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路径式中医护理在混合痔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2谢敏珆许晓旋方童洁张佳丹
谢敏珆,吕 华,许晓旋,方童洁,张佳丹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 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033)
混合痔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分内痔与外痔;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本病主要是因人体的负压增加或是便秘等因素导致痔核肿胀后肛垫下移,而引起肛周皮下静脉丛扩张[1]。临床上将混合痔分为四度,三度指痔疮脱出肛门外无法自行还纳,需用手还纳;四度指痔疮脱出肛门外不能还纳,可同时伴有水肿,长时间还会导致静脉淤积形成血栓,严重者甚至直接坏死[2]。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大部分患者会对手术产生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实施有效的、正确的护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路径式中医护理干预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n=30)与实验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3岁,平均(45.31±3.82)岁;病程最短1 a,最长5 a,平均(2.45±0.61)a。实验组采取路径式中医护理干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平均(45.54±2.73)岁;病程最短1 a,最长6 a,平均(2.63±0.47)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混合痔相关诊断标准[3];③无手术禁忌证者;④无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⑤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伴有其他肛周疾病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者;④依从性差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含:①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手术与护理的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项;②心理干预;③健康教育;④出院指导等。
2.2 实验组
实施路径式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成立路径式中医护理小组,由主管医师、护士长等组成,小组所有成员均接受系统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护理标准与观察要点;查询与疾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执行护理措施[4]。
入院第1天:①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②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主治医师、麻醉方式、饮食禁忌等;③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④告知患者清洁肠道的时间、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入院第2天:①手术日早晨禁食,并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备皮,更换清洁衣物,摘掉身上的金属饰品,佩戴腕表。②术后患者需去掉枕头平躺6 h~8 h,禁食6 h后再给予半流质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输液反应。③疼痛处理:a.可采用音乐疗法、深呼吸、松弛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b.按摩患者的承山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c.必要情况下准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d.对于排尿困难者,可采用热敷下腹部、按摩的方式(中枢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帮助患者排尿[5]。
入院第3天:①普食:给予患者粗纤维食物,多食用瓜果蔬菜,禁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并督促患者多喝水。②中药熏洗:1瓶痔疾洗液中加温水(2 000 mL~3 000 mL),先进行熏再洗,温度控制在35~40°范围内,时间为10 min~15 min;观察患者是否有被烫伤,是否有湿疹、出血等情况。
入院第4天:①患者可自由活动,告知患者蹲厕时间不超过5 min,切勿用力;②对于便秘者,选取其大肠俞穴、肺俞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用艾条灸进行处理;还可用摩腹法进行处理,搓热双手后,叠于腹部,在患者的肚脐周围,按右边上左边下的方式转摩,10次。
入院第5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提肛运动即吸气收小腹的同时提肛,持续时间为5 s,再呼气放松肛门;每次训练30~40下,2次~3次/d[6]。
出院前:①告知患者饮食有节的好处,保持大便通畅,保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等;切勿劳累过度,适当进行运动锻炼。②指导患者每次便后,用中药熏洗坐浴,自主进行提肛训练,定期回院复诊。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各项临床指标评估: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率评估: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的情况。③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分为3个级别,a.1级疼痛:轻度疼痛,睡眠与生活不受影响;b.2级疼痛:持续性中度疼痛,生活与睡眠均受到影响;c.3级疼痛:持续性重度疼痛,生活与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3.3.2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常规组与实验组比较并发症率,实验组3.33 %明显低于常规组16.67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例(%)
3.3.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实验组3级疼痛率10.00 %明显低于常规组26.67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王×,男,46岁,工人。因“便后有肿物自肛门脱出2 a,加重1周”入院。患者在2 a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便后肿物自肛门脱出,可自行还纳,此症状时有时无,患者未引起重视,在近1周内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求系统治疗。予手术治疗,其间对患者实施了路径式中医护理。患者术后当天疼痛评级为2级疼痛,在术后3 d降为1级疼痛;在术后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3 d恢复排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在住院10 d后予出院。
5 讨 论
肛肠疾病在临床外科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分为①痔疮,②肛裂,③肛瘘,④肛周脓肿四种类型[7]。而痔疮作为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肛门功能失调,还易引起肛门坠胀、腰骶痛、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紊乱等不适症状。引起痔疮发生的因素诸多,例如缺乏运动、生活习惯方式不良等。当患者患上本病后,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发生感染、糜烂、化脓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痔疮,但手术易损伤患者的肛管或是肛垫,术后患者的肛门收缩或是牵拉创面时,还可能会加重疼痛,部分患者术后甚至还会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8]。因此,在围术期时需给予患者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康复。
路径式中医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将临床传统中医的情志、饮食以及中医护理操作等引入到护理干预中,发挥出中医护理的最大优势,来提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的一种方法[9]。护理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设置规范护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不仅规范了护理流程,还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②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从而降低了护理发生差错的概率[10]。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实验组采用路径式中医护理后,其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率、疼痛程度与常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采用路径式中医护理,不仅能避免以往传统护理存在的不足,还能通过实施有计划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的诊疗活动具有规范性、一致性,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实施路径式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