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化疗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分析

2021-10-26滕春媛范清玲

医药前沿 2021年27期
关键词:西妥生长因子消化道

滕春媛,李 梅,范清玲

(1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33)

(2 枣庄市市立医院消化科 山东 枣庄 277102)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消化道肿瘤病变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经常容易和普通消化道炎症混淆,因此大部分患者确诊恶性肿瘤疾病时已经恶化发展到了中后期,治疗难度显著增大、治愈的可能性降低。临床大多选择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案延缓病情的发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随着各种新型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推广,该病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丰富,选择科学、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对于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末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了21 世纪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2]。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是临床常用的靶向药物,主要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作为靶点的一种重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在我国已经获批逐渐应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西妥昔单抗目前已经被美国NCCN 指南纳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该药物通过和化疗常规药物的联合应用[3],能够通过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达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作用,阻断肿瘤细胞传导,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该药物也是治疗各种类型消化道肿瘤的突破性药物。本研究分析了常规化疗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消化科和肿瘤科接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45 ~76 岁,平均年龄(55.42±1.24)岁;试验组患者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41 ~75 岁,平均年龄(55.43±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接受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胃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70 分[4];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并表示配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肿瘤严重全身淋巴扩散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施行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利用氟尿嘧啶(生产厂家: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430)、伊立替康(生产厂家: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1)、亚叶酸钙(生产厂家:安徽省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90)进行化疗,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调整,化疗每2 周重复1 次,连续治疗2 个月。试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生产厂家:德国默克里昂制药公司,注册证号S20050095)进行治疗,推荐起始剂量为400 mg/m2,持续用药维持在250 mg/m2,用于对照组化疗之前,治疗时间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1)相关指标: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

(2)肿瘤控制情况:根据所有肿瘤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恶化3 个具体的指标,肿瘤控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6]。(3)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患者用药期间的痤疮样皮疹、腹泻、口腔黏膜反应、骨髓抑制、粒细胞下降、间质性肺炎、贫血、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

试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后bFGF 及VEGF 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bFGF/(Pg•mL-1)VEGF/(P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0 90.25±3.23 76.81±2.62 182.76±3.11 147.35±2.35对照组 30 90.24±3.24 82.35±2.61 182.74±3.15 159.25±2.44 t 0.012 8.205 0.025 19.240 P 0.990 0.000 0.98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对比

试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后肿瘤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发生率4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本为轻度反应,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讨论

西妥昔单抗的商品名为爱必妥,该药物于2004 年2 月在美国FDA 获批上市,后逐渐引进到国内[7]。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高选择性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特异性进行结合,从而抑制受体与内源性配体的结合[8]、阻断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传导途径、阻断下游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导致各种类型肿瘤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西妥昔单抗还能够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退化、下调,发挥协同抗肿瘤的目的。虽然目前西妥昔单抗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但是国内外有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效果也十分突出,是值得肯定的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相关指标显著改善、肿瘤控制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西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十分确切,且尤其一线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加强研究并应用。

猜你喜欢

西妥生长因子消化道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猪的消化道营养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西妥昔单抗联合IMRT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