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2021-10-26王雅丽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

【摘要】 国漫复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稍显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低幼化的问题。纵观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受众错误的认知、专业动画人才的缺乏和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都加剧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低幼化现象。改善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的问题,可以從建立动画分级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以及动画品牌营销入手,从而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精品化发展。

【关键词】 低幼化;刻板印象;行业竞争;动画品牌

【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8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国产动画电影更是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大放异彩,先后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魔童降世》等。从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哪吒·魔童降世》,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愈发精进,可谓制作精良、画面优美。但在剧情架构和角色设置上仍有不足,有明显的低幼化倾向。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低幼化现象的成因似乎有迹可循。

一、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现象的成因

(一)大众对动画作品的刻板印象导致受众群体单一

低幼化不单是国产动画电影在长久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大众对动画片的刻板印象,即不自觉地将动画电影与儿童联系起来,认为动画电影就是儿童电影。殊不知儿童电影是指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讲述儿童眼中的真实世界或幻想空间的电影,其受众主要为儿童[1]。而动画电影是指以动画形式制作的大型电影,在电影前加上“动画”二字将其与真人电影相区别。从定义不难看出,动画电影在受众设定方面应当是与电影相一致的:有适合儿童观看的,也有适合达到某个特定年龄段的观众看的,还有禁止儿童观看的[2]。

究其根本,观众产生“动画电影=儿童电影”的错觉主要归因于早期电视上引进的低龄动画片。由于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呈现出了时间晚、速度快的特点,但电视节目的发展却未能跟上电视机普及的速度,国内缺少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而当时的欧美等国已经有了明确的电视分级制度,早已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将包括动画在内的各类电视节目严格分类。为了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我国引进了大量适合儿童观看的低龄动画片。故而使大众对动画片产生了低幼的刻板印象。

这一错误的认知使得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单一,主要集中在儿童及陪伴儿童观影的父母。加上早期的动画电影以“喜羊羊”和“熊出没”等由电视动画延伸出的动画大电影为主,更加导致了受众群体的固化。

(二)专业人才的缺乏阻碍国产动画电影精品化发展

专业的动画人才是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精品化发展的关键。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仍旧落后于美、日等世界动漫强国,主要短板在于人才问题[3]。所缺乏的专业人才不光局限于动画特效制作人才,还包括专业的动画编剧。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一样,需要建立在好的剧本基础上展开叙事,唯有画面精美且故事饱满的作品方能吸引成人观众,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全龄化。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类似于《大鱼海棠》和《小门神》这样力图突破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标签的作品。它们一改往日低幼的画风,在作品中融入了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剧情架构方面还是难以摆脱低幼化的问题。2016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巧妙地引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对鲲与鹏的形象二次创作,同时还借鉴了客家土楼的造型。不仅场景美轮美奂,而且使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国风气息。但在其唯美意象的堆叠下,剧情更显空洞乏味。不少观众根据早期放出的预告短片和营销文案猜测,影片的主旨在于展现男、女主人公奋力突破生命枷锁、勇敢追求自我。而事实上,影片更多的篇幅是在展现椿、湫、鲲三个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情感纠葛,关于挣破命运枷锁的叙述则十分单薄。

(三)激烈的行业竞争加剧成人向动画电影制作窘境

电影行业竞争激烈,各类电影在春节档、暑假档等热门档期扎堆上映。动画电影不仅需面对同类型电影之间的竞争,还需和真人电影争抢观众。相比之下,“熊出没”等低幼却拥有更高观众基础的动画大电影更加受到投资商的青睐。

真人电影拍摄周期短,资金投入少,演员自带票房号召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收益。但动画电影不同于真人电影,其场景主要依靠专业的动画人才构建,动画画面需要按帧绘制,制作过程耗时耗力。在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的片头有一段时长两分钟的2D动画,该动画再现了姜子牙大战九尾狐的情景,画面流畅、气势恢宏。但这短短两分钟的2D动画,平均一帧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绘制完成,光原稿就有2500多张。整部动画电影投入成本2亿元,前后花费五年时间才打磨完毕,最后仅收获了16.03亿票房的成绩。与真人电影动辄二三十亿的票房相差甚远。投入巨大,耗时极长的动画电影在如今唯票房论的环境下更加步履维艰。

二、改善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现象的对策

(一)建立动画分级制度,丰富各级动画题材

在美国、日本等世界动漫强国都有着严格的动漫分级制度。以日本为例,日本以年龄为划分依据,分为全年龄、12禁、15禁、18禁等。同时,为了避免不良倾向对儿童的诱导,还要求面向成年观众的动画只许在儿童入睡后的深夜播出,一旦作品被怀疑诱发不良事件,播出机构必须“自肃”,立刻停播并分析原因。因此,在我国也需要根据不同年龄设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画分级制度。

在建立动画分级制度的基础上,还需丰富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不论是动画片还是动画电影,我国的动画作品题材都极为单一。日本、欧美等动漫大国的动画作品题材广泛,涉及校园、刑侦、悬疑、体育等各个方面,如《名侦探柯南》《网球王子》《足球小将》等。这些类型的作品在我国的动画作品创作中极为少见,且在日后的创作中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复兴必然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尤其需要绘画、编剧以及特效制作等各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随着国家对国漫复兴的愈发重视,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许多动画相关专业,为动画产业输送大批人才。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迫在眉睫。

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需要从业人员发扬工匠精神,专注学习动画行业的相关知识,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对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精心打磨、用心设计,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水准,以求达到最精美的效果。

(三)开发动画IP,建立动画品牌

目前,国内动画电影的IP开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喜羊羊”IP、“熊出没”IP、“西游”IP和“封神”IP为主。“西游”IP和“封神”IP则是近两年来在观影人群中热度较高的系列动画电影,包含了“合家欢”类型的《大圣归来》和《哪吒·魔童降世》以及“成人向”的《姜子牙》等。这两大IP均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但从IP开发角度来看,两个IP都属于神话题材的范畴,题材较为单一。因此,国产动画电影IP的开发不能仅局限于开发传统文化,还需重视原创IP的开发,可以从刑侦、悬疑、运动等稀缺题材入手,同时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比美国的迪士尼、漫威和日本的京阿尼、骨头社等,我国在动画品牌营销上稍显欠缺。建立国产动画品牌,有利于国产动画电影从制作到宣发,再到衍生周边等各个环节一体化、流程化发展,更加能够为该动画品牌旗下的作品奠定粉丝基础,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走向精品化的道路。

三、结语

《哪吒·魔童降世》为国产动画电影突破低幼化现象做出了范式——以“合家欢”理念创作动画电影。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大众暂时无法打破“低幼化”认知的当下,适合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内的全家人共同观看的“合家欢”类型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突破国产动画电影的“低幼化”标签,道阻且长,需要动画题材多元化表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以及创建国产动画品牌三管齊下,助推国产动画电影精品化、全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莹.从“低幼化”到“全龄化”:中国儿童电影创作拓新之路[J].电影评介,2020,(14):17-20.

[2]王祯.论中国动画电影的低幼化倾向[D].温州大学,2017.

[3]魏三强.国产动画电影的复兴之路[J].电影文学,2020,(08):99-102.

作者简介:王雅丽,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
《疯狂动物城》:刻板印象“三部曲”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老年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
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应对受众流失之困
香港“幼童便溺”舆情事件的建构分析
网评詈词的刻板印象消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