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2021-10-27张媛媛范银红朱美蓉
张媛媛 范银红 朱美蓉
1.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深圳 518104;2.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广东深圳 518104
综合ICU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感染的高发场所之一,因为入住的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免疫力较低、存在严重创伤及侵入性操作等特点,致使综合ICU的感染发生风险非常大[1]。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感染问题的重视,做好感染防控工作。对感染疾病进行分析,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综合ICU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对综合ICU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使用呼吸机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对呼吸机使用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ICU VAP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接受治疗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462例。其中2017年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43~78岁,平均(59.02±8.03)岁;58例患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45例患者存在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8分),33例患者存在误吸。2018年173例,男101例,女72例,年龄45~79岁,平均(58.53±9.07)岁;75例患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68例患者存在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8分),30例患者存在误吸。2019年153例,男79例,女74例,年龄47~78岁,平均(58.12±10.03)岁;59例患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54例患者存在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8分),40例患者存在误吸。各年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本院ICU感染管理小组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发生VAP感染患者的详细资料。VAP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所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中VAP诊断标准。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48 h发生肺炎,撤机、拔管48 h之内发生肺炎,均可确诊为VAP。纳入标准:①均为综合ICU收治患者;②年龄>18岁;③病情稳定无加重情况;④均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病症;②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③存在严重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对综合ICU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措施。本院于2019年1—12月对综合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每日进行4次口腔护理,每隔6 h进行一次,对口腔护理的操作方式进行改进,过往多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擦拭,改进后使用氯己定漱口液进行擦拭。由于气管插管的因素,对患者的牙齿内部、舌面以及颚面擦拭存在难度,因此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和生理盐水进行缓慢冲洗;实际操作前对患者头部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对呼吸机管路连接是否牢固,呼吸机是否通畅等进行详细检查,对气管插管患者来说,应明确其插管的深度并详细记录,完成擦拭后对插管的深度进行检查,合理固定,避免发生插管移位等不良情况。加强对完成擦拭后牙垫上附着物的观察,及时清理。②气道管路护理。进行气囊充气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气囊的压力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压力在22~32 cmH2O间。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处理,将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吸取干净,操作过程中应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密闭性,吸痰管密闭性不佳或者存在分泌物需要将吸痰管及时更换。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前,对于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来说,需要使用密闭式的吸痰管。③患者及探视者管理。感染患者分开放置,床头抬高45°,加强对探视者手卫生的强调工作。④消毒。根据危险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不使用较多的消毒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2017、2018、2019年本院ICU住院人数、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患者例数、呼吸机使用时间、VAP发生率,并进行比较。比较三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经过信效度检验α=0.7959)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整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ICU患者呼吸机使用情况及VAP发病情况比较
本院ICU住院患者中呼吸机使用例数为462例,使用呼吸机时间2514 d,共出现VAP 33例(13.13%),根据结果可知,ICU患者呼吸机使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发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ICU患者呼吸机使用情况及VAP发病情况比较
2.2 三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019年患者护理满意95例,一般满意47例,总满意度为92.81%,2018年患者护理满意99例,一般满意49例,总满意度为85.55%,2017年患者护理满意60例,一般满意45例,总满意度为77.21%。2019年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2017、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2,5.103,P<0.05,三组比较:χ2=5.735,P=0.000)。
3 讨论
VAP指的是ICU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在机械通气时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果患者发生VAP,极易导致脱机困难,进而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严重者可能会死亡。晚期VAP患者极易并发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因此预防VAP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6]。
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该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或者胃肠道定植菌逆行[7]。进行气管插管势必要通过患者的口咽部,同时口咽部也是患者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重要开口,气管插管对生理气道的天然阻菌屏障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定植菌发生误吸和反流[8]。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口腔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预防口咽部菌群的误吸,对于减少VAP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9]。
因为ICU使用呼吸机患者病情严重,无法通过口部完成进食,容易导致口咽部大量的细菌繁殖,存在较多的分泌物和积聚物进而导致含菌量增加,极易导致口咽部感染,并且反复吸痰也会对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刺激分泌物增加,进而增加吸痰的频率,形成一种不良循环,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大幅增加[10]。通过合理的口腔护理干预有助于将口腔位置出现的污染物和分泌物清除,并且及时发现黏膜损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吸痰的次数,确保口腔的清洁[11]。进行口腔护理过程中使用氯己定漱口液能够将患者口腔中的异味消除,将口咽部存在的定植菌清除[12]。合理控制气囊的压力,将其保持在22~32 cmH2O,能够有效防止压力较高导致气管黏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或者组织缺氧对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13],或是因为压力较低所导致的侧漏。合适的气囊压力能够避免口腔冲洗液的误吸,同时也可以避免胃肠道反流物的误吸,降低胃肠道定植菌反流吸入发生率[14]。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密闭式的吸痰管,能够有效减少吸管路分离的次数,减少污染风险,确保血氧饱和度的稳定,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风险[15]。通过多项护理措施,能够清除口咽部的定植菌,避免误吸风险,确保呼吸回路处于密闭状态,进而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16]。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本院在2017—2019年的呼吸机使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于合理的病区布局,对口腔护理工作和气道管路护理工作的改进,使VAP的发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对VAP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综合ICU呼吸机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风险,对于减轻患者压力,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17]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分析,对病区的布局进行合理设置,确保人、物和气流向的合理性,确保每日室内空气流通,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操作流程合理化和规范化[18]。根据相关科室细菌药敏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如果发现感染情况或者疑似感染情况,应及时对相关部位的标本展开检测,通过检测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19]。同时对口腔护理方式和气道管路护理方式进行改善,每日定时按量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尽早撤机,有效降低VAP发生率[20]。
综上所述,强化综合ICU呼吸机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做好相关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