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1-10-28刘永新郑璐何炳乐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利钠库巴缬沙坦

刘永新,郑璐,何炳乐

(息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河南 信阳 464300)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原则不仅在于缓解患者症状,更需注重纠正患者心脏功能,减少因CHF再入院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预后。研究证实,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CHF患者症状,布美他尼具有强效利尿作用,可改善患者症状[1]。但病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进展至后期时患者临床症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影响常规方案治疗效果,其预后可能较差。因此,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脑啡肽酶,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扩张血管、逆转心血管重塑效果更明显[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布美他尼联合治疗CHF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CHF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平均(58.96±3.25)岁;合并症糖尿病26例,高脂血症1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2~78岁,平均(59.05±3.28)岁;合并症糖尿病31例,高脂血症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CHF相关标准[3],且经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4]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③患者依从性良好,接受规范化治疗,且可获得12个月随访结果;④处于稳定期;⑤病程≥3个月。(2)排除标准:①急性代偿期或终末期心力衰竭;②治疗前合并低血压;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合并高钾血症;⑤近期使用过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⑥合并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患者入组后,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保证患者充足休息,戒烟戒酒,限钠(每日<3 g);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医嘱口服抗凝剂;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口服比索洛尔(Merck Serono GmbH,注册证号H20160474)抗心律失常,初始剂量为每日1.25 mg,每日1次,用药1周后若耐受性良好可增至每日3.75 mg,每日1次,用药1周后若耐受性良好每4周增加2.50 mg,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10 mg,每日1次,作为维持剂量。口服地高辛(上海玉瑞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833),每次0.25 mg,每日1次;将50 mg硝普钠(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44)溶入50 g·L-1的葡萄糖溶液(5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

1.3.2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静脉滴注布美他尼注射液(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32)利尿,将2 mg布美他尼溶于9 g·L-1氯化钠溶液250 mL中,输注时间>30 min,每日1次;口服缬沙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28),每次80 mg,每日1次,若4周后无效可增至每次160 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

1.3.3观察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布美他尼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册证号H20181248),每次50 mg,每日2次,若患者耐受性良好,用药2~4周后剂量可倍增1次,以每次200 mg,每日2次为维持剂量。治疗 3个月。

1.4 评价指标(1)心功能。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用LOGIO C5 Premium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MHz,取左侧卧位,测量患者标准胸骨旁长轴切面,获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值,同时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2)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于清晨取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空腹(>8 h)外周肘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1速率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取上清液,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T-pro BNP水平,试剂盒选自泰安京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3)不良反应。采用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随访3个月,统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低血压、高血钾症等)。(4)再入院率。对所有患者采用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因CHF再次入院率。

2 结果

2.1 心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LVEDD值低于治疗前,LVEF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2.2 血清NT-pro BNP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436)。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2.4 再入院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因CHF再入院率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

3 讨论

CHF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CHF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5]。临床指南指出RAAS拮抗剂可缓解难治性CHF患者临床症状,阻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但RAAS的制剂种类较多,具有不同的药理机制,因此,探讨RAAS拮抗剂的治疗情况具有必要性。

缬沙坦属于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的生成,降低血管收缩效应,改善心肌血管灌注,以此降低心脏负荷[6]。此外,ARB可下调心脏、血管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抑制醛固酮,减少水钠吸收、逆转心肌重构。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仅具有ARB类似的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抑制脑啡肽酶活性,缓解利钠肽降解减少进程,达到其利尿利钠、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损伤等作用,进而抑制心肌重构[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可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缬沙坦与沙库巴曲缬沙坦均可通过拮抗AngⅡ受体达到抑制血管收缩、降低醛固醇产生,抑制RAAS系统活性,减少心脏负荷,延缓病情进展,对保护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沙库巴曲缬沙坦除了抑制AngⅡ受体作用外,还可抑制脑啡肽酶降解利钠肽,增加内源性利钠肽水平,以此调节钠平衡,减少血管内容量,同时可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以此改善心功能[9]。布美他尼作为利尿剂可减轻水钠潴留,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压力,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可进一步改善CHF患者心功能[10]。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血清NT-pro BNP高表达与CHF患者病情加重密切相关[11]。虽然,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增加内源性利钠肽水平,导致B型利钠肽呈高表达,但NT-pro BNP不属于脑啡肽酶,其水平不受药物影响,因而NT-pro BNP可反映CH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病情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T-pro BNP水平较低,可见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布美他尼联合治疗CHF患者可使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与ARB相比,ARNI具有多重功能,抑制心肌重构效果更为明显,利于控制临床症状并调节NT-pro BNP水平。此外,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方案治疗CHF具有可行性。且本研究进一步随访12个月发现,观察组因CHF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可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进一步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心肌重塑,进而降低再入院率。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布美他尼治疗CHF患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再入院率,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利钠库巴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利钠肽系统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