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0-25童伟
摘要:实际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结合CDIO教育理念,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快速推进,打完全面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为未来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出新型发展之路。应用CDIO教育模式完成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分析,是实现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类人才培养重要方式,并且对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CDIO;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
前言: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一般都是在对应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ICT类技术人员任职,主要日常工作职能是解决各类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专业水准的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应用CDIO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还对学生再学习能力、资源的调控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进行归纳整合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
1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不足
1.1 理论知识不足
目前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当中,实际教学要求应用型本科生要具备以下重要的应用知识,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而以上课程都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高,由于应用型本科生培养需求多开专业课程,导致学生没有闲暇时间进行各类自主学习活动,严重阻碍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自身能力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看似具备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专业化知识,但由于知识难度过高,导致基础不牢固。虽然每名学生都具备专业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以及实验技术,和分析设计电子设备的实际技术,但在电子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上明显存在短板。对各类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不具备专业的企业管理相关知识[1]。没有掌握前沿电子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科学技术,不具备基本的系统开发以及新技术开发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强。实操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导致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实际企业人才需求。同时还存在工科课程难度较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使基本的工科生源不足。
1.2 实践能力不足
没有明确实践课程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理论课程的现实应用。这种重点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转化為技能存在的差异,导致实际课程教学盲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碎片化以及颗粒化特征,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是以课程为核心构建的实际课程教学必然出现的结果,这是为了实现应用型碎片化的知识实现技能化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领域内在的关联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实际电子类实践背景的复杂性,导致最终取得的教学成果不理想。因此在实际工作岗位,初次工作的本科生还需要进行再次学习。
2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缩减理论学时,提升项目化课程学时,专业导论以及毕业设计当中增添两个一级项目,合理加设数字逻辑电子线路项目设计程序设计综合训练与设计、综合电子仿真项目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项目,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构建新型设计项目6个二级项目,加设三级项目,使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项目科学合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工程项目能力。能够实现学生基础课程高质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使未来CDIO工程教育能够顺利进行[2]。以课程群为核心构建教学过程,促进了师资团队的构建,防止教学过程中无效课程教学,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设置合理的阶段性教学训练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全程应用CDIO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校师资团队建设,全面发展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
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实际教学,实现理论课程与实际产业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应用CDIO理念和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具体改革,全年实现工程实践与实践教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最终实现教学一体化目标。
3 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3.1 课程安排改革
课程设计上认知实习放在第一学期,让学生全面了解最前沿电子信息类行业技术、产品和应用,各个相关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以及企业产品的工艺技术等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向往。综合实训放在第七学期,使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体验,全面感受企业各种活动,促进学生方案设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编程能力、调试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课内实践以及课内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服务,课内实践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3]。课内实验主要分为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以实验指导书为基础实现正常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设计。课程设计以技术型以及应用型为核心,内容设计可以专门设计一门课程或者联系多门课程,相对难度比课内实验高。为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和信号检测、识别与处理两个课程链服务,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3.2 认知实习改革
实践教学要以认知实习为重要基础,是进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进行认知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调查分析、探索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生产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方式自己创新产品等有深入了解,最终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具备日后深度学习的基础。通过参观光电子博览会,让学生全面了解前沿科技产品,通过各种方式的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前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了解现在企业管理模式。
3.3 综合实训改革
综合实训-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研发中心进行。实训中加企业方式管理,每个学生都要都必须佩戴专门的吊牌,并且有专门的指纹考核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内容设置以项目为核心,分为各个小组进行,从而锻炼学生方案设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编程能力、调试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化素养等。还应当专门进行企业新进员工培训课程,通过设置真实情景完成学生实训。实训加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完成学生高质量考核。最终实训考核达成合格线再颁发实习结业证书,对成绩优秀的实训生再额外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最终应用并实训课程答辩当时进行最终评定,通过单位的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评定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状况,根据对应数据完成课程优化。通过定期专业评估,知晓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实产业需求存在的差距。
3.4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体现,是学生经过平安学习的个人能力的综合检验。课程设计选题应当紧密结合题目,将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进来,具备高度应用性,并且实际价值较高[4]。实施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师以及学生的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定期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要求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实现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3.5 教师教学改革
教师的个人能力是影响CDIO教学方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教师个人能力都体现在理论知识上,严重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学校应当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从校内选出中青年教师到对应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锻炼,使教师双向能力快速提升。提倡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从而为教学提供实际科研成果案例,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专门聘请专业企业一线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中青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能让学生了解到真正企业一线工程师的专业素养,从工程师身上学习到各种专业素养工作经验和能力。
結论:从现代企业实际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为前提,以培养专业化电子信息类人才为目标,着重进行素质教育,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构建高度专业化的CDIO类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改革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改革以及实践,最终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秋菊.CDIO模式下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10):150-152.
[2]刘晓慧.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0):113-114.
[3]胡克用,王玉槐,陈仙明.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49):167-170.
[4]江帆. 基于CDIO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 408(12):27-30.
课题: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Hjyj202150。
作者简介:童伟、男、1970- 湖北荆门市、大学本科、海口经济学院腾竞依智网络学院通信与智能科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研领域为信息与通信系统、通信网安全、车联网技术