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面积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1-10-28曾洪利黄鲁王万淑
曾洪利 黄鲁 王万淑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组成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集合[1]。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反映的是内脏脂肪堆积程度和分布范围,有研究发现,VFA与MS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2],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比较好的指标[3-4]。目前,CT是公认测量VFA最准确的方法[5],但存在费用高、有辐射等缺点。生物电阻抗法是近年来测量VFA的新途径,研究表明其与CT测量的VF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6]。本研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992例体检者的VFA,同时检测MS的相关指标,对VFA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体检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选取标准 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者共992例。入选标准:年龄20~81岁;性别不限;同意接受生物电阻抗法无创检测者;所需分析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各种急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肿瘤、免疫缺陷患者和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资料 询问并记录所有体检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情况等。
1.2.2 体格及生化检查 检查当天对所有体检者的身高、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利用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空腹8 h后抽血,检验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液生化指标。
1.2.3 VFA测量 所有受检者均空腹,取仰卧位,平静呼吸,由受过训练的人员按照DUALSCAN HDS-2000的说明书对VFA进行统一测量。
1.2.4 分组 将VFA是否超标分为VFA超标组和VFA正常组;将是否为MS分为MS组和非MS组。将所有体检者按年龄分为3组:≤34岁为组1,35~50岁为组2,>50岁以上为组3。
1.3 诊断标准
1.3.1 VFA超标 脐平面≥100 cm2为VFA超标[7],脐平面<100 cm2为VFA正常。
1.3.2 MS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标准[8],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即为MS。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及/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高TG血症和/或HDL-C血症:空 腹 血TG ≥1.7 mmol/L,及/或 空 腹 血HDL-C<0.9 mmol/L(男)或<1.0 mmol/L(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录入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分类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人群一般情况 此次分析人数共992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45.56±9.35)岁;其中男715例,占72.1%,平均年龄(44.94±8.98)岁,女277例,占27.9%,平均年龄(47.15±10.09)岁。
2.2 不同性别及年龄VFA超标和MS患病情况按性别分组后男性VFA超标率及MS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VFA超标率及MS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VFA超标率及MS患病率在各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及年龄VFA超标和MS 患病情况[n(%)]
2.3 MS组和非MS组VFA比较 将是否为MS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VFA,发现MS组内不论男性女性的VFA均高于非MS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 VFA超标组和VFA正常组代谢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VFA超标组中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均高于VFA正常组,HDL-C低于VF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MS 组和非MS 组VFA比较(±s) 单位:cm2
表2 MS 组和非MS 组VFA比较(±s) 单位:cm2
注:MS=代谢综合征,VFA=内脏脂肪面积。
?
表3 VFA超标组和VFA正常组代谢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2.5 VFA与MS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VFA是否超标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校正后,MS组分中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VFA超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VFA与MS 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本研究结果显示MS的患病率为13.9%,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9]。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992例体检者进行VFA测量,结果显示内脏脂肪超标率为37.8%,男性VFA高于女性,与杨乐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性别与VFA的生成存在一定相关性。
既往研究表明内脏脂肪与MS存在相关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性别校正后,MS组的VFA高于非MS组,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将体检人群按照标准分为内脏脂肪超标组和内脏脂肪正常组。对两组体检者的结果比较显示,内脏脂肪超标组中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均高于内脏脂肪正常组;而两组间TC和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VF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校正后,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VFA超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表明VFA与M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许还予等[12]的研究发现内脏脂肪的升高会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VFA增加引起血脂代谢异常的原因可能与内脏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率较高从而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有关[13]。我们的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出VFA的增加与高血糖存在相关性,原因考虑与选取的人群不是普通人群,存在性别、生活方式差异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会出现内脏脂肪含量的增加和腹型肥胖[14]。青年时期内脏脂肪的堆积可能会影响中老年后MS的发生[15]。我们的研究也显示VFA与年龄相关,因此对青年肥胖的积极控制可能有利于减少中老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内脏脂肪堆积对代谢性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影响代谢疾病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可能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来说,目前首要任务是在体检或健康管理过程中对腹型肥胖或内脏脂肪超标的这部分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在生活方式上给予科学指导,让这部分人群通过改善自身生活方式来减少或延缓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为体检人群,因此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对VFA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VFA与MS及其组分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还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