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展望
——基于熵值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

2021-10-26邓建卫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苏州制造业高质量

□ 邓建卫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与内涵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

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十三五”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调整,制造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的发展新格局。

从世界经济格局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新一轮产业变革已蓄势待发,对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产生深刻影响。从全国来看,中国已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七大任务之首。

从苏州来看,随着苏州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领域面临支撑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成本优势日益弱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资源紧缺等问题愈发凸显,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惟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才能实现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制造业生产制造销售全过程实现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品质提升实力强、生态环境质量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方面的变革,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引导生产要素向高效率的制造业集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从苏州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奋斗理念,并强调了三个“新”: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市委市政府陆续发布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含六个方面: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协调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全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腾笼换鸟”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改造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五是实施对外开放发展工程,以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为契机,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六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苏州纵深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经历前期的高速增长后,苏州制造业自“十二五”以来步入了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阶段,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能也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聚集。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变化

图1 2010 年以来苏州与江苏、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早于全国和江苏省,从2010 年开始,苏州工业经济呈现下行态势,逐渐显现“新常态”发展特征。“十二五”期间,苏州规模以上(下文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回落,其中2015年增加值增速回落至4.3%,首次跌破5%。“十三五”以来,苏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于2017 年回升至6.7%中高速水平,此后于2019年跌至2.8%的最低点,2020 年有所恢复。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有优势

1.国家发展战略带来重大机遇。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拓展了苏州的发展空间,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预示着苏州可以和周边城市群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凭借自身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程度谋求更大发展机遇。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合作共治、互利互惠的共同体,将使苏州统筹协调能力、城市化解风险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随着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增设,苏州凭借自身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程度,将有更大作为。

2.开放型经济保持强大活力。对外开放是苏州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2019 年苏州外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2 万亿,达到20408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8%,比重连续九年保持在60%以上,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的主体。2020 年,苏州谋划“开放再出发”,对标国际惯例、先进城市标准,向全球首发“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推出“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达52.42 亿美元,同比增长20%;外资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03 亿元,增长16.4%;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619.2 亿元,同比增长1.0%。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苏州开放型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3.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动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微纳米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做大做强制造业实体经济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2019 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000.1 亿元,同比增长1.6%,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8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3.6%,比重比2018 年、2017 年分别提高1.2、2.8 个百分点,产值占比逐年上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苏州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制造2025》新型制造业体系中的重点指标为基础,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更直观的角度评价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指标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绿色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可对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五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了 13 个二级指标和 18 个具体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本文立意要求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选取“十二五”时期以来历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二)指标评价方法

统计上对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有多种量化方法,本文根据评价体系研究需要,选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来评价历年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鉴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没有考虑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引入客观赋权的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来改进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再根据综合得分评价历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指标综合得分

按照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关数据,对苏州制造业 2011 年至 2019 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首先通过熵值法对18 个具体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得出各指标权;其次在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2011 年至2019 年18 项指标的关联度,并加总得到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关联度得分表

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来看,“十二五”期间,综合得分置于70 分左右的相对较低区间。当时苏州经济正迈向新常态,工业领域自主创新、资源环境、科技人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显现,依托要素推动的制造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制造业体系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蓄势期”。

“十三五”以来,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上升,2019 年综合得分高达87.9,处于较高水平。与“十二五”相比,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对外开放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在此期间,苏州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一方面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协调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制造业融合发展。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

在通过熵值赋权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获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再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指标得分趋势不尽相同,其中对外开放指标高开低走,逐年回落;质效提升、绿色发展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U 型趋势;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则呈逐年攀升趋势。指标得分总量上,对外开放、绿色发展两项指标平均得分高于其他三项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质效提升、创新驱动处于中间水平,结构优化发展水平暂列末位(图2)。

图2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得分折线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展望“十四五”,苏州制造业要加快适应新变化,加紧谋划战略转型新定位,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先行军排头兵。

(一)以开放发展为主线,开创深化开放新格局

一是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经济体系,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争创外贸竞争新优势,以“优进优出”统筹“引进来”“走出去”塑造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二是利用好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和自贸区等各类开放载体和平台,引进更多的高质量外资,加快聚集全球先进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是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和规则,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以营商环境赋能开放水平,以优质服务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有助于加强要素虹吸效应,聚拢人财物智等资源。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实现增长动能新跨越

一是优化综合创新环境。要加大制造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争创国家、省级研究机构,吸引高技术人才入驻,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头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完善制造业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大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统筹各方技术优势,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掌握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四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发展未来主导产业,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打造绿色制造新高地

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二是要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制造工艺生态化,推广循环生产方式,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绿色协同发展;三是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节能关键技术装备,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服务,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四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强化绿色监管和示范引导,推动全面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以对接国家战略为契机,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

一是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快落实G60 科创走廊、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和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等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跨境合作园区规模,优化布局,创新运作模式和制度,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深入融合发展;二是准确把握国家战略中苏州定位,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主导产业升级转型和特色产业跃升的需要,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战略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作用,构建以苏州主导的协同创新共同体,聚合共享长三角创新资源密集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合作,谋划部署一批苏州市级层面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加快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技术国家级研发与转换平台。

猜你喜欢

苏州制造业高质量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