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抗VEGF 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10-26周倩倩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7期
关键词:黄斑新生视网膜

唐 颖,周倩倩(通讯作者)

(无锡市中医医院眼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1 种即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DR 患者有可能因发生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落、黄斑缺血、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会发展为失明[1-2]。DR 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血脑屏障破坏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并参与了DR 发生以及发展的多个环节,所以抗VEGF 药物治疗DR 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被广泛的应用于DR 的临床治疗中[3-4]。本次研究选取60 例DR 患者进行抗VEGF 药物治疗DR 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以期为DR 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DR 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42 ~74 岁,平均年龄(55.26±7.39)岁,其中男性36 例,女性24 例。纳入标准:(1)0.05 ≤最佳矫正视力≤0.5;(2)行OCT 检查患者的黄斑厚度≥200 μm;(3)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4)无瞳孔异常或屈光间质混浊。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玻璃体出血或者是任何类型视网膜脱落;(2)在3 个月内患者曾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抗VEGF 药物治疗;(3)接受过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手术或视网膜光凝术;(4)任何1 眼存在活动性眼部或眼周炎症;(5)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6)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对所有DR 患者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 药物治疗,在手术进行前3 d,术眼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6 次/d。并在手术开始前对术眼进行表面麻醉,麻醉的药物选择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患者的术眼进行常规消毒,做铺巾准备,术前用聚维酮碘来冲洗结膜囊。使用VEGF 药物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生产厂家: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30012),注射1 次/月,连续治疗3 个月。每次注射完之后对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眼膏来涂抹患眼并加盖敷料。在术后1 周需要连续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来点眼,叮嘱患者来医院复诊,1 次/周。并对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等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厚度及平均视力;(2)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明患者的新生血管消失,视力恢复至标准视力表的较低行,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视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症状有所好转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存在极少的新生血管;无效:患者的视力并未改善甚至恶化,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明眼底仍然存在渗流病灶和新生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厚度及平均视力

治疗前,患者的黄斑厚度为(447.88±20.54)μm,治疗后为(384.82±23.87)μm;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16±0.03),治疗后为(0.38±0.09),治疗后患者的黄斑厚度及平均视力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厚度及平均视力对比(± 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厚度及平均视力对比(± s)

时间 例数 黄斑厚度/μm 平均视力治疗前 60 447.88±20.54 0.16±0.03治疗后 60 384.82±23.87 0.38±0.09 t 15.511 19.433 P 0.000 0.000

2.2 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其中显效36 例,有效20 例,无效4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

3.讨论

DR 在致盲病中属于风险比较高的一种,该病发病比较缓慢,患者通常会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没有进行有效治疗,使得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其生命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6]。受到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患病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引发视网膜缺氧缺血,对眼部进行刺激,并形成行新的血管,导致形成DR。通常1 型糖尿病患者发展成DR 具有更早的时间,病情比较重,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病变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7]。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水平的高速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DR 患者。对于病理学血管和正常血管的生成,VEGF 能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通常情况下,缺氧组织内皮细胞会对VEGF 产生强烈反应,尤其是患者在严重的缺血或者缺氧情况下,反应更为强烈。

对DR 患者的玻璃体内注入VECF 能有效降低玻璃体内及房水中VEGF 的水平,提示VEGF 在DR 的病理发展中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VEGF 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属于血管生长因子大家族,其为一种小分子碱性蛋白[8]。VEGF 对于处于高原低氧状态的DR 患者可加强脂质和氧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还能对细胞膜上的ATP 活性及细胞膜的流动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9-10]。由此可见,VEGF 可通过低氧诱导方式来调节血管新生,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是DR 的重要临床特征。对于DR 患者,本次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 药物康柏西普,该药物能阻断VEGF,从而减少视网膜的微血管渗漏,能减轻黄斑水肿,能有效治疗DR 引起的血管新生,缓解视网膜病变。经过治疗,患者的黄斑厚度得到明显降低,平均视力得到有效改善,且显效36 例,有效20 例,无效4 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说明对于DR 患者采用抗VEGF 药物进行注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退新生血管,并对新生血管是生成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DR 患者采用抗VEGF 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视力,治疗效果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黄斑新生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重获新生 庇佑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裂孔在黄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新生娃萌萌哒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