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2021-10-28李继龙张桂荣丛芳王慧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周组织前牙

李继龙,张桂荣,丛芳,王慧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口腔医院 1.正畸科;2.科教科;3.药剂科,沈阳 110002)

研究[1-3]显示,牙周炎是临床常见口腔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周组织损伤、牙齿移位。牙周炎是造成患者缺牙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的致病因素。目前,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临床上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治疗多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局部或全身用药,但长期稳定的效果和美观度改善并不理想[4]。近年来有研究[5-6]显示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提高。本研究对我院47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由本院2名医生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牙周炎,X线片显示有牙槽骨吸收1/3以内,牙周袋>3 mm,存在牙齿松动、前牙扇形移位等现象;(2)近半年内无牙周治疗史;(3)年龄18~70岁;(4)牙齿数量≥18颗;(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牙体、牙髓、根尖周疾病;(2)患有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有严重影响牙周组织的全身性疾病;(3)精神状态异常,无法正常沟通;(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6)不能按治疗方案完成临床观察及检验者。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35±6.32)岁;病程(1.35±0.37)年;深覆Ⅰ度6例、Ⅱ度25例、Ⅲ度16例;深覆盖Ⅰ度4例、Ⅱ度32例、Ⅲ度1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79±6.41)岁;病程(1.29±0.41)年;深覆Ⅰ度8例、Ⅱ度21例、Ⅲ度18例;深覆盖Ⅰ度5例、Ⅱ度34例、Ⅲ度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深覆、深覆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掌握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向患者宣讲日常口腔护理知识。(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牙周治疗,配合牙周常用药,先行龈上洁治术,1周后行龈下刮治术,冲洗牙周袋,牙周上药,观察3个月,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牙周疾病处于稳定状态后以夹板固定牙颌。(2)观察组:患者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观察3个月,待牙周状态稳定后进行正畸治疗,选择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的矫治器和磨牙颊面管,不锈钢丝进行结扎。选用直丝矫正器校正,0.014 mm的镍钛丝对患牙进行排齐,并用0.014 mm不锈钢丝将伸长的前牙压低,使之与正常牙齿排列整齐。矫正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牙齿情况等综合因素施加30~100 g的矫治力,正畸治疗后观察3~5周,定期复查,每3个月进行1次牙周洁治。待患者牙齿排列整齐,且伸长、移位等现象消失,咀嚼功能以及美观程度改善时,可将矫治器拆除,使用舌侧纤维带加以保持。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夹板固定牙颌后6个月)观测牙周各项指标[7]。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显效,固定后牙齿无疼痛,牙周袋减小,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程度减小;有效,固定后牙齿疼痛减轻,牙周袋无显著变化,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未见显著变化;无效,固定后牙齿疼痛程度未缓解,牙周袋加深,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增加。

1.3.3 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将探针探入患者牙龈沟内观察并记录。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将探针探入患者牙龈沟内,观察探针血迹情况,记录龈沟出血评分。其中牙龈无出血,0分;少量点状出血且牙龈颜色不发生改变,1分;牙龈出血且颜色发生改变,2分;牙龈自发性出血,3分。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表面无菌斑为0分;表面轻划可见菌斑为1分;表面肉眼可见菌斑为2分;表面有大量污垢堆积为3分。

1.3.4 骨代谢指标:所有患者选择9、23位牙齿,收集龈沟液,用无菌干棉球擦干牙面,隔湿,擦除牙菌斑,轻吹牙龈,将制备好的滤纸条(2 mm×20 mm)分别插入颊侧近、远中以及中央3个部位的牙周袋里,1 min后取出,剪去干燥部分,将样本放入装有500 μ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内,10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70 ℃冷冻备用。检测时先将样品解冻30 min,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骨钙素(osteocalcin,OC)检测试剂盒、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试剂盒、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试剂盒(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

1.3.5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空腹静脉血10 mL,2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80 ℃保存备用。采用ELISA试剂盒(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active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牙齿覆、覆盖程度明显改善(均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治疗后牙齿覆、覆盖比较

表2 2组治疗后牙齿覆、覆盖比较

2.2 2组牙周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SBI、PL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SBI、PLI明显降低(均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SBI、PL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2组牙周指标比较

2.3 2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OC、OPG、RANK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OC、OPG明显增高(均P<0.05),RANKL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OC、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RANK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2.4 2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NLRP3、sICAM-1、MCP-1、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LRP3、sICAM-1、MCP-1、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NLRP3、sICAM-1、MCP-1、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2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研究[8-11]显示,在正畸治疗前,要对患者牙周炎状况进行基础治疗和控制,必须在患者牙周疾病处于较稳定状态,炎症状况和牙菌斑基本消失后才可以进行正畸治疗,若正畸的时机选择不恰当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牙周炎。

本研究在确定患者牙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后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牙周组织功能得到改善,牙周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前牙区咬关系明显改善,覆、覆盖均明显减小。说明正畸治疗减少了异常咬力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新生和改建,为牙周组织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疗效显著,不但能够使患者恢复牙齿整齐,而且能够有效抑制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对牙槽骨吸收程度进一步分组,今后需增大样本量,并对不同程度牙周炎进行细分,进一步论证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周组织前牙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