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浙江 抢抓机遇推动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更大作为
2021-10-26李胜男王传龙江利景王天宇
□ 李胜男 王传龙 江利景 王天宇
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对实现全国和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安徽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的GDP、近70%的税收、80%的城镇就业岗位、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铺天盖地”之势已成。但对标浙江,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小、慢、少、低、弱”。下一步,要在找准原因的同时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缩小差距,推动民营经济在安徽省现代化新征程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发展有亮点,对标有差距
(一)民营经济规模扩大但比重仍小于浙江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5 年的13702.9 亿元提升到2020 年的23444.5 亿元,规模扩大超七成。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15 年的57.5%提高到2020年的60.6%,逐年稳步提升,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安徽与浙江民营经济总量、占比(单位:亿元,%)
但与浙江相比,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仅相当于浙江的54.8%(同期GDP 相当于浙江的59.9%),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比浙江低5.7个百分点,与2018 年相比,差距扩大0.4 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增速快于整体经济增速但慢于浙江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7.7%、比GDP增速快0.4 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部工业高0.4 个百分点,民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全部服务业高0.4 个百分点。
但“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仍比浙江低0.5个百分点。尤其是2020 年,在疫情、汛情和世情三情严重冲击下,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仅增长3.6%、比GDP 增速低0.3 个百分点,比浙江低0.1 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增速看,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5.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低0.7 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低1.3 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64.6%下降至52.7%。而浙江民营经济表现出转身快、活力强、适应迅速的特点,下半年民营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5.8%、比安徽省高0.5 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0.4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2%,比上年提高0.7 个百分点,而同期安徽省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59.5%。
(三)民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少于浙江且特大型企业不多
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20 年底,安徽省共有私营企业156 万户、个体户408 万家,分别比2019 年增加21 万户、50 万家。从浙江看,2020 年,浙江共有私营企业260 万户、个体户515 万家,安徽省私营企业数、个体户数分别相当于浙江的60% 和79.2%。按2019 年 常 住人口计算,安徽省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245 家、个体户640 户,浙江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444 家、个体户880 户,安徽分别相当于浙江的55.2%和72.7%。
从企业规模看,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20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安徽省仅4 家企业上榜,分别为文一投资、金鹏控股、山鹰国际和合肥维天运通,分别居第306、367、429 和477 位,年营业收入均低于310 亿元。而浙江有96家企业上榜,连续22 年居全国第一。浙江百强民营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500 亿元的企业有21 家,出现了8 个千亿级大企业,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青山控股集团、浙江恒逸集团和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4 家营业收入超过两千亿元。
(四)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层次仍低于浙江
2020 年,安徽省民营经济中三产比重由2015 年的38.1% 提升至51.7%,比浙江高出5 个以上百分点。
与浙江相比,从安徽省民营经济主要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业、建筑业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同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91.1%、90.3%、84.8%、78.7%、68.8%、66.5%、66.2%,民营企业几乎涉足各个行业和领域,但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新兴服务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单位数仅分别占全省的1.4%、1%、0.4%、0.4%、0.3%。2020 年,浙江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七成,是推动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浙江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速度均大大快于第三产业和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
表1 2020 年安徽与浙江民营企业数
表2 2015-2020 年安徽与浙江民营企业入围全国500 强数量(单位:家)
(五)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但创新成果弱于浙江
2019 年,安徽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754 亿元,是2015 年的1.7倍,年均增长15%,增速比全国快3.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全国排名第11 位。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比2015 年提高0.22 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2015 年0.25 个百分点缩小为0.2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全国排名第11 位,中部地区第2 位。
与浙江相比,2019 年,安徽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有5385 家开展了R&D 活动,占调查企业的32.8%,占比比浙江低5 个百分点;全社会R&D 经费中的49.6%、R&D人员投入中的48.8%是由民营企业投入的,投入量分别为374.2 亿元和8.6 万人年,而浙江全社会R&D经费中的64.8%、R&D 人员投入中的75.1%是由民营企业投入的,投入量分别为1081.4 亿元和40.2 万人年。此外,浙江有1.3 万家(安徽省4401 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吉利汽车、大华股份、恒生电子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凭借着自主创新,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问计于民找原因
为了解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摸清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堵点和难点,我们选取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服务业等行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随机抽样电话跟踪调查。调查共采集有效问卷600 份,具体对象为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统计人员等。总体看,近七成企业反映目前经营发展状况较好,超六成企业反映今年营业收入保持增长,超七成企业反映税费负担减轻,超六成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超八成企业反映营商环境得到改善,超九成企业对未来发展有信心。与此同时,调查问卷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一)市场竞争激烈、创新能力不足、用工成本高招工难是制约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内部原因看,60.8%的企业认为当前安徽省民营企业缺乏高端人才,51%的企业认为创新能力不足。从外部原因看,74.8%的企业认为当前安徽省民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70.2%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高、招工难。
(二)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拖累企业利润增长
74.2%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对利润增长影响较大,66.2%的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对利润增长影响较大。
(三)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渠道较少
45.2%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较高,38.3%的企业认为融资渠道较少。从一年以内短期贷款主体部分平均利率看,与贷款基准利率(5%左右)相比,18.5%的企业利率低于基准利率;45.7% 的企业利率高于基准利率,其中,2%的企业利率超过15%,5.2% 的企业利率在10%~15%(不 包 括15%),6.2%的企业利率在8%~10%(不包括10%),15.5%的企业利率在6%~8%(不包括8%),16.8%的企业利率在5%~6%(不包括6%);35.8%的企业表示不清楚企业利率。
(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发展理念、管理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34.5%的企业认为与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需要进一步增强,32%的企业认为安徽省民营企业家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23.7%的企业认为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9.8%的企业认为安徽省民营企业家需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缩小差距有机遇
(一)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产业基础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目前,安徽省经济总量已接近4 万亿元,距离全国第一方阵只差临门一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更加完善。以“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正焕发新的活力,家电、电子信息、汽车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占有重要份额。以“芯屏器合”为标志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也获批。此外,由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引领的未来产业也在布局,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二)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经过长期发展,安徽省已能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保障,特别是在人力、资本、科技、政策等方面。安徽省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是人才培养大省,全省现有115所大专院校、近800 所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可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00 多万人。“十三五”期间,金融业跻身安徽省支柱产业,种类齐全、覆盖城乡、服务有效的金融供给体系总体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连跨三个万亿台阶至6 万亿元、5 万亿元,信贷投放年均增长近15%。随着“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加快建设,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势能不断积累,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作为唯一被“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4 个国家战略覆盖的省份,安徽省已成为政策洼地。此外,安徽省也出台了一系列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旨在解决发展痛点、堵点、难点的扶持政策。
(三)营商环境更加优良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创建“四最”营商环境。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措施,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的便利性大幅提升。通过减税降费,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通过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安徽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的企业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一。根据省政府最新出台的《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 版)》,安徽省将围绕市场主体关切,继续深化改革,以求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多措并举促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改革的眼光看待改革,时刻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变化,快速出招解决问题。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更好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要素和开展经营的权利。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借助现代思维和现代化手段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统筹政府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力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全省掀起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浪潮,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风气。
(二)强化“双招双引”和企业培育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当好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的排头兵,积极承接契合安徽省产业链升级需求的企业和项目,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强引才和留才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人才“带技下海”。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省内转化,真正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家素质,推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时俱进。
(三)紧抓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
需求牵引供给,需求孕育企业。本土市场对本土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至关重要。扩大内需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要短期手段与长期政策相结合。从短期看,要继续鼓励和刺激消费。从长期看,要以有效政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解决当前制约安徽省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核心问题。根本上,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安徽省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扩大开放,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要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要整合力量打响“安徽制造”品牌,要为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搭建更多有影响力的宣传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