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分析
2021-10-26吴文哲岳翠青赵新惠
刘 敏,吴文哲,岳翠青,赵新惠
(1 滨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2 滨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该病的发生同血小板活化、凝血及纤溶系统失衡等因素有关,凝血功能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反映,但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指标仅可对部分凝血体系进行评价[2]。血栓弹力图能够对短时间内血液凝固、溶解过程进行全面反映。本文通过对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分析两者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 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男72 例,女48 例;年龄48 ~70 岁,平均年龄(59.85±3.3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 ~18 h,平均(9.17±2.43)h;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严重程度,再将观察组分为:轻度44 例,中度40例,重度36 例。对照组男24 名,女16 名;年龄49 ~72 岁,平均年龄(59.92±3.40)岁。各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者;(2)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24 h 以内者;(3)入组前未接受过抗凝、溶栓等治疗者;(4)沟通交流能力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且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卒中或存在其他颅内疾病者;(2)存在严重出凝血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存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者;(4)近1 个月内存在外科手术史者。
1.2 方法
血栓弹力图检查:将所有患者的静脉全血2 mL 放置在枸橼酸钠溶液(浓度为109 mmol/L)0.2 mL 的抗凝管中,室温下静置15 min。应用购自西芬斯血栓弹力图仪(科普科技)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流程检测样品,通过电脑收集并处理所得数据,描绘出血栓弹力图,得到测定值。主要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 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凝血功能检测:抽取所有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放置在抗凝管中,以3 000 转/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获得血浆,应用赛科希德SF-8200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购自武汉医捷迅安商贸有限公司)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栓弹力图同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应用Parson 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参数
4 组之间的CI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的R、K、α 角、MA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的R、K 比中度、轻度患者低,而α 角、MA 值高于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对比(± s)
表1 各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对比(± s)
组别 例数 R/min K/min α 角/°对照组 40 6.24±1.57 2.17±0.48 59.59±5.23轻度组 44 5.27±1.40 1.62±0.48 62.82±5.65中度组 40 5.00±1.17 1.34±0.37 66.75±5.84重度组 36 4.18±1.01 1.15±0.25 69.92±6.00 F 9.157 5.735 7.543 P 0.001 0.017 0.002组别 例数 MA/mm CI对照组 40 60.72±3.84 1.06±0.33轻度组 44 63.89±4.37 1.14±0.38中度组 40 67.91±5.05 1.19±0.35重度组 36 70.16±5.18 1.20±0.37 F 5.988 0.719 P 0.004 0.342
2.2 凝血功能指标
4 组之间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TT、PT、FIB、DD 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比TT、PT,重度患者<中度<轻度,比较FIB、DD,则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各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APTT/s TT/s PT/s对照组 40 28.15±2.94 14.05±1.19 12.45±1.04轻度组 44 28.01±3.25 12.72±1.34 11.32±1.18中度组 40 27.84±3.03 11.80±1.23 10.62±1.30重度组 36 27.40±2.76 10.52±1.10 9.25±1.22 F 0.344 7.957 6.843 P 0.287 0.001 0.001组别 例数 FIB/(g•L-1) DD/(mg•L-1)对照组 40 2.90±0.61 0.28±0.04轻度组 44 3.58±0.73 0.37±0.09中度组 40 4.41±0.82 0.43±0.10重度组 36 5.26±0.91 0.54±0.14 F 10.539 9.245 P 0.001 0.001
2.3 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的R、K 同APTT、TT、PT 呈正相关(P<0.05),与FIB、DD 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的α 角、MA、Cl 同APTT、TT、PT 为负相关(P<0.05),同FIB、DD 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失衡,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情况[3]。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对其病灶、周围组织微血栓等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病情持续进展。传统的凝血功能指标可评估一部分凝血功能,未能准确反映整体的出凝血情况[4],而血栓弹力图通过对血凝块形成速度、血凝块强度及稳定性进行测定[5-6],可对血液凝固、溶解的动态变化进行连续、全面地反映。
此次结果显示,观察组除CI、APTT 外对比其他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R、K、α 角、MA 值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神经缺损程度的加重,血栓弹力图参数显示出的高凝状态则越明显[7-8];另外随着病情的加重,观察组的TT、PT 缩短,而FIB、DD水平升高,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通过对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均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反映,而血栓弹力图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凝血状态。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的特定参数之间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凝血情况快速掌握,便于临床准确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