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21-10-26欧阳本
欧阳本
摘要: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此,本文主要探究微生物检测技术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以此保证食品安全。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食品生产者为了提高经济利润、降低成本,在食品加工处理中不按照标准进行,导致社会上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多发,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对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验。
1. 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1.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由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和免疫酶技术综合而成,其中荧光抗体技术可以促使抗原体和抗体之间发生反应,后利用荧光棒做出标记,这种检测方法有直接检测方法和间接检测方法。直接检测方法需要将标记后的血清加入到样品中,在进行洗涤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间接检测方法需要将细菌特异性抗体加入到样品中,在其发生反应后再进行洗涤,最终进行标记。这两种检测方法易于操作,但是会受到荧光的影响。免疫酶技术是利用酶进行标记,对抗原体和抗体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需要在检测前,先加入酶和化学物,在这两者生成一定产物后,和抗原体发生反应,对不同反应物的颜色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精准度高,效果好。虽然微生物检测技术会受到灵敏度、特异性等因素的影响,但却是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步,通过筛选,能够为食品检查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1.2 食源性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基因探针技术。该技术可以检测出食品的生物素、同位素,并将此作为标記获取核苷酸,促使核苷酸和食品基因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发现新基因的一种检测方法。探针技术标记主要分为同位素和异位素,其中同位素检测效率高,特异性高,但是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会威胁人体健康。第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该技术通过体外酶发生反应合成特异性DNA段进行检测,合成后的DNA段可以迅速扩大,人们直接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其中的各种病菌,检验效率高,可以被广泛应用。第三,生物芯片技术。该技术可以促使核酸分子和检测样品中的核苷酸发生杂交,从而通过杂交信号检测出病原菌,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核酸印记杂交的不足,但是芯片研发难度大,因此还需要加强研究。
1.3 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方法由接触酶测定技术、放射测量法、微热量计算法、电阻抗法等多种方法组成,其中,接触酶测定技术通过双氧水和接触酶发生反应,释放氧气,如果氧气多,就可以判断出食品中有嗜冷性细菌的存在。
2.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该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病菌,适用范围广、检测仪器成本低。
2.2 核酸探针技术的应用
核酸探针技术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黄色葡萄球杆菌、大肠柑橘、李斯特菌等,在检测李斯特菌时,不需要对样品进行提纯处理,但是该技术成本高,技术标准高,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内进行。
2.3 PCR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在食品病原菌检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状胞杆菌,大肠杆菌等。
2.4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在一次实验中就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种病菌、病毒,检测效率高、操作技术简单、检测结果获取时间短,但是该技术要求高、应用范围小。
2.5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些食品中潜藏着各种微生物,比如病毒、真菌等,其主要分为病原菌和腐败菌,其中腐败菌可以分解食品,从而产生有毒物质,人类食用后会患病。因此可以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出各种胞杆菌、乳酸菌等腐败菌的数量,并检测出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以及各种毒素真菌、毒素细菌等。
结语
总之,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显著,可以有效检测出食品中的不安全成分,帮助人们及时分辨食品质量,由此选择安全、高质量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