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在小儿便秘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10-22林晓琴林武全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饮食小儿因子

林晓琴,林武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儿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当人体排便的间隔时间在3 d及以上,或者有便意但难以排出,或者大便干燥等,则为便秘[1]。多数人出现便秘主要因为排便规律变化造成,小儿便秘会严重影响到其胃肠功能,并且长时间的便秘,会对患儿的正常生理发育造成影响[2]。小儿身体耐受性相对成人较低,并且肠道蠕动能力较差,造成便秘的发生率升高。临床上治疗小儿便秘多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小儿年龄尚小,依从性较差,疗效欠佳。常规护理能够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但在消除引起便秘的相关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护理质量不太理想。中医特色护理通过多项中医护理措施,弥补了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中医特色护理在小儿便秘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到我院就诊治疗的便秘患儿70例,将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0.5岁~4岁,平均(2.18±0.13)岁。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0.5岁~5岁,平均(2.20±0.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检查指导、病情评估、治疗辅助等。

2.2 研究组

采用中医特色护理。①饮食指导:评估患儿的体质状况,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增加粗纤维、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量,叮嘱患儿家长定时引导患儿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有利于排便。②运动指导:因为患儿的活动量通常都较少,指导患儿家长每天督促患儿进行适量的活动,加强对患儿腹肌的训练,以促进患儿的肠蠕动。③推拿护理:清大肠,利用拇指面从虎口沿食指桡侧向指尖推,双手各进行50次~100次;退六腑,用拇指面从患儿的肘开始,沿其前臂尺侧推向掌根,双侧手臂各进行50次~100次;推下七节骨,用拇指面从患儿的第四腰椎开始,并沿脊柱推至尾骨尖,每次100次~200次;腹部按摩,以患儿的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逐渐将范围扩大,每次按摩持续5 min;揉龟尾,用中指端对患儿的尾骨尖进行轻揉,每次100次~200次;捏脊,分别将双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并将皮肤捏起后向上捻动,两手交替进行捏起和向上捻动的动作,从患儿的脊柱自下向上进行,总共进行5遍~10遍;将当归、枳壳、肉桂研磨成粉,将药粉制作成药包,加热后敷于患儿神阙穴,每次敷30 min。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和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观察、评定和比较。①中医症状积分:包括以下几项中医症状:胃纳差、排便困难、腹痛腹胀、夜间哭闹、小便黄。总分为3分,得分越低表明患儿的中医症状得到了越好的改善[3]。②抗腹泻功能因子:包括IL-8、IL-10、NF-kB,在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的次日早晨空腹抽取5 mL的静脉血,进行5 min的离心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4]。③满意度:非常满意:对护理的各方面均满意;一般满意:存在1个~2个不满意的问题;不满意:存在3个及以上的不满意的问题。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研究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3.3.2 两组患儿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均降低,研究组的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比较

3.3.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王×,男,2岁,主诉“腹胀、口臭、便秘1个月”。现病史:患儿平素多便秘,严重时肛门出血,近1个月余出现腹胀、口臭、口渴、喜食冷饮的表现。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针对该患儿采用了上述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推拿护理,患儿腹胀、口臭、便秘症状均在3 d后消失,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恢复正常范围。

5 讨 论

小儿便秘的发生不仅与其胃肠功能有关,还与患儿的肺脾肾有关。由于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加之护理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治疗需求。因此,相关护理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在此次研究中,相比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接受中医特色护理的患儿,其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更低,表明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便秘患儿的中医症状。

在饮食方面,由于儿童的饮食分量少,糖分不足,加之饮食过于精细等,食物残渣较少,容易引发便秘,并且在小儿的饮食中存在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容易造成大便处于碱性和干燥的状态,进而导致排便的频次减少;而且许多小儿不喜欢吃蔬菜,饮食中的纤维摄入量少,也是引发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5]。由于小儿运动量少,肠蠕动情况欠佳,易引起便秘[6]。因此,对患儿实施饮食和运动指导十分必要,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干预以及活动方案,能有效促进患儿排便,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此外,在推拿中,采用了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腹部按摩、捏脊、药包热敷神阙穴的措施。用有效的手法刺激特定穴,有利于促进患儿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调理,清大肠以及退六腑具有清腑泻热的功效,推下七节骨具有清热通便的作用,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能够健脾健胃,揉龟尾能够通调督脉之气,以此来调整患儿的大肠功能[7]。将诸法合用共奏清热通便、健脾和胃之功,小儿脏器清灵,随拨随应[8]。并且研究组患儿的抗腹泻功能因子的水平更低,可看出中医特色护理能够帮助患儿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便秘。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更高,表明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

综上所述,对便秘的患儿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中医症状,降低抗腹泻功能因子水平,促进便秘改善,并且患儿家长对该护理措施高度满意。

猜你喜欢

饮食小儿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小儿涵之三事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何为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