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内容生活化的分析
2021-10-26陈娜高明珍
陈娜 高明珍
【摘要】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其移动化、社交化、低门槛等特点契合了大多数用户休闲娱乐、社交互动、表达自我等需求。快节奏生活的重压下,人们极难有耐心面对冗长枯燥的视频内容;视频内容简短有趣、寻求生活共鸣已成为当下用户的一大诉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也应积极寻求媒体融合,进一步释放潜力,将内容做得更精细。
【关键词】 短视频;Vlog;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87-02
一、 Vlog发展背景及现状
Vlog是博客的一种,其英文全称是“video blog”或“video weblog”,它是一种视频形式,有人称之为“视频网络日志”,本质上和文字日记、图片日记是同一形式,Vlog是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的视频传播形式,是以创作者个人为故事主体展开的、以日常记录为内容的视频。
纵观Vlog的发展历程,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便已经出现以第一人称进行手持式独立完成拍摄的视频。只是当时受到各种发展要素的局限性限制 ,并没有获得专业的命名。2000年,第一条视频博客出现,直到2002年“Vlog”一词才被使用。2012年,Youtube平台上传第一条Vlog,之后大量Vlog作品开始诞生。而在我国,Vlog的创作与发展一直处于滞后于国外的状态,直到2018年,Vlog经由明星欧阳娜娜在微博上传分享她在国外留学,Vlog进入国内受众的视野,之后随着微博Vlog征集令的发布逐渐为国内受众所熟知,并由最初的小众化渐趋大众化。近年来,尽管抖音、快手这样的火爆的短视频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但Vlog仍凭借自身的优点在短视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国内Vlog的内容已经趋于丰富和饱满,这对创作者和作品本身的要求更高。
二、 Vlog内容生活化的探析
好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从生活出发,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反馈在作品中。艺术和生活互相影响,艺术扎根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生活看似普通,其实处处都充斥着艺术,脱离生活的创作很难在选题、内容和情感上和大众寻求共鸣点。
(一)选题取材。在Vlog的众多功能中,记录功能一直是作为Vlog的焦点功能吸引用户,而Vlog自进入大众视野起,就多被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细节,它的选题取材贴合大众生活,大多数创作者从受众主体出发,在态度和观点的表达上基本与受众一致,用受众熟悉的口吻和表达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拼凑起来,以小聚大。以李子柒的作品为例,她作为知名美食博主,作品主打古风和美食,自然质朴的劳作生活搭配古风唯美的镜头使整个作品具有生活的“烟火气”,质朴、真实、自然的风格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更能引起生活共鸣,这之后更容易得到用户长期的关注和陪伴,真正意义上弥补了传统短视频的短板。
(二) 拍摄手法。短视频最终的呈现必不可少的是视觉和听觉两部分,Vlog在视觉上的呈现多使用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可以把创作者从高处拉下,创作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加上个人对其内容的自述,使受众与创作者之间更像是在生活中坐下来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拉近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更具互动性。对于拍Vlog而言,对拍摄器材并无太大要求,一部手机也可以拍出不错的视频,而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小而微的比如Gopro、大疆的口袋摄像机等Vlog拍摄摄像机,方便的设备使创作事半功倍。智能设备的普及既给创作者带来便捷,也让受众随时随地可以快速获取信息。
(三) 受众情感需求。当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996已成为职场工作者的生活常态,快生活的重压,留给人们娱乐消遣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信息“碎片化”处理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短视频较短的时长也正好契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的休息时间。为纾解人们内心情感的缺失,减轻外在压力, Vlog具有时长简短却主题鲜明、质朴而不失内容的视频风格,满足了当下人们合理的窥视欲和求知欲,更为人们内心向往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实用需求。“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抓住这一契机快速发展,用户群体快速发展壮大。
以Vlog传播的社交平台微博为例,微博作为Vlog的重要传播渠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微博具有庞大的用户群,自Vlog进入新浪微博以来,在微博平台的政策扶持下,逐渐在用户中推广开来。首先,相较微博早期的图文内容,Vlog在感官上更具优势,声情并茂、感染性强、简单易懂等特点,符合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当下社会生活中,人们社交生活中绝大多数被网络占据,由于日常的工作生活压力,社交时间多集中在夜晚,加之多数人远离家乡独居在外等现实因素,大大加深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孤独感和重压感。 城市的生活使得多数人向往质朴和纯真的生活,《向往的生活》等慢生活综艺的火爆也证实了大众群体对生活化的向往;理塘藏族少年丁真的走红,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他身上城市中少有的自然质朴的喜爱。对于年轻的用户群体来说,Vlog用记录的方式起到了陪伴和情感寄托的作用,对于年老的用户群体来说,Vlog的内容能勾起他们往昔的回忆,或是对某个地方某件久远的事情的思念,是余生的精神寄托,是这漫长岁月里的生活共鸣。或多或少,Vlog满足了大多用户排解压力和孤独感的诉求。
当下Vlog根据其内容形式来分,大致可分为生活、美食、学习、旅游等四大领域,人的生活总有自己未知的东西,总有一些自己想要去探索的、窥视的,而这些方面恰恰满足当下人们生活中好奇心和窥视欲,社會的发展也让人们越来越注重隐私的保护,而这也使得大部分人好奇他人的隐私生活,激发了人类原始本能的窥视欲,这种好奇心与窥视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满足,网络世界给了被窥视者主动分享的平台,又给窥视者提供了方便的途径。Vlog以生活记录为主题,将现实平凡的生活推到大众眼前,从受众的喜爱程度可看出人们窥视的不仅仅是飘在云端的神仙生活,更多的是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类似自己的大众生活。或因为相似,所以同感,窥视欲也因此得到大大的满足。或因为得不到,未曾认知,所以迫切想了解,以弥补生活的空缺。
Vlog对于广大的用户而言,除了最基本的娱乐,达到观赏性外,还填补了生活中的求知欲,人们期望的是观赏之外有所得,因此,贴近大众生活,具有实用性的Vlog,比如生活技巧、美食制作、医学养生等受到人们的追捧。这种通过视频记录形式,相对早期公众号、微博平台等的图文分享,能使受众更有效直观的获得信息,不似图文那般死板无趣,图文的形式也使信息获取相对狭窄,不能完全了解细节,使受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Vlog创作者们通过作品将技能传递出来,使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到实用技能,满足生活中的实用需求,娱乐放松的同时也能学会一项实用的生活技能。
(四) 内容制作。Vlog的高推广度和传播度也得益于它的优良制作,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短视频平台,它的优良制作紧扣生活记录这一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拍摄和制作上。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及国民素质逐渐提高,当下人们更注重价值追求及精神追求,相较于娱乐狂欢、博人眼球的网红内容,Vlog对视频内容也要求更具有丰富性和艺术性。Vlog不再是短暂的空洞的拍摄,它的内容更具有故事性和条理性,有着绝对的传播价值。在拍摄设备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拍摄更加简易便捷,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手机、手持式相机都是拍摄首选设备;在后期制作上,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以及拍摄剪辑类APP的更新升级为用户制作提供了简易的剪辑模式,使得Vlog形式更多样化、精细化;制作成本大大降低,技术难度低,Vlog已成为大众记录和分享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 、Vlog未来发展建议
拥有抖音、微博等这样用户群体庞大的平台推广,Vlog高流量、高收视的背后也带来了强大的商机,Vlog主因为依靠广告商投资赚钱,作品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收到干预,容易失去创作初心,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红也跨足跻身Vlog领域,庞大的粉丝基数和影响力也为其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虽然与广告主合作能为Vlog主带来收入来源,这也导致Vlog主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携带商业元素,但是作为创作者的初心应该回归作品的艺术价值而非商业价值,这也提醒创作者们注意平衡商业化占比。许多作品能脱颖而出,源于作品的内容,源于内容的真实性、生活感等等;在追逐作品数量的同时也不乏作品内容脱离实际无中生有等造假行为,更有摆拍炒作现象存在,这严重背离了Vlog着眼于生活的出发点,因此创作者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由于国内整体版权意识的大环境和版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许多创作者也版权意识淡薄,易导致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及视频素材进而产生纠纷,在今后的创作中应注重版权意识,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四、 结语
當下,短视频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大众认可,其推广形式变得丰富多样。短视频传播内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追求。本文通过结合Vlog兴起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其在选题取材、拍摄手法、受众情感需求、后期制作等四个方面生活化的体现,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推进短视频创作者创作出更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推进短视频内容生活化的深入研究和更好地创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兴.Vlog流行的原因、问题及对策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9):266-268+274.
[2]俞桦,元丹,孙燕.以微博为平台的Vlog发展特点及传播探析[J].传媒坛,2019,2(22):25+27.
[3]魏星,吴自力.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生产与发展趋势探析[J].新闻知识,2019,(10):49-52.
[4]王硕,张志勇.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以微博平台Vlogger李子柒作品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9):18-20.
[5]黄谦,林屿璠.短视频流量崛起分析——以抖音为例[J].视听,2019,(11):171-172.
[6]范斯琴.短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现状与反思[J].视听,2021,(0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