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PICC 置管患者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26李丽萍陈银崧岑碧芝

医药前沿 2021年27期
关键词:成功率血栓导管

李丽萍,陈银崧,岑碧芝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 广东 佛山 5282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因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减少穿刺次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但若导管护理不佳,常可导致导管异位、堵管、局部渗血、感染等并发症,若发生静脉血栓,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2]。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为实际探讨其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本研究以我院肿瘤科收治的PICC 置管患者为例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2020 年1 月—6 月PICC 置管的30 例患者为参照组,以2020 年7 月—12 月PICC 置管的30 例患者为干预组。其中参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8 ~74 岁,平均年龄(49.25±5.11)岁;住院时间8 ~15 d,平均(18.53±0.39)d。干预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5 ~79 岁,平均年龄(48.60±5.72)岁;住院时间9 ~15 d,平均(19.07±0.5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1)置管前:告知患者置入PICC 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置管过程:①实施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置管;②血管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③位置选择:肘上或肘下置管。(3)置管后:①X线定位导管尖端,行相关健康宣教;②健康宣教内容:张贴标签记录导管置入与外露长度,交接班时加强交流,避免导管滑脱、异位。维护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时记录导管长度、臂围、外露情况。指导患者留置PICC 期间穿刺部位防水、防牵拉等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指导患者置管手臂不可过度用力,避免提重物、拄拐杖,衣服袖口不可过紧,不可测血压及静脉穿刺;③指导每天进行握球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发生率。干预组具体措施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集束护理小组:组建由护士长管理的集束化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组长负责全科培训、考核及病区管理,择优选择4 名责任护士,优化置管流程,规范护理操作,导管维护、输液附加装置护理、冲封管、拔管、健康宣教等,要求成员牢记护理细节。(2)提高穿刺成功率: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置管,首选贵要静脉,肘上置管,避免关节活动影响,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3)定位CAJ:CAJ 为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定位此处能有效防止血栓发生。(4)加强血液黏稠度的关注:抽回血时血液颜色较深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多关注,鼓励多饮水,水量1 500 ~2 000 mL/d,减少油炸及高脂饮食,多进食高纤维蔬菜,关注患者的血脂和血压变化。(5)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结合四季、节气,指导进食时令蔬菜、水果及保健养生膳食,如血瘀者可指导活血化瘀膳食,降低静脉血栓风险。(6)置管后延续护理:进行电话随访和问卷随访,关注患者出院后PICC 置管侧肢体及穿刺口的情况,是否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否及时进行管道维护,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包括肌间血栓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采用36 条目健康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4 个维度内容,各维度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生活质量分析

两组护理前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注:“*”表示本组护理前对比,P <0.05。

角色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30 66.30±5.26 89.24±6.68* 64.73±5.82 90.03±7.22*参照组 30 66.78±5.31 73.13±6.05* 63.18±5.30 74.38±6.70*t 0.357 9.964 1.097 8.853 P 0.361 0.000 0.138 0.000组别 例数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30 63.82±6.04 91.71±6.06* 66.30±5.38 88.34±6.09*参照组 30 64.33±5.72 78.02±6.27* 67.29±5.64 73.70±5.85*t 0.341 8.732 0.706 9.654 P 0.367 0.000 0.241 0.000组别 例数认知功能

3.讨论

肿瘤病发期间患者代谢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且肿瘤细胞癌变概率大,会导致周围细胞组织坏死,因此早期予以治疗至关重要[3]。化疗是肿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长期输注药物与营养物质,PICC 置管因创伤小、可避免反复穿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疗患者治疗中,但其亦存在一定局限,如可能会发生静脉血栓、导管堵管、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正常治疗过程,应当配合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发生[4-5]。

本研究提出采用集束化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可能。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支持,集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芮小燕等[6]研究指出,采用集束化护理的参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肌间血栓的总发生率为16.28%,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32.56%,且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更低,生活质量更优。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通过小组模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此提高置管成功率,同时成员的熟练操作也可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导管的安全维护,减少静脉血栓风险[7]。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护理前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集束化护理避免了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治疗的有效进行,减少多次置管处理的时间,故而患者治疗负担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肿瘤科PICC 置管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预防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成功率血栓导管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