min,以出现酸、麻、热、痛感为宜,每天按压3次。双耳交替,3 d 进行耳穴压豆1次。中医特色疗法疗程为3 d。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腹痛程度,总分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②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③腹胀发生率: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腹胀的人数,并将腹胀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④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术后恶心、呕吐、肠梗阻的发生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VAS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3.4.3 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7.81 %,对照组为34.25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 例(%)
3.4.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5 %,对照组为17.81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4 讨 论
腹腔镜术后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未干预情况下,一般术后24 h逐渐恢复胃肠功能,48 h开始排气,但是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负担[10~11]。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案是术后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优势明显,中医特色疗法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应用越来越广泛。
胃肠功能紊乱属于祖国医学“痞证”“腹胀”“便秘”等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手术属于攻伐手段,手术应激损伤脉络,血溢脉外,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阻滞,脾胃不调,大肠传导失司,发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12~13]。因此,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病,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滞肠道为标。治疗上应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通腑为法。五子散中吴茱萸散寒止痛、温经通脉、降逆止呕;白芥子温中散寒,通经活络,止痛;补骨脂健脾益气,温阳补肾;决明子润肠通便,促胃肠蠕动;王不留行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行气通腑、通经活络之功效。将上述中药顺结肠方向热熨不仅可以直到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胃肠蠕动[14]。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止痛功效;中脘穴为六腑交汇穴,健脾益胃,调理胃肠蠕动,升清降浊;内关穴缓解胃痛,降逆止呕。对上述穴位进行按压刺激可以起到健脾益胃、行气通腑、降逆止呕、止痛等功效。耳穴是人体经脉汇聚之处,耳郭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耳穴压豆通过刺激穴位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穴中,脾健脾益气、和胃通络,胃行气通腑、消食导滞,大肠通便洁腑,小肠泌别清浊、调理胃肠,交感调节胃肠道自主神经。因此,上述耳穴压豆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通路、行气通腑功效。本研究将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腹痛VAS评分、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特色疗法可以帮助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缓解术后腹痛,并且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疗法可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