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盐炙机理现代研究进展
2021-10-26周雅倩林上阳夏晨洁秦昆明李伟东
周雅倩, 石 磊, 林上阳, 谢 辉, 夏晨洁, 秦昆明, 李伟东,4*
(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3.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4.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中药的商品形式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3种。中药材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必须在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经过加工炮制成中药饮片后才能在临床上组方配伍使用,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更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的显著标志之一[1]。盐炙法是典型的中药炮制方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饮片,加入一定量盐水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泻相火的药物。2020年版《中国药典》[2]规定,盐炙时,食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滤过后备用,除另有规定外,每100 kg药物用食盐2 kg。
目前,中药炮制机理研究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多数中药的炮制机理不清楚;炮制机理研究成果与临床衔接不紧密。盐炙技术是常用中药炮制技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围绕盐炙机理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和成果。
1 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主要模式
中药炮制机理研究是中药炮制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阻碍中药炮制学科发展的瓶颈。目前,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主要有2种模式。
1.1 基于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变化的炮制机理研究 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就是探讨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缓性或产生新药效的原理。目前,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主要是运用化学、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炮制对中药饮片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的影响。该研究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6],对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研究模式对中药炮制机理的阐述多停留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的变化,而对炮制前后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等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1.2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炮制机理研究 随着血清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为全方位阐明中药炮制机理提供了可能,迅速成为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热点。该研究模式可以架起连接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药理药效变化之间的桥梁。鉴于目前国内外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课题组提出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要结合临床用药规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不仅要注重两头(炮制前后的化学、药效变化),更要抓住中间(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兼顾炮制辅料的作用机制研究。既要阐明炮制引起成分和药效的变化,更要揭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清楚地阐释炮制机理,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
图1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炮制机理研究思路
2 中药盐炙机理研究的现代研究
盐炙是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盐炙过程对中药饮片的影响可分为“盐”的影响和“炙”的影响,即食盐可能对中药饮片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和由于盐炙时温度可能破坏或者分解某些成分带来的影响。
2.1 盐炙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材在加工炮制成中药饮片的过程中,化学成分经过了复杂的变化,从而发挥炮制减毒增效的作用。食盐是常用的中药炮制辅料之一,主要含氯化钠,尚含有钡盐、镁、铅、砷、锌、硫酸盐等。车前子是临床上常用的盐炙中药。俞燕等[7]对4批车前子生品及其盐炙品中的苯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车前子盐炙品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约为生品的2倍,盐炙品中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约为生品的4倍。补骨脂盐炙后具有补肾纳气的作用,临床上盐补骨脂多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其温肾助阳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香豆素类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赵根华等[8]、李娜等[9]均发现盐炙后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类成分含量显著升高,且补骨脂能提高温肾助阳的作用。陶益等[10]进一步发现盐炙后补骨脂中肾毒与肝毒性成分补骨脂酚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曹柳等[11]通过研究发现,泽泻盐炙后原萜烷型四环三萜类成分23-乙酰泽泻醇B转化为24-乙酰泽泻醇A,从而增强了盐炙品的利尿作用。张凡等[12]将黄柏盐炙品与生品进行对比,发现其盐炙品中生物碱类有效成分比生品溶出更多;张婕等[13]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关黄柏盐炙后总多糖和糖醛酸的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抑制作用。
多数学者在研究盐炙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时,主要通过含量测定来判断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但是笔者认为,温度仅是盐炙过程造成饮片中化学成分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而辅料食盐在盐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如食盐可破坏中药饮片如杜仲、泽泻中多糖和黏液质所形成的胶体状物质,从而避免在炮制过程中影响化学成分溶出;其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会调节药物化学成分在组织中的渗透压[14];此外,盐炙过程中由于盐水的浸润,中药饮片的质地会变得更加疏松并易于粉碎,增加与溶剂接触的表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转移[15]。
2.2 盐炙对中药饮片药效的影响 盐炙用炮制辅料食盐性寒,味咸,具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润燥等功效,因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类药物的炮制。盐炙对中药饮片药效的影响研究见表1。
表1 盐炙对中药饮片药效影响的分类
2.3 盐炙对中药饮片体内行为的影响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给予身体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时间过程[25]。这些过程在体内与机体的肝脏、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盐炙入肾”这一理论将盐炙过程通过“肾”这一场所与药代动力学联系起来。关于盐炙入肾机理的探究,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盐炙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影响。近年来,有专家开始关注盐炙对中药饮片体内行为的影响。吴莹等[26]通过大鼠灌胃给药研究知母生品和盐炙品后新芒果苷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发现盐炙能促进新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推测知母在盐炙过程中,NaCl中Cl-及加热等,可能是促进新芒果苷吸收的原因。吴珊珊等[21]为了探究益智仁盐炙“生熟有别”的内涵,运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并比较炮制前后药物吸收参数,结果发现盐炙品圆柚酮浓度大于生品,但体内实验考察发现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推测盐炙品吸收优于生品的原因可能与炮制后提取物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关。此外,牛膝是临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Tao等[27]通过研究发现,盐炙后的牛膝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组织中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从而来预防内脏疾病。
盐炙对于中药饮片体内行为的影响主要在吸收与代谢方面,因为盐炙涉及到加热过程,温度的变化对化合物的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药物进入体内后增强吸收。代谢组学通过分析生物体的内源性代谢物,具有高覆盖的数据获取率与广泛的网络分析的特点,受到中药及中药复方运用机制研究者的广泛应用[28-29],盐炙中药口服给药吸收后在体内对于代谢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因此,盐炙对于药物的影响在体外与体内并不完全一致,在探究中药饮片盐炙机理时,不仅要研究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成分的变化,还需要阐明体内过程的变化情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揭示中药盐炙的机理。
2.4 盐炙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中药复方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30]。盐炙过程通过对单味药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复方的成分变化与体内行为,这与中医理论讲究“合”,即整体观一致。中药复方中多味药物作用相辅相成,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整体。青娥丸由盐杜仲、盐补骨脂、炒核桃仁及蒸大蒜4味中药组成,其中盐杜仲、盐补骨脂分别是君药和臣药,也是发挥青娥丸治疗绝经后期骨质疏松作用的主要药物[31]。研究者们[31-34]先后对杜仲、补骨脂盐炙后组方的青娥丸与盐炙前组方的青娥丸进行抗骨质疏松效应、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药动学、主成分溶出等一系列的比较,得盐炙品组方青娥丸较生品组方青娥丸能显著降低骨转换率,增加大鼠股骨的骨密度[31],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活性[32];此外,青娥丸中有效成分京尼平苷酸、补骨脂素的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青娥丸盐炙品中相关性更高[33];青娥丸盐炙品中苷类成分较青娥丸生品得到更好的保留,这可能与酶在炒制过程中失去活性,阻止苷类成分酶解,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有关[34]。
缩泉丸由盐益智仁、山药和乌药组成,具有补肾缩尿的功效,其君药盐益智仁是发挥补肾缩尿药理作用的主要药物。帅小翠等[35]比较益智仁盐炙前后分别配方的缩泉丸对肾阳虚小鼠血清Bun、Crea、K+、Na+、Cl-和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发现Bun和Crea的含量大幅降低、受损肾脏组织形态学的修复较快,验证了缩泉丸使用盐炙益智仁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吴珊珊等[36]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从复方角度出发,采用炮制前后组方“药效部位-药效部位质量稳定性-体内代谢排泄过程-作用机理”对比的渐进式综合研究模式,得出益智仁盐炙后组成的缩泉丸可增加配伍药物入血成分的吸收,减慢在体内的消除和分布过程,延长在体内滞留时间,从而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表2归纳了目前盐炙对复方临床功效影响的研究,表明仅对单味药进行研究不能全面的阐述“盐炙入肾”的临床意义和科学内涵。因此,有必要将单味药材纳入复方中进行“盐炙入肾”理论研究,从复方角度对盐炙机理进行阐述。
表2 盐炙对复方功效的影响
3 盐炙机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中药盐炙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从单纯的研究盐炙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等简单内容,逐渐向盐炙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效应的影响等方向发展。但关于中药盐炙机理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以下重点问题。
3.1 盐用量与品种的统一 关于炮制辅料盐的用量,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并未找到确切的根据。现行的盐的用量为经验总结,缺乏历史考究与理论支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关于盐的品种,历史书籍中记载的盐有戎盐、大盐、卤盐等[4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炮制用盐逐渐变为食盐,随着食盐工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含碘盐等添加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盐,市场上品种繁多,盐炙用盐的品种选择依旧缺乏基础研究。关于食盐的用量以及品种,应该在系统挖掘整理历代文献基础上,针对盐的种类、来源、纯度等,开展比较研究,建立炮制辅料盐的标准规范。
3.2 盐炙中药饮片共性机理的探索 现阶段,有不少研究者正在进行盐炙中药饮片的炮制机理研究,有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分析盐炙对于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还有从药动学角度,根据药时曲线等研究比较盐炙前后中药饮片的生物利用度。但是,尚未有研究者深入探究盐炙中药材的共性机理和规律。围绕“盐炙入肾”开展中药盐炙共性机理研究,对揭示盐炙机理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综合盐炙中药饮片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先确定盐炙过程中盐的品种与用量,再研究盐炙过程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结合药效与药动学研究,阐明盐炙过程对中药饮片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采取“化学成分-药理效应-药动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机制探索-复方入药”的综合研究模式,研究盐炙对复方药效作用的影响,以期有助于揭示盐炙前后对复方药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更好的传承、发展与利用好中药盐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