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探究
2021-10-25阮夏清
阮夏清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新课改的新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要注重青少年法律素养的培养,从而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法律素养;探讨方略
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是必修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淡薄,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重视,从法律层面提高他们的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等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身心发展、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获得舒适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学生有现实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熟悉,进而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在讲授《师生之间——走近老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这节课的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开展“真心话”活动。老师就在教室中间,学生们围着老师坐成一圈,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游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问很多关于教师生活的问题,接触到与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的老师,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也更深入,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更全面。它不仅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导者参与其中,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若能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而亲密,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设情境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式都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就要在生活中实践,所以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这门课,理论知识与实践是相结合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要创设一些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来巩固书本知识,使理论知识更牢固,对课堂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法庭情景模拟,让学生用案例模拟當时的情景,教师挑选出一些重要人物,如原告、被告还有辩护律师、法官等,其他学生可以做陪审团,全体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以小品的方式展开法律知识的传授,挑选学生对违法犯罪的案例进行模仿,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行为。这种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三、开展生活化教育提高学生应用性
“生活教育”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特别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教化功能的学科,如果把生活和教育分开,那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武之地。因此,生活与实践都处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只有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才能茁壮成长,学生的法治素养才能随之提升。比如老师在讲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回家后问爷爷奶奶以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长辈、邻居,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情况。把记录与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整合起来,在完成调查后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对这节课“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有了深刻的体会。这种探究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所得出的结论更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有质的飞跃。当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后,教师就会给予总结: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验证,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学习知识后,我们都应该应用于实践中,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您服务。
结束语:教育改革的推行使教师们意识到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育人性,法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等方式,优化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法治素养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核法治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建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分析[J].新课程,2018(32)
[2]梁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